加快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1,构建新形势下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促进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在重点领域汇聚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择优遴选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创新中心聚焦行业需求,打造共性技术平台,促进创新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发挥好创新中心作为制造业创新体系核心节点的关键作用,提升行业辐射带动能力。
推动创新中心加强交流合作,形成协同创新网络,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深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部重点实验室与产业界合作,促进部属高校学科建设和部属单位创新能力提升,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成的全球技术条件最先进的印刷及柔性显示G4.5研发公共平台
二是以先导区建设为有力抓手,部省联动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落实《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持续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鼓励地方探索有利于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落地的新机制、新模式。发挥“揭榜挂帅”机制创新引领作用,加速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产品迭代应用,尽快形成竞争优势。
落实《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5G+车联网发展,突出条块结合,推动京沪等重点高速公路车联网改造升级。推动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调动地方积极性,探索解决应用场景、运营机制、商业模式等关键问题,带动车联网更大范围的商业化应用,加速产业发展。
三是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重要支撑,强化基础保障能力。集中力量整合、提升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新核定一批产品质量控制与技术评价实验室,面向企业技术创新全周期和产业链各环节,以服务模式创新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基础能力。
实施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试点工程,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心,探索建立企业角度的成果评价体系,为企业提供供需精准对接服务。发挥知识产权“护航”“助航”作用,培育和激发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助力企业开展关键领域知识产权系统布局。依托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探索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标准专利运用模式。
四是以持续提升标准和质量水平为坚强保障,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加强标准工作的统筹推进和能力建设,大力培育发展高质量团体标准,支持我国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深度参与全球标准化活动,持续提升我国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加快新技术新领域标准的制定,加速老旧落后标准的淘汰和修订,不断优化完善标准体系结构,提升行业标准的供给质量。
全面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中国产品的美誉度和竞争力。指导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开展质量分级评价,在原材料领域推动建立质量分级工作,激发企业质量提升动力。在重点领域支持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加强对高端产品的试验验证和质量评价,引导企业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第二方质量审核,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
(一)推动基础和关键领域创新突破。聚焦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一是提升工业母机发展水平。坚持重点领域应用牵引,以成组连线示范工程带动主机应用,以主机攻关带动部件配套。推动基础机械创新发展,强化技术供给、企业培育、质量提升和新技术应用。二是加快补齐重点领域短板弱项。开展重大短板装备成熟度分级和目录动态调整,引导资源聚焦发力,强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以工程化攻关为抓手,推动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创新突破。组织企业开展农机装备攻关,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推动关键零部件和智慧农机发展。
(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狠抓汽车质量品牌、安全水平和生产一致性。推动汽车产业固链补链强链,建立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和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努力实现汽车品牌向上发展,抓好汽车企业准入条件保持飞行检查和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全面提升汽车质量水平。二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发展,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鼓励换电模式创新发展。健全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推进机制,完善政策、标准、法规,深度参与全球标准法规的协调与制定。三是深化汽车行业“放管服”改革。优化汽车企业产品公告管理,建立常态化特别公示制度,推动提高汽车产业集中度,完善全链条全流程信息化监管体系,开展汽车软件升级管理,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三)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创新应用5G、AI、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成果,面向未来布局发展新兴产业。一是推动医疗装备发展应用。印发医疗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示范推广。二是加大冰雪装备、文保装备等研发推广。强化工程化攻关和供需对接,推出一批先进适用的冰雪装备,积极培育冰雪装备与冰雪运动体验、冰雪旅游、冰雪文化融合发展新业态。推进数字化旅游、数字化文物、云展览等发展。三是推动机器人和增材制造示范应用。印发机器人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增材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指南,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开展机器人推广应用和增材制造产业化应用试点。
(四)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印发智能制造“十四五”发展规划,强化制造强国主攻方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一是提升核心能力。遴选一批标杆企业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带动一批核心装备、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取得突破。二是强化应用推广。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继续组织“智能制造进园区”,全面加强宣传推广。三是优化支撑环境。构建先进完备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组织等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开创信息通信行业监管工作新局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
一是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完善标识体系,发展主动标识,深化标识在生产制造关键环节的应用。开展工业5G专网试点,推广以虚拟专网、混合专网为主的网络建设模式。推动5G全连接工厂建设,遴选信息技术(IT)网络与生产控制(OT)网络融合部署标杆企业。推进融合应用和试点示范。推进“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组织开展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遴选标杆项目和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推广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业态新模式。
二是进一步提升行业监管水平。加强互联网行业管理。优化基础资源管理。持续推进备案系统优化改进,推广ICP备案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电子化核验。加强域名注册和解析服务管理。强化技术手段建设,依法处置网络违法违规行为。优化市场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自贸区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审批试点。
组织浦东地区“一业一证”试点,实施互联网电商行业综合许可。推动实施电信设备进网许可标志电子化。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信用记分试点与效果评估。坚决遏制恶性竞争,重点做好校园电信市场、商务楼宇宽带接入市场等重点领域整治工作。加强新技术新业务监管。组织开展车联网商用试验。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计算机及智能手机等设备上的应用。研究完善融合设备监管政策。
三是增强信息通信服务民生能力。持续推进大数据疫情防控支撑。提升通信大数据及时响应、快速处置和精准管控能力。加强境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流动情况监测及入境疫情预警,高效支撑重点地区疫情防控,深化“通信行程卡”推广应用与信息共享。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加强对进口食品的冷链管理及溯源,提升“人物并防”技术支撑能力。升级通信大数据平台,完善平台功能性能,积极开发行业监管、应急管理等领域功能。融合多源数据,拓展平台在社会治理、军民融合等领域应用。进一步规范管理,全面提升通信大数据安全防护水平。
