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关于电路可靠性10大误区

电子设计 来源:电子设计 作者:电子设计 2022-02-12 10:02 次阅读

司空见惯的经验性的东西,其实我们都很多都是错的,而这一旦用于设计,产品可靠性可想而知。所以说“电路设计器件选型,先论证其不可行性,慎谈可行性;电子设计比拼的不是谁的设计更好,而是谁的设计更少犯错误”。

误区1、产品故障=产品不可靠

产品出现问题,有时候并不是研发的问题,曾经有案例,面向国内中等以上发达地区的设备,因为在国内用的不错,所以出口到了哥伦比亚,但在那里频频故障,故障的原因在于中国中国大陆中等以上发达地区的海拔都比较低,所以高海拔地区,设备的气密性受到了挑战,设备内外压差增大泄露率增加。

项目立项时只考虑了低海拔,所以人家的设计是没问题的,您老总就这样要求的嘛,谁决策了拿这个型号出口哥伦比亚,他才是罪魁祸首,如果管研发的老总参与决策而没提出反对意见,他简直就是最大的罪人,毕竟销售的高管决策不懂技术还是可以原谅的,技术副总的错误则是无能。产品可靠性是“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读者一定细细品味这个定义,格物致知,看看谁能格这个定义的时候能达到更多的致知。使用现场的条件常常超过了规定的条件,而这个超出很大可能是隐含的。

误区2、过渡过程=稳态过程

《一条影响着产品可靠性和社会和谐的曲线》介绍很能说明此图的内容。

o4YBAGAIz4eABphdAABtK_W-Kjc852.png

误区3、降额很容易做到,没啥问题

降额谁都会,如画画,谁都会,但不是谁都能靠画画生存。详细道理可查阅本博客的文章《电子产品的降额设计》,这里仅作一简单总结:

1. 同功能、但不同工艺的器件降额系数不同;

2. 可调器件和定值器件降额系数不同;

3. 负载不同,降额系数不同;

4. 同规格导线在多匝和单匝应用时降额系数不同;

5. 部分参数不可降额;

6. 结温降额不可遗漏

误区4、Ta,器件可放心使用

器件损坏为何常被称之为“烧”?原因就是器件失效大都是热失效,具体注意事项有两点,第一,器件环境温度≠整机环境温度,器件环境受到机箱内其他器件散热的影响,一般器件环境温度比整机环境温度要高。第二,大家能回想到本次演讲开头的第三个问题,详情查阅《器件环境温度与负荷特性曲线的常见错误》

误区5、电子可靠性跟机械、软件专业无关

安装、布线、布局、喷涂的处理都会影响电气性能

电磁兼容、虚焊、散热、振动噪声、腐蚀、接地都和结构有关

软件的防错、判错、纠错、容错处理措施可避免机械和电子缺陷问题

误区6、器件很简单,Datasheet有无无所谓

做设计时一定要拿到所有器件的Datasheet,然后阅读其上的所有图形图表和参数,最后实在设计上和这些曲线建立联系。如下图是二极管的V-I特性曲线,设计时需要谨慎确认该器件在我们电路中的静态工作点。

误区7、可维修性跟我无关

电子产品可靠性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是赚钱。赚钱靠什么?开源和节流,开源难,节流易,不要总想着从材料费上省,材料费省了,维修费高了,从早死换成了晚死,早晚还是死,何必呢?莫不如早死早托生。最好的方式就是重视可维修性,省掉这部分费用。这是货真价实的利润。

误区8、制程控制不好是没有好的工艺人员

制程控制不好不仅仅是工艺人员的问题,这是一条价值链的建设过程。设计工程师对器件的要求、采购工程师的厂家选择、检验环节的控制内容应该设计上对器件关键指标的部分、检测方法不应引入元器件的失效机理和损伤、装配环节也不应引入损伤(波峰焊炉温控制,手工焊接台面的防静电处理等)、出厂检验环节应该检查器件参数漂移可能会导致产品故障的部分内容、维修环节不应引入失效。由上可以看出,出现问题哪是区区两位工艺工程师能保证得了的。所以总结出具体的做法是建立一致性,一致性的前提是设计人员提供充分、有主次的技术信息,工艺仅仅是依据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来保障制造可靠性无限逼近于设计可靠性。

误区9、MTBF值与单台具体机器的故障率的关系

MTBF是宏观、统计的概念,单台机器故障是微观、具体的概念。客户最喜欢问一个问题“你这个产品的MTBF值是10000小时,那我买你的这一台是不是10000h内就不会出现问题?”这是一个关公战秦琼谁更厉害的概念,让我说他俩的换算关系,您先告诉我是1km大还是1kg大?

