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类脑技术究竟意义何在 其未来将如何发展

ss 来源:亿欧网 作者:黄依婷 2021-02-03 16:30 次阅读

立于百年机遇变革潮头,数字经济已成中国经济高质量跃迁新引擎。加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当下发展数字经济及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命题。到底什么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现处何种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江伟杰博士现任全球半导体联盟亚太区执行长,拥有丰富的实际应用和芯片开发工程经验。全球半导体联盟拥有近400家成员公司,产值占半导体行业75%以上。

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是什么?

答案不是机器,不是AI,是我们的大脑。

神经学家说,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它复杂得让试图解释它的简单模型可笑,让精致的模型无用。生物学家说,人的大脑是否能理解它自己,是最古老的哲学问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两大技术路径,一条是以模型学习驱动的数据智能,另外一条是以认知仿生驱动的类脑智能。前者即我们通常所指的“人工智能”技术,它已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机器视觉等各大领域;后者作为全新的技术才刚刚开始,具备巨大的想象空间。

近日,亿欧EqualOcean采访了新氦类脑智能平台总经理江伟杰,试图探究:类脑技术究竟意义何在?其未来将如何发展?

算法世界的成本瓶颈

先用一组数据来感知计算机世界和人脑世界的差距:

曾排名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装有3.2万颗主CPU和4.8万个协处理器,其计算力相当于13亿人同时用计算器算上1000年,但耗电量惊人,满负荷下一天电费超30万,一年费用超1亿;

日本曾将算力排名世界第4的超级计算机与人脑作PK实验,结果出乎意料地显示,这台超级计算机在模拟1%人脑活动的时候就消耗了将近40分钟,而我们的大脑执行这样的工作只需要1秒钟;

人脑消耗的能量如果用电量来衡量的话,功率是25W,相比之下,标准计算机仅识别1000种不同的物体,就需要消耗250W的能量。

这些事实都指向一个问题:算法成本有多高?

聪明的算法模型固然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但要进一步发展以执行更复杂任务,将不可避免面临高功耗、低效率所带来的成本瓶颈。

计算机的世界里,这一切都源于“冯·诺依曼结构”。1946年,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诞生,在它27吨的庞大身躯里,CPU负责加工处理数据,内存负责存储。自此,存储单元和运算单元分离,成为计算机的基本架构。

但两相分离的产业格局,导致内存技术与处理器技术发展不同步。在过去的20多年中,处理器的性能以每年大约55%的速度快速提升,而内存性能的提升速度则只有每年10%左右。内存的存取速度严重滞后于处理器的计算速度,“内存墙瓶颈”导致高性能处理器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对高性能计算形成极大制约。

但在人脑结构下,计算和存储发生在同一神经突触中,数以百万亿的神经元同时进行着存储和计算,让信息处理变得快速而高效。

怎样模仿人类神经系统工作原理,开发出快速、可靠、低耗的运算技术?类脑技术即由来于此。

低功耗、高智能的类脑技术

类脑技术采用了和传统计算机完全不同的架构,利用基于时序的脉冲神经网络结构,处理复杂的计算任务。江伟杰举了一个形象生动的例子,解释基于时序的脉冲编码和传统二进制编码的差别。

假设房间里装了智能摄像头,为了达到安防效果,它需要随时在线,即使房间里大部分时间空空荡荡,它也必须一帧一帧拍摄下去。

但脉冲结构是事件驱动的,类脑技术的神经单元只有在接收或发出尖峰信号时才处于活跃状态。这种结构下,系统只有在房间里有人闯入时才做出反应,若无事件发生,系统将保持闲置状态,这将大大缩减计算量。

除此之外,类脑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机二进制亦不同。江伟杰介绍,计算机二进制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只有对错两种选择,但类脑的模拟计算世界不是简单的二元论。

类脑芯片元件模拟了神经元被流过突触的离子激活的工作原理,它通过交换梯度信号或权重信号激活,达到模拟人脑处理信息的目的。和人脑一样,类脑芯片擅长的不是“粗暴”的二进制计算方式,而是高进制的复杂运算,例如推理、识别。

“类脑模拟计算的密度比二进制大很多,但精度上有所欠缺。”江伟杰告诉亿欧。

“很多人谈到类脑技术,总是要把它定位成比人工智能更高级的存在,但这种态度我并不认同。”他直言,“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有非常独特的优越性,类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应该是互补而不是替代的关系。在技术应用中,我们的态度很简单,哪个好用就用哪个”。

