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电子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正在实现国产化突破

牵手一起梦 来源:Ai芯天下 作者:方文 2021-01-19 15:30 次阅读

进入5G时代,AI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穿戴等如雨后春笋迸发,电子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伴随着我国产业制造升级,芯片半导体产业把握住需求和供给的矛与盾,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大循环的推动下,正在实现国产化突破。

产业链随技术迭代进入物联网新周期

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消费电子迎来了手机换机潮和智能终端产品的爆发,相关供应链公司受益于国内先进的制造业和完善的配套产业,逐渐开始有能力开始承接终端整机组装业务。

5G与物联网时代启动,消费电子终端将大规模延伸。电子行业迭代周期可以以通讯技术迭代周期(3G/4G/5G)+核心产品(PC/智能手机/物联网)两个趋势指标作为叠加。

消费电子终端将大幅延伸,从PC与智能手机延伸到智能音箱、耳机、手表、智能家居、汽车等。

生态系统的多端融合,从PC端到智能手机的过程,二者的系统是独立的,依存度不强,未来以华为鸿蒙为代表的多端系统,将打通手机、汽车、PC、智能家居、可穿戴等多终端。

电子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正在实现国产化突破

5G商用开启VR/AR新一轮热潮

5G商用推动了VR/AR的应用范围从直播、游戏等消费娱乐领域,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等垂直领域渗透,实现规模化发展。

预计中国VR、AR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突破千亿元,成为全球虚拟现实市场的增长中心

与全球其他地区市场明显不同,中国市场AR/VR头显在B端的出货占比明显高于C端。

预计在2021年,全国有20%-30%的年轻消费者将在商场进行线下VR玩咖进行游戏体验。

5G、云计算与AI为VR行业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加速了VR在商用领域的落地进程。

VR在软件、硬件和内容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突破,而数据成为了VR厂商竞争的关键。

未来无论是三维空间重建还是深度AI应用,2021年,更大体量和更细颗粒度的数据是VR在商用领域持续发展的根基。

19144833503052.png

TWS耳机为代表的新兴应用前景可期

TWS(真无线立体声技术)耳机正在成为万物智联的重要一环,已开启对消费电子周边产品、无线发射产品以及其他物联网核心设备的大范围连接进程,2021年有望成为TWS耳机放量的一年。

2019年TWS耳机出货量达到1.29亿台,同比增长180.43%,预计2021年出货量将达到3.5亿台,以TWS为代表的新兴应用前景可期。

19144833851441.png

快充市场快速普及迅速迭代

未来随快充需求与GaN渗透率不断提升,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7.74亿元。

随着5G手机各类参数不断提升,内部射频、处理器、屏幕的耗电量在直线上升,电子产品对快充的需求日益提升。

多家厂商发布GaN快充后,目前的售价大部分用户已经可以接受,未来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

假设智能手机未来三年GaN快充渗透率为1%、3%、5%,预计2020年全球GaN充电器市场规模为24.41亿元,2022年有望达到87.74亿元。

19144834543426.png

MLCC增量来自新能源汽车与5G设备

作为最主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中国已成为MLCC生产和消费大国,产销量位居世界前列。

从MLCC产品需求来看,其主要应用于航空、船舰、兵器、电子对抗等军工产品,通讯设备、工控、医疗、汽车电子、仪表仪器、石油勘探、轨道交通等工业类产品及电脑、相机、手机、录音录像设备等几乎所有的消费电子产品中。

随5G换机潮到来,5G手机的MLCC需求量预计比4G手机增长一倍以上,各手机品牌均在推出创新产品,无线充电、全面屏、多摄像头等功能也增加了对MLCC的需求。

柔性屏将持续拉动手机AMOLED需求

性AMOLED面板出货量将在2020年达到3.4亿台,超过刚性AMOLED面板3.159亿台的出货量,占比将从2018年的38.9%上升到52%。

三星、华为等终端厂商都相继发布了折叠式手机,而折叠屏背后最核心的技术在于柔性OLED面板上。

目前由于能量产折叠屏的厂商不多,2019年出货量只有大约110万台,渗透率较低。

未来随着更多的面板厂商加入,折叠屏手机渗透率将会有明显提升,WitsView预计到2022年渗透率有望突破3.4%。

手机摄像头升级趋势不改

智能手机整体创新频率减缓,当前摄像头是手机创新主战场。

从单摄到双摄再到三摄,摄像头数量持续增加,2015-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搭载摄像头总数从11.9亿颗增长到了23.34亿颗。

三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2019年CMOS摄像模组市场为313亿美元,受益于下游应用需求持续旺盛,预计2025年将达到570亿美元,CAGR高达12.8%。

3D感知市场空间广阔,2019年3D感知市场空间为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0亿美元,CAGR高达20%。

新能源汽车的电子化大浪潮

消费升级+新能源促进汽车电子单机价值提升,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22年我国出货量达到355万辆,极大提高了汽车电子需求。

同时,随居民消费水平提升,车型往中高端汽车、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汽车电子产品成本占整车比例也逐步上升。

此外,当前国内前装车载电子渗透率相较于日本(80%),依然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据中国产业信息,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9968亿元,2017年至2022年的CAGR达到11.5%。

激光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宽

近年来,由于手机防水性要求越来越高,小孔径加工选择激光钻孔更为合适。

蓝宝石玻璃手机屏幕激光切割、摄像头保护镜片激光切割、FPC柔性电路板激光切割等。

预计伴随5G建设,新一轮换机潮提振激光设备需求,预计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需求恢复增长。

以消费电子激光设备龙头大族激光为例,2020年前三季度大族激光收入达89亿元、同增28%,主要系下游消费电子需求回暖。

国产替代进程已经启动

国内厂商已从开关等零组件开始突破,并逐渐站稳脚跟;

