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把大型民用航空器发动机的研发制造纳入上海未来主要关键创新发展领域,作为上海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原馆长刘民钢在2021年“上海两会”期间提交的一份建议中说道。
他表示,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究制造在大飞机的发展中地位极为重要,上海作为我国高端科技人才高度集聚的国际大都市,作为在高端制造领域具有深厚传统和优势的超大城市,应该在民用航空器发动机的基础研究和制造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发挥更为核心的作用。
刘民钢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民用航空业发展迅速,未来也仍将保持迅猛的增长势头。据预测未来20年中,我国将还需要增加7200架以上的新飞机。为适应航空运输的发展,2008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商用飞机责任有限公司,统筹我国民航客机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民航飞机的制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8年我国开始启动中型民航客机C919的研制,2017年成功首飞,预计2021年将交付首架客机。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在民用航空器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短板、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如航空发动机、电传飞控系统等。”刘民钢说道。
他认为,上海作为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基地,1950年即建立了飞机维修厂,上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首架大型运输机-运10的研发制造基地,中国商飞即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国盛 ( 集团 ) 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组建的。目前上海也是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总装制造中心、客户服务中心、民用飞机试飞中心、基础能力中心、新闻中心等机构所在地,在我国民用航空的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上海目前在民用航空飞行器研发领域发挥的作用还不够,特别是在航空发动机的基础研究和未来民用航天航空飞行器发动机的基础研究方面,既缺少研究机构,也缺少理论和基础研究成果的积累。”
为此,刘民钢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上海应把大型民用航空器发动机的研发制造纳入上海未来主要关键创新发展领域,作为上海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上海要成为一个高端制造业的中心,民用航空制造产业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国家重大需求做出贡献,而且是一个政府能够控制、又有足够大规模体量、能够引领长三角发展、对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又有重要影响的产业。
第二,应重点做好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基础研究的布局。上海交大、复旦大学都曾在大飞机制造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复旦大学的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学科,上海地方大学的理工科也不弱。同时作为中国商飞的所在地,商飞的研发中心在上海,上海也具备了较好的研究条件。因此上海具有发展这一产业的基础条件。目前国内有多地在军用航空发动机方面有较强的实力,但是在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都不强。上海应利用作为我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和高等学校聚集的有利地位,集聚国内国外高端人才,对标世界一流水平,逐步发展和做强这一领域。
第三,结合C919制造和未来C929的制造,逐步建立本地区的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产业,使上海成为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中心。
责编AJX
-
发动机
+关注
关注
33文章
2474浏览量
69309 -
民航
+关注
关注
0文章
30浏览量
876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