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小米集团(HK.01810)涨幅一度达11.46%,截至收盘,小米集团股价有所回落,涨幅6.42%,市值约涨500亿港元至7723亿港元。股价突然拉升源于当天一则媒体爆料:小米确定造车,并为战略级决策,或将由雷军亲自带队。不过,对于该造车传闻,小米集团第一时间回应“晚点等公告”,更多信息暂不予回应。
中信证券认为,对小米来说,随着智能手机业务逐渐触及天花板,估值跟着受限,必然要寻找在智能领域全新的增长点。从目前的市场情形来看,新能源智能汽车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同时也契合小米“万物互联”的理念。那么,小米此时造车是否还有机会?
造车风口已过?
时间是最大变数
科技巨头参与造车已不是什么新闻,这次有消息传出小米要造车似乎也在意料之中。一个消息不足以让人振聋发聩,让外界和同行更感兴趣的是小米造车的具体形式和路径,说白了就是怎么顺利快速地实现量产。
去年底,有传言称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出品的“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青悦S1。当时小米回应称没有造车计划,希望不信谣不传谣。前小米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更是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的确,小米的这一态度和华为被传言造车时的表态一样,都是坚决否认。究其原因,无外乎不能草率地承认,毕竟造车不是造一款手机那么简单。虽然汽车行业的巨大蛋糕看着诱人,可是真正要参与到整车制造的环节中也并非易事。“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从零开始搭建一套班底来造车,投入的资金都还不是核心关键,真正的关键是时间。”有业内人士指出。按照一般车企的规划,造车最快也要36至40个月,之后才能进入营销环节,而前置的技术规划、工厂建设等等至少也要1至2年时间。换句话说,造车的时间成本至少是五年起步,而五年周期对于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企业/产品迭代都进行了数轮,甚至企业战略都会发生大幅转向,这里的变数太大,而特斯拉国产的速度不是谁都能复制的。
一位接近小米的人士更是直接表示,小米造车完全没有理由。他讲到了如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小米在手机市场还有大把机会,小米应该优先抓自己的核心市场;其次,小米与百度不同,在自动驾驶、车联网领域并没有什么积累,在最关键的汽车智能化上,没有核心竞争力;再次,汽车没有完整的代工体系,自建工厂造车跟造手机难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小米在手机制造领域的经验难以复用;最后,现在开始造车,最快也得到2025年上市,届时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的电动车大军已经扑面而来,新品牌很难与传统车企抗衡。而小鹏、蔚来、理想等新造车玩家则靠抓住了时间机遇,在传统车企没有王牌电动车的时候,率先抢占了一定的市场。
资本介入是正途
亲自上场或草率了
不管小米是否要站上造车一线,小米早已在汽车领域开始布局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小米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2016年,雷军通过顺为资本先后对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和小鹏汽车进行投资,但都是以跟投为主。此后,顺为资本又在2019年对小鹏汽车进行了投资。彼时,雷军表示:“小米集团和小鹏汽车在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互通方面,已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希望通过本次战略投资加深双方在智能硬件和IoT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另外在2019年,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中国研发中心与小米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达成合作。这之后,小米在汽车领域还参与到车载系统服务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中,并注册了“小米车联”的商标。
2020年,小米继续拉近和汽车行业的关系,战略投资车联网企业上海博泰(Pateo),与梅赛德斯—AMG F1车队合作推出特别版小米米家电动滑板车Pro 2,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将携手梅赛德斯—奔驰SUV等。
可以说,互联网科技巨头在造车这件事情上,投资是合乎逻辑的商业决策。“如果小米非要造车,小米更多的可能是通过收购一家车企来切入,从头自研的可能性很低。”上述人士表示。
不久前,百度选择了和吉利合作。缺乏汽车制造经验和车辆平台的百度,造车计划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SEA浩瀚架构展开。由于吉利方面已经准备在2021年推出SEA浩瀚架构的全新纯电动车,所以百度在此基础上迅速推出量产车也不用太久。很快市场上就可以评估百度在汽车领域的巨大投资是否值得,这也将决定百度未来的二十年。小米如果选择这种模式,也许也是一条捷径。
“趋势面前,如何抓住趋势才是关键。目前手机市场仍有大好机会,并且造车时机的第一波机遇已过,小米到底要不要亲自下场,还需要雷军和小米高层们仔细揣摩。”有业内人士提醒。
责任编辑:tzh
-
智能手机
+关注
关注
66文章
18421浏览量
179763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080浏览量
102662 -
百度
+关注
关注
9文章
2249浏览量
90223 -
小米
+关注
关注
69文章
14313浏览量
14377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