受新增加5G频段的影响,手机天线数量大幅增加;

5G及无线充电要求手机后盖必须为非金属材料,玻璃及复合板材迎来机遇。

智能手表是各厂商生态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智能手表的佩戴方式决定了其是获取用户健康和运动数据的最佳入口。

目前各大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均配备了智能手表产品,根据IDC预测,2023年智能手表出货量将超1.3亿台。

结尾: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国、出口国、消费国。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在安全性的考量下,国内终端厂商开始逐步将供应链向国内转移,国产替代大势所趋。

国产替代依旧是驱动半导体发展的最大因素,可穿戴/AIOT将会驱动消费电子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责任编辑:gt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7

    文章

    51345

    浏览量

    428244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

    文章

    27826

    浏览量

    223853
  • AI
    AI
    +关注

    关注

    87

    文章

    31845

    浏览量

    270673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国产信创电脑主机的崛起:集特GPC-100的国产化实践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信创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正加速推进半导体与计算机系统的国产化替代。2025年被视为国产算力发展的关键年,外部技术封锁压力、政策目标(如2025年芯片自给率70
    的头像 发表于 02-15 11:30 117次阅读

    国产力量崛起:博尔森纯国产化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方案

    博尔森科技推出纯国产化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实现波导丝、元器件BOM国产化,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推动行业国产化
    的头像 发表于 02-13 17:35 111次阅读
    <b class='flag-5'>国产</b>力量崛起:博尔森纯<b class='flag-5'>国产化</b>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方案

    如今AI在不断发展,做连接器行业的更应该注意什么?

    在这一浪潮中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作为蓬生电子的一员,很关注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能在人工智能时代抓住机遇实现
    发表于 02-08 17:04

    国产化NTP时钟服务器、全国产化授时服务器、全国产化校时服务器

    核心技术和组件实现国产化,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关键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 高精度授时:采用先进的时间同步技术和高精度时钟源,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铷原子钟等,能够提供纳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4:58 188次阅读
    全<b class='flag-5'>国产化</b>NTP时钟服务器、全<b class='flag-5'>国产化</b>授时服务器、全<b class='flag-5'>国产化</b>校时服务器

    国产化,更可控 智微工业JVC国产化系列嵌入式工控机

    随着国产化替代需求的持续增长,信息安全与自主可控已成为工业自动领域的核心关注点,如何实现国产化替代,构建稳定、安全、可靠的工控解决方案,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智微工业凭借深厚的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09:15 331次阅读

    格陆博科技线控制动产品实现100%国产化

    格陆博科技,作为智能驾驶线控底盘行业的优秀企业,经过多年布局,主要产品已成功实现100%国产化,涵盖EPB、ABS、ESC、GIBC(onebox)、EMB和iCDS底盘域控制器,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格陆博科技的技术实力,更为民
    的头像 发表于 12-06 17:15 662次阅读
    格陆博科技线控制动产品<b class='flag-5'>实现</b>100%<b class='flag-5'>国产化</b>

    为什么很多电子产品主板封装用胶都国产化了?

    。这一需求推动了国内企业在电子胶粘剂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进而促进了电子胶粘剂的国产化进程。以下是一些推动电子胶粘剂
    的头像 发表于 12-06 09:42 295次阅读
    为什么很多<b class='flag-5'>电子</b>产品主板封装用胶都<b class='flag-5'>国产化</b>了?

    三星OLED核心材料供应链实现国产化

    三星显示在OLED材料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核心材料银蚀刻剂的供应链国产化。这一成就标志着三星结束了长达17年对日本东友精密化学的依赖,打破了其市场垄断地位。
    的头像 发表于 11-19 16:38 476次阅读

    积极推进国产化替代,高能计算机助力国产化硬件稳定向前

    当前,信息技术创新(信创)产业的国产化替代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不仅是对自主创新能力的考验,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高能计算机作为国产工控主板研发生产商,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10-11 10:18 623次阅读

    SiC技术引领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功率器件国产化新篇章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功率模块国产化方面,更是迈出了坚实步伐。其中,SiC(碳化硅)领域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推动新
    的头像 发表于 08-02 11:01 304次阅读
    SiC技术引领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功率器件<b class='flag-5'>国产化</b>新篇章

    国产FPGA的发展前景是什么?

    安全等问题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 综上所述,国产FPGA的发展前景是积极向好的。在市场需求增长、国产替代加速、技术实力提升、产业链协同发展以及国际市场拓展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
    发表于 07-29 17:04

    我国力促芯片国产化进程,预计2027年实现整车芯片完全国产化

    国内消息源透露,中国工信部已经设定了宏大的目标,计划在明年芯片的国产化率提升至25%,并采用积分方式来驱动国家对国产芯片研发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电动车领域,预计到2027年,整车所需的芯片
    的头像 发表于 05-15 11:21 2690次阅读
    我国力促芯片<b class='flag-5'>国产化</b>进程,预计2027年<b class='flag-5'>实现</b>整车芯片完全<b class='flag-5'>国产化</b>

    电子元件新风向:电流感测电阻的国产化浪潮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在全球电子市场中,合金电阻作为电子元件的基础组件,其市场需求正随着科技的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5-13 11:43 3868次阅读
    <b class='flag-5'>电子</b>元件新风向:电流感测电阻的<b class='flag-5'>国产化</b>浪潮

    怎么选择适合行业国产化平台?

    怎么选择合适的国产化平台
    的头像 发表于 04-24 11:01 691次阅读

    机器视觉行业发展的黄金“卡位”机遇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机器视觉各大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份额已超过70%,其中光源国产化率超过90%,镜头国产化率超过80%,2D相机国产化率超过70%
    发表于 03-13 13:55 41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