营造用户满意人民放心的消费环境。深化专项整治,持续推进APP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各类违规行为的处置和曝光力度,推进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功能升级,具备全面检测180万款的覆盖能力。持续开展垃圾信息整治,优化和推广“谢绝来电”等防骚扰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加强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针对5G时代的新业务、新服务、新业态,构建覆盖各类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全行业服务管理体系,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和改善服务质量。
大力推进信息无障碍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保留并完善传统电信服务方式,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四是加强网络运行管理和应急通信保障。推进网络优化升级。完成IMS网络互联互通全国推广,全面实现5G话音、视频等业务互联互通。指导基础电信企业深入开展5G共建共享和异网漫游。开展深圳、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
增设南宁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动骨干网网间带宽扩容2000Gbps,加强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建设升级。提升通信海缆保护能力。指导督促通信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障通信网络运行安全。增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发布《国家应急通信规划(2021-2025年)》,推动修订《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做好建党100周年、全国“两会”、冬奥会测试赛等重大活动,以及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突发事件通信保障。
把握新形势展现新作为 开创产业政策与法规工作新局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一)进一步把握工业和信息化产业政策新任务新要求,注重产业政策转型和协同,切实发挥好产业政策引导促进作用 一是加强产业政策计划管理,科学制定组织实施年度产业政策制修订计划,健全政策体系,做好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突出跨行业跨领域重点产业政策的有效供给。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围绕工业通信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推动开展重大软课题、指导性课题、重点主题调研工作。
二是研究制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制造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做好领航企业动态调整和单项冠军培育提升,继续搭建产业转移合作对接平台,持续推动落后产能依法依规退出。三是坚持将服务型制造作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重要方向和主攻点,加强示范引领,研究制定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进一步完善服务规范标准,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继续开展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培育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着力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四是持续提升工业软实力,继续实施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专项行动,协调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做好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工作,提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水平,提升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
(二)进一步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依法行政的新要求,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发挥好法治保障作用 一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有关法治中国、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建设以及法治宣传教育等规划纲要。二是开展“十四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法律体系研究,加快推动《电信法》《稀土管理条例》重点领域立法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后评估。三是规范行政执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格依法办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充分发挥监督纠错功能,促进依法履职,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三)进一步把握新发展阶段对改革的新要求,注重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切实发挥好改革“根本动力”作用 一是统筹抓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的涉及工信部的重大改革任务,明确重要举措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成果形式。继续深化电信、烟草等重点领域改革。二是加强改革总结评估和改革研究储备,把好改革方案质量关,聚焦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三是编制工信部权责清单,推动优化有关行政许可事项,协调推动落实“证照分离”“好差评”和告知承诺等改革政策。
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深入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应坚持把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硬任务,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将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引向深入。
一是制定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部中心工作,深入剖析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明确任务和举措,编制好“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二是深入推进工业节能。把节能、提高能效放在推进能源革命的优先位置,持续完善工业节能法规制度。落实能耗“双控”政策,严控重化工业新增产能规模。对万家企业开展节能监察执法和节能诊断服务,积极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等活动,加快传统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抓好重点用能设备及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节能工作,实施变压器等专项能效提升计划,鼓励企业、园区建设绿色微电网。
三是大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入实施京津冀工业节水、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等行动计划,制定实施黄河流域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发布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工业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深化电器电子、汽车产品等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着力强化二次资源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供给保障能力。加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动力电池等“城市矿山”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制定产品再制造管理办法,加强再制造产品评定和推广。
四是积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大力发展节能节水产品、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积极打造绿色发展新动能。推行绿色设计,促进快递包装绿色发展,加大电器电子、汽车等产品有害物质管控。制定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突破一批绿色技术装备,培育一批环保装备、再生资源利用骨干企业,加快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工艺推广应用,为打赢攻坚战提供支撑。
五是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制定绿色制造体系管理办法,在各行业各地区全面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制定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达峰路线图。围绕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低碳及绿色制造等领域制修订100项节能与绿色标准,培育150家绿色制造供应商。积极开展绿色制造国际合作,推进多边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xj
原文标题:【行业聚焦】2021划重点!工信部司局新年新思路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CPCA印制电路信息】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车联网
+关注
关注
76文章
2577浏览量
91563 -
产业链
+关注
关注
3文章
1351浏览量
25693 -
柔性显示
+关注
关注
9文章
109浏览量
47073
原文标题:【行业聚焦】2021划重点!工信部司局新年新思路
文章出处:【微信号:pci-shanghai,微信公众号:CPCA印制电路信息】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