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组成整个社会的最小单元是“人”,但是从社会的资源信息化分配和管理角度来看,“社区”更像是最小的细胞,因为社区不仅是城市概念的集成单元和各种管理细则的实施载体,也是区域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社会心理要素的重要反映层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和集成应用,智慧城市的战略规划逐渐成了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智慧城市的根基和实现载体,推动传统社区向智慧社区转型已经变成了近年来国内城市建设层面的重要诉求。
中国智慧社区的发展方兴未艾
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到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提出的“互联网+社区”行动,截止2020年已经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以及智慧社区。
例如,在山东青岛上流佳苑社区,高空抛物实时报警系统、独居老人长久不出门自动预警系统、尾随检测告警、污水智能井盖报警系统让居民享受到了更安全的社区生活环境;陕西西安骊山新家园智慧社区建设了公共集成服务体系,打造了以居民为中心的“智慧临潼民生空间服务应用”,使居民在社区、街道基层服务站点更便利的享受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便民服务……
不胜枚举的实践确切证明了,智慧城市概念之下的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全新理念,也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而这一切的基础正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在诸多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国内近90个城市逐步实现了部分社区功能的智能化,包括停车场管理、闭路监控管理、门禁系统、电梯管理、保安巡逻、远程抄表、自动喷洒等相关社区物业板块或多或少都实现了与网络的链接,不仅方便了物业层面的管理,也真正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了智能化的生活方式。
智慧社区:被 “微系统”重构的物业生意
但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依然处于智慧社区应用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来说,以5G,ICBA——物联网(IoT)、云计算(Cloud)、大数据(Big Data) 、人工智能(AI)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智慧社区的结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地:
首先,帮助社区物业做好基础服务工作,优化业主居住环境。良好的基础服务是物业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业主对居住环境的基本诉求,主要包括为业主提供的安保、清洁、绿化、设备/建筑维护等标准化服务,并依照在管面积收取相对固定的物业管理费用作为物业企业的收入来源。
传统社区物业基础服务主要依靠“人海战术”,而随着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据统计,2019年物业企业的人员费用占比接近60%,这也或导致物业企业对社区长远发展的投入不足,同时,人力驱动的物业服务,属于被动式响应,较大的服务颗粒度无法有效覆盖全部业务范围。因此,技术赋能社区物业基础服务主要目标,一是提高服务质量和精细度,化被动为主动,二是提升服务效率,减少对人力的依赖程度,从而降低物业管理的人工成本。按照现有技术简单估,科技赋能预计会为每个物管企业节省平均1.1万安保人员和0.4万清洁工,合计平均为企业节省3.59%的营业成本。
1
●
微系统
因此,在社区治理中,技术赋能目标一是要提高基层治理效率,尤其在公共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方面,建立快速响应、精准治理、“平战”结合的运行机制;二是作为社会或城市系统中的“微系统”,与“主系统”间建立顺畅的信息流通机制,整合分属于各部门的信息采集系统,在智慧社区的平台上一网汇聚相关数据资源,夯实数字治理的基石。
目前智慧社区建设主要集中在头部物业企业,由其主导的智慧社区试点,主要展现出两大核心特点:一是在智慧社区建设或改造中,物业企业始终秉持着“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思维,以“云-边-端”一体化的技术架构作为技术场景化应用的落地支撑;二是打开社区的“大门”,以开放式的平台模式,对内提供服务,对外衔接资源,聚集多方力量合力打造智慧社区新生态。
在该思维和模式的指导下,我们预判:智慧社区的未来发展将会形成以社区用户为中心,基于社区“云平台”进行动态价值分配的多边网络生态。
具体来说,社区“云平台”将围绕智慧社区建设四大核心目标,即“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生态宜居”,通过对不同系统间数据的实时整合和分析(数据智能),动态优化价值分配比例,赋能价值网络中的各个参与者(业主、政府、市场等)、节点间(多终端、边缘节点)的高效协作,不断推动整个价值网络向更成熟、更高效、价值最大化方向演进,在此过程中,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应用会不断涌现,专业、灵活的“小而美”将成为智慧社区生态圈中的主要组织形态,在云平台“操作系统”之上,大量“小而美们”可以快速响应社区用户的长尾需求,譬如面向业主的家居维修、养老到家、AR健身、远程医疗、情感社交等,面向物业企业的技术解决方案/管理工具等,以及面向政府的治理工具等。
2
●
重构物业
在未来智慧社区生态中,社区“云平台”是底层“操作系统”,那么在生态中对物业企业的定义,则是该“操作系统”的搭建者和管理者,因此,在未来物业行业中,企业间竞争将是围绕操作系统展开的生态与生态的竞争,而主要着力将从两个层面上展开:
一是“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即保障社区生态不受外部因素干扰,且有一定的系统冗余,譬如疫情等突发外部事件的冲击下,社区仍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或网络中的设备故障不造成整个系统崩溃;二是“操作系统”的兼容性——随着物业行业集中度提升,物业在管面积不断扩大,包括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新纳入的社区能够快速接入“云平台”,以及为第三方提供统一、便捷的开放接口,使之与“云平台”快速链接获得平台赋能,壮大并丰富社区生态。而以上两个层面都是需要物业企业以“面向未来”的理念来搭建社区“云平台”。
在智慧社区的生态链中,“云平台”的一边连接着社区用户——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用户更准确的定义应为商品/服务需求方,另一边连接着商品/服务提供方,社区“云平台”在数据智能的基础上,高效协同服务提供方来满足用户需求,形成“飞轮效应”并推动智慧社区生态的持续生长,而这一过程中,插上科技翅膀的物业企业,作为“云平台”的管理者为社区创新不断赋能,从而获得更加宽阔的价值空间。
原文标题:智慧社区:被 “微系统”重构的物业生意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司南物联】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
服务器
+关注
关注
12文章
9123浏览量
85328 -
智慧社区
+关注
关注
2文章
204浏览量
16316
原文标题:智慧社区:被 “微系统”重构的物业生意
文章出处:【微信号:scinaniot,微信公众号:司南物联】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