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芯片产业最稀缺的是什么?是技术,技术之外,人才成为了众多芯片企业的“香饽饽”。经常能听到业内“天价薪酬”招揽芯片人才的消息。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现在国内模拟电路领域,硕士5年经验就开价120万年薪,这还不是京沪深一线城市的待遇;985名校毕业的电子工程硕士,哪怕本科不是电子领域的,刚毕业的年薪就有40万。据悉,120万的薪资水平甚至超过美国加州多数城市。
虽然以前一直有说法称,芯片领域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来钱还慢。因此众多电子专业的人才也投身进入了金融、互联网等待遇优厚且“来钱快”的领域。但不可否认是的,近年来芯片领域的人才收入大涨也是事实。
高薪资的背后,也意味着国内的芯片领域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到2025年我国电子信息专业人口缺口将达到950万人,人才缺口巨大。
为什么会国内会产生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
首先是国内芯片产业基础薄弱。众所周知,芯片产业拥有极为复杂的产业链环节,门类众多,发展方向比较扩散,难以形成明显的聚集效应。我国不是没有芯片人才,而是难以做到各个领域都有足够的人才,说白了就是在高端环节缺乏“领头羊”,在低端环节又因为技术门槛较低等原因而相对泛滥。发展芯片产业必须齐头并进,多端并行,不管是设计还是制造还是封测环节,都应该大力吸引人才进入。
第二点,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底蕴不足,发展时间较短,在芯片相关专业的教育资源也相对落后,甚至在教育层面就容易受国外专利壁垒、标准壁垒的严重制约。比如去年的哈工大、哈工程两大高校被禁用MATLAB软件一事就能看出,芯片人才成长极其依赖一个国家的技术资源,底蕴深不深也就决定了人才培养的难度。
第三点是资金问题,毕竟电子信息产业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还需要雄厚的资金做基础。而我国在现在进入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多数企业都还很弱小,内部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相继展开价格大战,更多的资金投入砸向了营销、产品宣传等层面,而忽略了技术人才以及研发投入,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硬件专业的学生反倒不如软件工程、金融专业的吃香,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还容易导致市场秩序出现混乱。
“抢人大战”一触即发,芯片企业有多“疯狂”?
此前曾有消息报道“华为疯挖半导体人才,多家企业集体投诉”,还提到上海微电子科技的老板都不得不寻求政府帮助。在美国对华为实施的禁令压力下,华为到处挖角芯片人才谋求自救,倒也说得过去。比如2020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今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其中,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任正非曾表示,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实际上,不仅仅是华为,小米、OPPO、紫光等公司也纷纷开启了半导体岗位“抢人大战”。积极招揽半导体人才,已成为国内科技企业的常态。
拓墣产业研究所曾指出,在国际普遍关注下,大陆未来想借着并购获取技术及市场等资源将愈加困难,要想进一步获取技术发展核心,必将加快人才引进的步伐。
随着中国晶圆厂快速扩张的步伐提速,IC制造和设计端成为了国内芯片企业的挖角主力。除了挖角产业指标性人物,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级技术人才也是中国大陆引进人才的重点。
责任编辑:haq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3文章
50316浏览量
421486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6956浏览量
21567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