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巨头新宠?Micro LED能否超越OLED? 谁会是大势所趋?

工程师邓生 来源:天极网 作者:龚美林 2021-01-20 17:47 次阅读

多年来,显示行业的热点技术均被OLED与量子点霸占。

从OLED电视到量子点电视,到手机、显示器等中小尺寸OLED和量子点屏幕的运用。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OLED才是大势所趋。但行业中突然出现地Micro LED显示技术,给显示行业带来了更多想象。

不少了解Micro LED显示技术的业内人士甚至表示,Micro LED显示技术可秒杀OLED和液晶。

在LED显示行业,Micro 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国内、外众多厂商都在积极投入研发。

愈来愈多面板厂商推出玻璃背板的Micro LED方案,Micro LED超高清显示产品开始落地。

各方推动Micro LED发展

消费者首次看到使用了micro-LED技术产品的屏幕产品是在2012年。

当时,索尼展出了一款55英寸全高清分辨率“Crystal LED Display”产品。这种技术无论是对比度还是色域,都要比竞争对手出色很多。

Mini/Micro LED显示技术的出现被企业视为新蓝海市场,其增长之势愈加明显。

目前,国家层面大力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8K+5G技术,为小间距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提供了发展新契机。

例如2019年12月,《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印发实施,该办法主要针对企业投产和发展进行大额奖励,以推动高世代OLED、AMOLED、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产业的投产并发展壮大。

在Micro LED技术的研发和落地方面,包括索尼、三星、TCL、京东方、康佳、兆驰股份、亚德、华灿光电、奥拓电子和雷曼光电等企业和面板制造商都在发力。

从面板线、Micro LED显示芯片、Micro LED电视、Micro LED手机、大屏广告、数字标牌再到Micro LED安防设备,众人拾材火焰高,Micro LED显示产业得以全面发展。

2021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2021)期间,三星举办的First?Look线上发布活动。

其中,展出的Micro LED产品包括110‘’、99‘’、88‘’等尺寸,新品采用微米级的LED光源自发光式设计,而三星的高端NeoQLED电视也采用了全新阵列成型结构的超薄mini-led光源。

索尼在CES2021展会上发布了新一代“黑彩晶”Micro LED拼接显示屏产品。

但是,索尼并没有说这些产品是“家用彩电”。索尼表示,消费类电视技术也将应用到Micro LED显示屏上,包括X1视频处理器、以实现更平滑的图像的MotionFlow技术等。

Micro LED显示屏可实现高达1800尼特的亮度、宽色域、HDR和120fpsHFR等诸多功能。

当前,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成为众多厂商的重点关注方向,Mini/Micro LED被行业人士视为抢占新技术高地的关键。

其中,面板企业积极跟进,比如亚德、艾比森、奥拓电子、雷曼光电等,而雷曼光电已实现基于COB先进集成封装技术的Micro LED超高清显示产品量产。

相关业内人士分析表示,Micro LED目前主要聚焦高端显示领域,主要在超大尺寸和微小尺寸两个方向开拓发展。

目前,许多大尺寸Micro LED产品已推向市场,成为新型显示产业化发展的发展趋势。像三星、索尼、LG、华星光电和雷曼光电等企业已占据先发优势。

但Mini/Micro LED产业想要发展的更好,还需要产业链上、中、下游一起配合,缺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

Micro LED能否成为LED显示屏行业新引擎

从以前高度依赖进口资源,到目前国内能够自主研发芯片、封装、材料设备直至应用环节,中国LED产业经过10年的发展,在全球LED市场收获了不小的市场。

在Mini/Micro LED等新市场的研发方面,国内相关企业也走在前列。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相关企业在Mini/Micro LED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包括芯片、封装、设备材料和下游显示应用各个环节,企业投入了众多的人才、财力进行研发和生产。

包括一些国际巨头,在Mini/Micro LED领域也在寻求国内企业的代工生产。

三安光电投入120亿元在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办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项目,主要生产经营Mini/Micro LED外延与芯片产品及相关应用的研发、生产、销售。

华灿光电在Mini/Micro LED领域布局良久,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康佳集团曾投入300亿元建设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重点包括Micro LED项目研究。

于2019年10月31日正式发布了APHAEA未来屏系列产品,推出Micro LED电视Smart Wall;TCL在2019年9月公布了Micro LED电视样品,屏幕尺寸达132英寸。