举例来说,AlphaGo用精妙的算法打败世界冠军李世石,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在9*9的棋盘上,规则是固定的,系统只需要大量数据作为输入,通过不断训练检查结果,再校对调整参数,即能得到最优拟合方程。

“但下棋不会是类脑技术所涉猎的领域。”江伟杰说,“类脑擅长的是推理,是在小样本、高噪声环境下解决问题。”

如果说人工智能长于应对大样本条件下的经典问题,那么类脑技术则是解决鲜有先例、不易总结的“疑难杂症”。在现实应用中,两种技术互为补充,让各行各业更“智能”。

类脑前沿应用

2013年,欧盟人脑旗舰计划发布,该项目如是表明类脑技术的重要性:“在未来10到20年内,谁要引领世界经济,谁就必须在这个领域领先。”

在此后的多年里,类脑技术在全球取得了飞速进展。

2014年,美国IBM开发出与人脑类似的TrueNorth系统。它模仿人类大脑结构,每颗芯片内置100万个模拟神经元和2.56亿个模拟神经突触,组成具有4800万个神经元的网络,智力水平抵得上一只小老鼠,而能耗仅为2.5瓦。

2019年7月,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电子复兴峰会上,英特尔隆重展示了其“Pohoiki Beach”芯片系统。它含有800多万神经元,在人工智能任务中执行速度比传统CPU快一千倍,能效提高一万倍,已能胜任触觉感知、假肢控制、玩桌足球等简单任务。

时隔半月后,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团队发布“天机”芯片,登上《自然》(Nature)封面,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这款芯片包含了大约4万神经元和1000万突触,被搭载在自动行驶自行车上,能够实现目标探测和追踪、语音识别、避障、平衡控制、自主决策等多项功能。

“尽管芯片产业西方领先,但在类脑这一全新技术上,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江伟杰说。

天机芯不仅是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也是首款既支持脉冲神经又支持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芯片。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和脑科学领域的技术优势,成为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之一。

在类脑技术研发上,中国比肩西方,甚至走在了前列。而在行业应用上,江伟杰所在的新氦类脑智能平台,致力于为整个产业共享核心资源,孵化类脑技术的具体应用。

江伟杰向亿欧介绍了几个类脑技术的应用案例。

例如,某药企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经常发现有渠道利用规则漏洞作虚假交易,以骗取业绩提成。传统方法是请审计专家做风险提示,准确率大概在15%左右。后来药企诉诸AI技术,但当专家测试交易模型后,却发现结果的准确率仅达到5%,原因在于复杂的高噪声环境中,算法模型准确性大大降低。

而当类脑技术被用于检查虚假交易时,系统仅仅用最原始的个别交易记录,通过本地学习、推理演绎,便将风险提示命中率提高到60%左右,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再例如,某些大型工厂需要检查设备是否出现裂缝,由于数据量稀少,AI算法在小样本环境下近乎失效。但类脑系统利用推理方式,可以通过已有的模型去适应这些样本或小样本场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垂直应用上,类脑技术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江伟杰说道。目前,类脑技术在个别高噪声、小样本场景下已有尝试,对于经典人工智能算法表现好的场景,倒不见得有优势。

“我们不仅要懂技术,更要理解中国广阔的应用场景,理解社会环境。”当谈到未来,江伟杰如是展望,“我相信未来10年,中国类脑技术一定会取得大发展。”

相比于计算机“单纯”的零一世界,类脑的世界复杂、多样,充满了重重挑战。当前,无论在前沿技术研发,还是垂直行业应用上,中国都取得了卓越的进步。在制度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改进的未来,人脑读懂人脑,将不是梦想。

责任编辑:xj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I
    AI
    +关注

    关注

    87

    文章

    31101

    浏览量

    269435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2

    文章

    47410

    浏览量

    238925
  • 类脑芯片
    +关注

    关注

    2

    文章

    14

    浏览量

    4917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超云与中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促AIDC建设与发展

    (AIDC)的发展,共同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超云与中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超云,作为国内领先的服务器及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在数据中心产品与服务上的深厚积累,已经成为中国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11:26 3202次阅读
    超云与中科<b class='flag-5'>类</b><b class='flag-5'>脑</b>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促AIDC建设与<b class='flag-5'>发展</b>

    节能回馈式负载技术创新与发展

    负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电力系统的节能和环保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的创新性体现在其设计理念、技术和应用领域上。然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提高
    发表于 10-17 09:46

    变阻器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如何?是否有替代品出现?

