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如何突围前沿科技领域“卡脖子”困境?

睿思芯科 来源:钛媒体 作者:柳牧宗 2021-01-14 17:00 次阅读

过去一年,在中国科技界遭遇到了“卡脖子”难题,激起了国内高涨的科技创新热潮,在各个领域也涌现出很多寻求创新、突围的优秀创业者,他们都面临哪些困境,又是如何突围的呢?

围绕这一话题,在由钛媒体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联合主办的“2020 T-EDGE全球创新大会”上,钛媒体集团联合创始人刘湘明与嘉宾展开了《前沿科技较量》的圆桌对话,讨论的嘉宾分别为睿思芯科创始人兼CEO&清华-伯克利深圳研究院教授谭章熹、杉数科技联合创始人&CSO葛冬冬、盖诺基金董事长兼中浙高铁轴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诺、新材智资本副总裁姜晓燕、国际仲裁员陶景洲。

各研究领域有哪些亟待解决的基础问题?

“你们现在研究的领域难点在什么地方?”

圆桌刚开始,钛媒体集团联合创始人刘湘明刘湘明便将这一问题抛给了睿思芯科创始人兼CEO&清华-伯克利深圳研究院教授谭章熹。谭章熹表示,自己是做芯片的,采用的是第五代开源指令架构,从国际上来讲未来能够与Intelarm来竞争,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缺乏足够的人才,包括对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缺乏耐心。

他表示,做芯片是一个长期工程,不光是技术,也要从教育着手,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难题,另外芯片是一个非常全球化的产业链,很难在一个国家完整地构建完成。

“现在一些高校里有学生开始去学习半导体专业,这是一件好事,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规律,中国芯片也会发展得像西方那样成熟,我们刚好处在爆发的起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积淀,相信会有很多企业突围出来。”

他认为,基于中国市场容量、人口基数,中国有机会构建一个与美国硅谷匹敌的芯片产业。

同谭章熹一样,杉数科技联合创始人&CSO葛冬冬也认为现阶段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人才。他表示,公司做特殊领域的工业软件,本身算是一些特定领域、细分领域的高端软件竞争,需要对数学、这个领域都比较了解的综合型人才,国内此前积累比较少,所以人才本身是比较稀缺的。

“目前我们的产品解决方案已经应用在京东、滴滴、华为、顺丰等公司,包括中国航天、国家电网、东华能源也在使用。带来的思考是,国内企业要有明确的忧患意识,像包括BAT也开始研究这方面的软件了,这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他表示。

高铁是中国的一张闪亮的名片,但电弧工、芯片、高铁轴承这三项部件还没有实现国产化。

在盖诺基金董事长兼中浙高铁轴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诺看来,高铁轴承作为核心部件之一,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所以研究起来也是慎之又慎,在中美贸易战之前,面前的一座大山还是来自于垄断利益阶层。

“不过,现在举国都在解决‘卡脖子’难题,这座大山已经不攻自破了,而且发改委、各大部委在积极督促我们更快速的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在疫情之前,通过浙江省人事厅的帮助,和欧洲顶级的世界专家、日本顶级的世界级专家已经达成了合作的共识,但是由于这次疫情,这个合作大大的延迟了。”

他强调道,目前这个重大专项还是要靠国人的国产化,研发也不能假借于人。

在整个“卡脖子”的名单里,涉及到新材料的非常多。新材智资本副总裁姜晓燕在现场表示,现在包括5G射频技术等关键材料85%都是进口的。

做新材料投资这么多年,姜晓燕认为需要三个非常强的能力:

第一,对科学和技术分界点的判断,每一个新材料技术的培育、发展过程往往需要3-18年甚至更久,所以需要分清这个节点,进入到下一个生命历程才敢投。

第二,新材料往往涉及到原理到材料、器件、系统应用等,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需要投资人有很好的认知和把握。

第三,很多现有的基础技术面临跨界打击,哪一个频段适合用什么材料来处理,需要有物理的深度视角来看待,这一点极具挑战性。

另外,新材料有非常长的周期,持续以后红利期又很短,需要资本有一定的耐心。

“现在圈里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叫耐心资本,我们也看到一些好的态势,现在做这个领域的早期投资已经能把投资的周期放到8-12年,我们是10年,其实还相对比较有耐心。”她表示。

各领域有哪些阶段性目标,时间规划又是怎样的?