在Mini/Micro LED领域,除了老牌面板企业三星外,苹果公司也在积极的投入研发。

早在2014年,苹果就收购了LuxVue,从而拥有了业内最完整的Micro-LED专利技术布局。在全球1500项?Micro LED专利中,苹果占据62项关键专利,位列世界第一。

从目前来看,由于技术差距,我国面板企业在OLED方面还处于追赶阶段;在Mini/Micro LED产业,因为众多企业共同发力,已发展到抗衡阶段。

相关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国产企业在Mini/Micro LED技术上有机会超越进口品牌,它也很有可能成为LED显示产业新机。

但我们也需要正视差距,迎头赶上,深度挖掘这项技术,实现产业的整体升级。

巨头新宠?Micro LED能否超越OLED?

Micro LED显示具有与OLED相近的高度色彩饱和度,采用自发光的原理,耗电量仅需液晶面板的不到10分之1电力等优点。

再加上苹果、三星、索尼、华星光电和华灿光电等行业领先品牌均推出了相关产品,让Micro LED显示技术逐渐成为业界最热门的技术话题之一。

生产难度高、良品率低导致MicroLED价格昂贵,目前,大尺寸MicroLED电视价格都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

伴随着OLED面板技术的不断成熟、不断放量,导致OLED电视价格的不断拉低,越来越接近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在商业化的推进速度上,OLED远高于Micro-LED。自2013年OLED电视正式进入市场后,商业化6年后,在2019年市场规模已达到25亿美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曾预计,2023年硅基OLED市场规模有望达900亿美元。其中,AR/VR领域市场空间占比将达到68%。

从性能上来看,同样都是像素自发光而且还不会烧屏,寿命更长的MicroLED比OLED更稳定。

但从各项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MicroLED良品率低,成本高昂。

目前研发技术的企业虽多,推出的民用产品却规模较小;OLED技术在LGDisplay的不懈努力下,大尺寸4K?OLED良品率达到90%,俨然一副将要取代LCD的趋势。

在OLED技术话语权上,韩系品牌暂时领先,中、日企业依旧在追赶。

不过,无论是各种OLED产品的规模量产,还是各种更酷的未来,中国市场都将是率先发生地。

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并不会去过多的纠结用哪种显示技术,价格实惠产品好用才是真。

如今OLED和Micro LED都开始商用,如果价格下不去的话,未来很可能撼动不了LCD的地位。

目前,全球OLED电视市场都在向好发展,需求激增。伴随着OLED产线良率的提升,现有产能下高端市场对OLED的需求可以得到保证。

眼下,OLED已成为显示技术的主流趋势,Micro LED从技术、售价、制造成本等方面来看,Micro LED热度虽高,但还不具备与OLED一较高下的实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未来显示技术的“较量”中,也在面临变数。

国内面板企业和彩电品牌需要做好显示技术迭代的准备,抓住LCD最后的价值。

同时布局OLED,发展Micro LED。等到LCD衰落之时,不论是OLED,还是Micro LED都有应对的解决方案,不影响企业向前发展。

而随着这两种技术的逐步成熟,也将为彩电等显示器企业的业绩增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PSY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显示器
    +关注

    关注

    21

    文章

    5027

    浏览量

    140594
  • OLED
    +关注

    关注

    119

    文章

    6223

    浏览量

    225173
  • Micro LED
    +关注

    关注

    5

    文章

    615

    浏览量

    19378
收藏 人收藏

    相关推荐

    MEMS替代传统传感器是大势所趋吗?

    传感器技术作为信息获取的关键环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作为新兴技术的代表,正逐渐替代传统传感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将深入探讨MEMS传感器替代传统传感器的原因,揭示这一趋势背后的科技逻辑和市场动力。 传统传感器的局限与挑战 传统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主要基于物理和化学原理,通过物理或化学变化来实现感知并将感知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10:25 75次阅读

    十大钢结构企业的智能制造

    钢结构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为大势所趋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3:37 244次阅读

    TCL华星赵斌:Micro LED产品化尚需数年

    近日,TCL华星副总裁、研发中台总经理赵斌对显示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他指出,未来十年内,显示行业将迎来多种技术并存的繁荣局面,液晶、OLEDMicro LED等技术将在各自的领域和产品
    的头像 发表于 12-16 10:19 632次阅读