    变阻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是多元化、智能化、节能环保和多功能化的。虽然可能存在替代品的出现,但滑动变阻器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稳定的市场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发表于 10-10 14:35

    科技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加速AIGC分布式算力平台布局

    近日,新兴科技企业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宣布成功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鼎晖创新与成长基金领投。此次融资不仅标志着市场对端科技技术实力及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更
    的头像 发表于 08-26 16:47 899次阅读

    SynSense时识科技收购瑞士视觉传感器公司iniVation 100%股权

    SynSense时识科技今日宣布成功收购瑞士视觉传感器公司iniVation 100%股权。随着交割完成,SynSense时识科技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智能领域感知与计算
    的头像 发表于 07-19 18:09 1648次阅读

    SynSense时识科技成功收购瑞士视觉传感器公司iniVation,智能航母蓄势待发

    SynSense时识科技今日宣布 成功收购瑞士视觉传感器公司iniVation 100%股权 。随着交割完成,SynSense时识科技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智能领域感知与计算
    发表于 07-19 18:00 539次阅读
    SynSense时识科技成功收购瑞士<b class='flag-5'>类</b><b class='flag-5'>脑</b>视觉传感器公司iniVation,<b class='flag-5'>类</b><b class='flag-5'>脑</b>智能航母蓄势待发

    基于FPGA的计算平台 —PYNQ 集群的无监督图像识别计算系统

    硬件平台 第一部分 设计概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工作负载表征的体系结构基准测试模型与自动映射方法研究”(61972180);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发表于 06-25 18:35

    未来已来:Neuralink引领机接口新纪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往往停留在科幻电影中。然而,当科技巨头如埃隆·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宣布最新进展时,我们不禁要重新审视这些想象,因为它们正逐步成为现实。6月17日
    的头像 发表于 06-17 17:09 468次阅读

    发展智慧交通的目的和意义

    发展 智慧交通 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来优化城市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便利性。智慧交通的目的和意义
    的头像 发表于 06-06 18:02 2434次阅读
    <b class='flag-5'>发展</b>智慧交通的目的和<b class='flag-5'>意义</b>

    世界首款!又是清华: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

    近日,清华大学在视觉感知芯片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清华大学依托精密仪器系的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团队,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原语的互补双通路
    的头像 发表于 06-04 08:36 437次阅读
    世界首款!又是清华:<b class='flag-5'>类</b><b class='flag-5'>脑</b>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

    清华视觉芯片取得重大突破,“天眸芯”登上Nature封面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宁远)5月30日,来自清华大学计算研究中心团队的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登上了《Nature》封面。 文章名为“A vision chip
    的头像 发表于 06-01 00:54 4762次阅读
    清华<b class='flag-5'>类</b><b class='flag-5'>脑</b>视觉芯片取得重大突破,“天眸芯”登上Nature封面

    基于1024通道柔性微丝电极的“北二号”智能机接口系统正式发布

    4月25日上午,2024中关村论坛正式开幕,北京脑科学与研究所(“北京所”)通过论坛发布机接口、基因治疗、研究技术等一系列最新研究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4-29 11:10 855次阅读

    机接口:探寻大脑活动新解码技术

    据最新研究,2月20日,英国知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特别报道了未来机接口的发展趋势及潜在影响力。研究强调,机接口不仅改变了我们看待大脑的视角,也刷新了我们对大脑各区域间
    的头像 发表于 02-25 15:50 790次阅读

    机接口,带火传感器

    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以指导机接口研究合规开展。以上种种,都揭示了机接口将成为科技面向未来,造福人类的一大关键渡口。
    的头像 发表于 02-21 09:54 462次阅读

    机接口硬件技术未来应用总结

    基于电信号的采集技术,根据采集信号时电极位置和方法差别,可以分为无创、微创、浅有创和深有创四种。无创电采集硬件解码头皮
    的头像 发表于 01-25 14:55 1558次阅读
    <b class='flag-5'>脑</b>机接口硬件<b class='flag-5'>技术</b>和<b class='flag-5'>未来</b>应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