“大家阶段目标是什么,预计要花多久去达成?”在第二轮对谈中,刘湘明将这一问题抛给了在座嘉宾。

谭章熹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也是层出不穷,在自己的领域还是要围绕特定场景,根据积累的客户经验,来完成特定领域的芯片应用。从开源生态来看,短期内希望在3-5年内完成在特定领域的布局,首先是IoT物联网等新的端侧领域,长期在5-10年内希望能建立起与英特尔匹敌的生态系统。

“我自己也是国际开源基金会的董事,未来3-5年内完全有可能在一些领域做到国产替代,但是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一个指令架构,一个CPU的成熟,大概在20年左右的时间。”他表示。

国产求解器是中国需要突破的“卡脖子”工程之一,经过三年的研发、试错、迭代,2019年杉数科技正式发布“COPT数学优化求解器”。在葛冬冬看来,想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还是需要2-3年的潜心研发。

“由此来看,我们用6、7年时间走过人家30年走过的路,这一发展速度也是很不错的。”葛冬冬总结道。

在新材料投资赛道,姜晓燕也有自己的投资规划。她认为,目前正处于新材料技术爆发期,包括在石墨烯、碳化硅、氮化镓等领域都会有很好的投资机遇。现阶段,公司投资布局新型半导体、航空航天以及军工用的特殊金属材料三个方向的初创企业,用5年时间培养出各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在计算技术、交叉学科的融合上,新材料的发展会越来越快,我们从一些比较集成式的发展,慢慢往上游看基础领域的技术创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她表示。

前沿科技领域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前沿科技较量》圆桌对话中,国际仲裁员陶景洲也参与了相关话题讨论。

做律师35年,陶景洲在处理和商事相关的合同纠纷以及国际投资仲裁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看来,科技企业人才难的问题在中国很突出,对于科学工作者还需要更多的容忍度,而在中国创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很不够,违约、侵权的成本太低了,尤其是在前沿科技领域。

这一点,杉数科技葛冬冬深有体会。

在圆桌对话中,他提到,公司曾经有一个工业互联网产品刚发布第二天,就被某巨头公司给拿去用了,友人告知该巨头已经内部立项专门做类似软件。

所以,葛冬冬认为,做核心工业软件需要采取一些非常极端的保护措施,“一些核心员工甚至不太敢出现在公司花名册上,生怕大公司时时刻刻在盯着你,这样才能协同开发。这个没有办法,否则你丢失一个人可能整个产品就没了。”

陶景洲则进一步表示,科技前沿的较量,无非就是自己研发,或者是进口技术,过去中国买了不少的高科技公司,但在如今的国际形势下,既有美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对高科技产业输出的限制,也有欧盟方面增加的所谓对等原则,影响了中国企业未来的科技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根本不把法律上的保护看得特别重要,这方面的费用也很少。

“有一个案例,一家美国硅谷公司的技术被copy了,我们代表这家公司来打诉讼,就因为我们保了诉讼的风险,最后和这家公司打了800多万美元的官司,这笔资金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在圆桌论坛的最后,陶景洲强调道,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只有把创业的环境、未来潜在风险上的东西克服掉,才便于企业一心一意地做创业活动。

原文标题:前沿科技领域“卡脖子”困境,我们该如何突围?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睿思芯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7

    文章

    51345

    浏览量

    428237
  • 软件
    +关注

    关注

    69

    文章

    5034

    浏览量

    88184

原文标题:前沿科技领域“卡脖子”困境,我们该如何突围?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7562353870db,微信公众号:睿思芯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国产功率器件突围战:仁懋电子TOLL封装如何改写行业格局?

    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万亿级赛道爆发的当下,国产功率器件的"卡脖子"困境正被打破。作为国内半导体功率器件领域的标杆企业,仁懋电子凭借其TOLL(TO-Leadless)封装
    的头像 发表于 02-08 17:06 125次阅读
    国产功率器件<b class='flag-5'>突围</b>战:仁懋电子TOLL封装如何改写行业格局?