    天合光能:TOPCon组件成为主流,700W+大势所趋

    趋势。天合光能作为行业引领者受邀出席并发表演讲,产品经理庄凌在演讲中表示:TOPCon组件成为主流,700W+大势所趋。此外,她还同与会者分享了应用i-TOPCon技术的至尊组件的可靠性分析。
    的头像 发表于 08-02 11:46 831次阅读
    天合光能:TOPCon组件成为主流,700W+<b class='flag-5'>大势所趋</b>

    三星与LG Display携手推动串联micro-OLED技术

    近日,据行业媒体报道,三星电子与LG Display两大显示技术巨头已成功将串联OLED(叠层OLED/串联式OLED)技术应用于micro-OLE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14:41 719次阅读

    友思特分享 完美聚光:用于光刻曝光的UV-LED光引擎

    LED替代汞灯在紫外光源中的使用已成为大势所趋。友思特先进的 UV-LED-EXP 系统可作为OEM集成、汞灯光刻设备改造或直接定制光路设计和曝光设备,为紫外光源的半导体光刻曝光过程提供近乎完美的光照质量。
    的头像 发表于 06-26 16:16 725次阅读
    友思特分享 完美聚光:用于光刻曝光的UV-<b class='flag-5'>LED</b>光引擎

    先进封装大势所趋,国产供应链机遇大于挑战

    先进封装大势所趋
    发表于 06-21 14:15 1次下载

    三星LEDos技术瞄准AR设备,Micro LED芯片厂商加码自研技术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对于AR设备,业内普遍认为,2022年—2030年AR设备近眼显示技术的趋势为光波导+Micro OLED/Micro LED。当前,光波导+
    的头像 发表于 06-20 00:07 4658次阅读

    英特尔发力中国智能座舱市场,携手本地伙伴打造软件定义汽车新体验

    汽车智能化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如何有效利用创新技术塑造软件定义、可持续、可扩展的车载体验是汽车厂商构筑未来竞争力的关键。
    的头像 发表于 05-07 09:29 989次阅读

    洲明科技亮相北京InfoComm展高峰会,数字光显新引擎“LED+AI”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AI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智能化的重要技术支撑,与专业视听领域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的头像 发表于 04-20 09:33 699次阅读
    洲明科技亮相北京InfoComm展高峰会,数字光显新引擎“<b class='flag-5'>LED</b>+AI”

    IPv6 是大势所趋,也是机遇所在

    IP地址枯竭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横空出世,使得IP地址从原来的32位一下子升级成为128位,地址的数量得到成倍提升。现阶段,IPv6发展的瓶颈在应用层上,需要搭通IPv4和IPv6的桥梁,解决它们本身并不兼容的问题。尽管IPv6在发展中遇到一些阻力,但是没有人怀疑IPv4最终会过渡到IPv6。只有建立IPv6产业生态系统
    的头像 发表于 04-03 13:14 521次阅读
    IPv6 是<b class='flag-5'>大势所趋</b>,也是机遇所在

    苹果叫停智Micro LED项目,产业商用前景或受影响

    近日,科技巨头苹果决定暂停其Micro LED智能手表项目的开发,此举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其主要供应商ams OSRAM也调整了其Micro
    的头像 发表于 03-12 18:32 1303次阅读

    你计算过车辆线束的最大绕线长度吗?

    线束越来越短,是新能源车的“大势所趋”。在线束长度不断缩短的背后,是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变与进化。
    发表于 03-08 09:38 538次阅读
    你计算过车辆线束的最大绕线长度吗?

    Micro LED 技术发展受阻,供应链规模庞大、成本高企是主要障碍

    调研公司TrendForce直接指出,由于产业链规模大,Micro LED面板的生产成本相较于同尺寸的OLED面板贵了至少2.5倍到3倍,这极有可能成为苹果在穿戴设备引入该技术时考虑
    的头像 发表于 03-04 10:13 1089次阅读

    Micro LED巨头欧司朗取消百亿项目,股价暴跌45%

    WitDisplay消息,原根据分析师预估,苹果在2025年会采用奥地利商AMS OSRAM(欧司朗)制造的Micro LED晶粒生产手表Apple Watch Ultra 3,为此欧司朗更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3-01 16:56 106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