误区10、加强测试就可解决可靠性问题

此问题既然能名列十大误区之一,其定义自然是错误的。总结有三:

1、 有些问题通过模拟测试实验根本测不出来。

2、 测试手段=工程计算+规范审查+模拟试验+电子仿真

3、 通过温度加强试验的结果计算不出对应的低温工作时间;

审核编辑:何安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为了提高USIM卡电路可靠性和稳定性,在电路设计中须注意的点有哪些?

    为了提高USIM卡电路可靠性和稳定性,在电路设计中须注意的点有哪些?
    发表于 06-04 07:29

    请问FATFS文件系统可靠性如何?

    ST官方固件库中使用了FATFS文件系统,想问下,这个文件系统可靠么? 我想了解一下,有哪位朋友真正产品上使用FATFS文件系统,可靠性有什么问题没有。
    发表于 05-16 06:35

    贴片电容使用的四个误区

    贴片电容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可靠性,在各类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贴片电容在电子电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以下是四个主要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4-12 11:32 228次阅读
    贴片电容使用的四个<b class='flag-5'>误区</b>

    电梯可靠性测试#电路知识

    电路
    ICman
    发布于 :2024年03月26日 17:23:08

    关于图像传感器图像质量的四大误区!你踩过几个坑?

    关于图像传感器图像质量的四大误区!你踩过几个坑?
    的头像 发表于 11-27 16:56 287次阅读
    <b class='flag-5'>关于</b>图像传感器图像质量的四大<b class='flag-5'>误区</b>!你踩过几个坑?

    提高PCB设备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提高PCB设备可靠性的技术措施:方案选择、电路设计、电路板设计、结构设计、元器件选用、制作工艺等多方面着手,具体措施如下: (1)简化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时,在确保设备满足技术、性能指标的前提下
    发表于 11-22 06:29

    可靠性试验(HALT)及可靠性评估技术

    国家电网:在就地化保护入网检测中,首次引入可靠性试验,验证产品可靠性设计水平和寿命指标。在关于新型一、二次设备(例如:电子式互感器)的科研项目中,增加了可靠性验证和寿命评估等相关研究课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16:32 738次阅读
    <b class='flag-5'>可靠性</b>试验(HALT)及<b class='flag-5'>可靠性</b>评估技术

    请问机械温控开关的可靠性有多少?

    机械温控开关的可靠性有多少?我看温控开关的体积很小,价格便宜,可以用于一些温度控制方面,不过可靠性有多少呢?
    发表于 10-31 06:37

    通过PLC组态软件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通过PLC组态软件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几项措施
    发表于 09-25 06:26

    硬件IIC与软件IIC在使用上的区别,对产品可靠性与效率的影响?

    硬件IIC与软件IIC在使用上的区别,对产品可靠性与效率的影响
    发表于 09-20 07:53

    电路板的可靠性设计

    系统抗干扰设计 抗干扰问题是现代电路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反映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工作的可靠性。在飞轮储能系统的电力电子控制中,由于其高压和低压控制信号同时并存,而且功率晶体管的瞬时开关也产生很大的电磁干扰
    发表于 09-04 15:11 358次阅读

    常见PCB可靠性问题和典型案例

    自20世纪50年代初,印制电路板(PCB)一直是电子封装的基本构造模块,作为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载体和电路信号传输的枢纽,其质量和可靠性决定了整个电子封装的质量和可靠性。而随着电子产品的小
    的头像 发表于 08-31 15:46 696次阅读

    详细的理解可靠性分配

    总之,可靠性分配是一种有助于理解复杂系统可靠性的方法。通过将系统分解为更小的组件,并为每个组件分配可靠性指标,可以进行更详细和全面的可靠性分析,从而提高系统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7-11 10:48 1276次阅读

    如何提高电子元器件可靠性

    到2030年,10类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靠性标准引领作用充分彰显,培育一批可靠性公共服务机构和可靠性专业人才,我国制造
    的头像 发表于 07-04 11:15 607次阅读

    五部门发文:到2030年,10类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水平达国际先进

    ;到2030年,10类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靠性标准引领作用充分彰显,培育一批可靠性公共服务机构和可靠性专业人才,我国制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1:26 44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