    AI主导下科技领域的蓬勃发展与变革

    24 位行业领袖的深度访谈,为我们揭示了 2025 年极具影响力的科技趋势,展现出 AI 主导下科技领域的蓬勃发展与变革。 一、AI 驱动的科技变革核心地位 AI 和生成式 AI 是贯穿报告中诸多科技趋势的核心驱动力。从企业运营到科技创新,从能源领域到供应链管理,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3:58 333次阅读

    最高资助1亿元!深圳发力智能传感器“卡脖子”技术攻关(最新政策)

    为落实《关于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规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中智能传感器“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的组织实施,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起草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8:27 202次阅读
    最高资助1亿元!深圳发力智能传感器“<b class='flag-5'>卡脖子</b>”技术攻关(最新政策)

    中国传感器落后10年以上,高端产品96%靠进口,卡脖子现象突出!专家锐评产业现状(最新观点)

    现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及郭教授对推动我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文中,多项传感器产业数据首次披露,高端传感器产品约96%依赖进口, “卡脖子”现象尤为突出。 《经济要参》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09:37 948次阅读
    中国传感器落后10年以上,高端产品96%靠进口,<b class='flag-5'>卡脖子</b>现象突出!专家锐评产业现状(最新观点)

    连接器材料如何突破“卡脖子”,实现国产替代

    《人民日报》发文、连接器领域专家建言,连接器核心材料,应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 国产替代一词,近年来在国内制造业备受关注。各大平台上,不乏许多精彩的讨论。 近期,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4:13 252次阅读
    连接器材料如何突破“<b class='flag-5'>卡脖子</b>”,实现国产替代

    破解国产传感器的“卡脖子”问题:思路与策略

    、职业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提升传感器领域的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热情。总结破解国产传感器的“卡脖子”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加强
    的头像 发表于 11-20 15:13 530次阅读

    政策解读 |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最新署名文章

    领域卡脖子”技术。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接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前沿半导体、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重点前沿
    的头像 发表于 11-19 01:04 363次阅读
    政策解读 |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最新署名文章

    正帆科技募资11.02亿加码高科技领域,助力产业升级

    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宣布了一项重大的募资计划,拟通过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方式,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10,200万元。这笔资金在扣除必要的发行费用后,将精准投向多个高科技产业关键项目,旨在进一步巩固并提升公司在泛半导体、光纤制造及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的综合服务能力。
    的头像 发表于 07-09 09:39 640次阅读

    国产传感器,输在起跑线上的不公平竞争,为什么亟需领头羊企业?

    和不同行业的连接。   作为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底层硬件,中国中高端传感器大部分需要靠进口,卡脖子问题却是十分隐秘,许多大众都并不知晓。 中国传感器的卡脖子困境,很多时候不是技术原因,而是来自上游和下游的双重压迫。
    的头像 发表于 06-23 16:05 1261次阅读

    如何打造芯片国产化开源生态?Model系列HMI芯片:平头哥内核,SDK开源贯彻到底!

    卡脖子”的困境,其针对泛工业领域研发的Model系列HMI芯片采用国产平头哥芯片架构,坚持SDK开源,将“国产”“开源”等理念贯彻到底。平头哥架构:高效能低功耗上期我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09:38 770次阅读
    如何打造芯片国产化开源生态?Model系列HMI芯片:平头哥内核,SDK开源贯彻到底!

    《科技日报》头版报道国产超导量子计算机“卡脖子”关键设备技术再升级

    《科技日报》头版报道国产超导量子计算机“卡脖子”关键设备技术再升级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08:22 445次阅读
    《科技日报》头版报道国产超导量子计算机“<b class='flag-5'>卡脖子</b>”关键设备技术再升级

    中科爱毕赛思红外光电探测技术,打破高端市场“卡脖子困境

    “超晶格红外光电探测,如同照相机通过可见光感知事物,但它是通过红外手段来感知世界的……”在中科爱毕赛思(常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爱毕赛思”),工作人员这样介绍公司的核心产品——超晶格红外光电探测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09:14 1.7w次阅读
    中科爱毕赛思红外光电探测技术,打破高端市场“<b class='flag-5'>卡脖子</b>”<b class='flag-5'>困境</b>

    龙芯中科突破“卡脖子”难题,构建新型信息技术体系

    胡伟武强调,在Wintel和AA体系主导全球电子产业的环境下,中国需建立独立于X86和ARM的第三套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解决关键技术被封锁的困境,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6:12 675次阅读

    国产深海1万米六维力传感器引领卡脖子技术革新

    国产深海万米六维力传感器引领卡脖子技术革新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16:09 913次阅读

    广州精信与中核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打破核工业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卡脖子

    卡脖子风险,对发展中国先进自主核电技术,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核电厂设备,尤其是核岛泵、汽轮发电机组等关键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没有成熟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国产产品,因此研制高可靠性电涡流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08:40 39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