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拥而至的科技巨头群战“造车”新战场。
继华为之后,百度、苹果、小米等科技巨头在利用相继进军智能汽车,通过为主机厂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增量部件、开源软件等方式展开合作,以形成优势互补、多方合作的业务布局。
其中:
1)百度:2021年1月,百度对外宣布正式组建智能汽车公司,并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将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此次合作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展开;
2月18日,在百度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又对此进行表态,称目前该公司进展顺利,已经任命了该公司的CEO,并确定了品牌名称。
2)苹果:2月3日,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作为与起亚汽车合作生产电动汽车的一部分,苹果公司 将向起亚投资4万亿韩元(约36亿美元);
报道称,苹果将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工厂与起亚合作,生产电动汽车,预计两家公司将于2月17日签署协议,不过具体时间仍可能发生变化。
3)小米:2月19日,根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 且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
目前,小米集团尚未对该报道给予确凿的肯定。靴子虽未落地,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小米在智能汽车版图中的“战略野心”—先后投资了凯立德、蔚来、小鹏汽车、博泰,并注册成立了“小米车联”。
在“入局新势力”中,不难发现手机厂商是其中最大的阵营,而作为上一轮科技变革的领军者,其造车背后的底气在哪?
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的发展迭代之路极为相似。
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作为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划时代的产物,皆遵循着“交互的变革—>架构的升级—>生态的演化”这一发展路径。
其中,智能手机颠覆了传统功能机以机械按键为枢纽的交互方式,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进行创新性设计,带给用户全新的触控体验,并通过架构的升级不断完善手机功能,实现了从通信工具到万能“场景性工具”的华丽转身;智能汽车同样复刻了这一路径,率先以汽车座舱为突破口,从机械仪表盘向全液晶仪表盘与中控大屏进行智能 化转变,并叠加自动驾驶功能的变革,驱动汽车的角色从传统的出行工具转变为共享的“移动第三空间”。
我们认为,华为、苹果以及小米作为智能手机革命的成功者,对于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具备天然的敏感性,这也正是其跨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特斯拉的成功,看到了软件定义的汽车的希望。
相比于传统车企,特斯拉更像是TO C的科技公司。我们在前期报告中指出,特斯拉类“苹果”商业模式成立的基石是——打造出了划时代的智能汽车,国内新势力造车的代表人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评价:“特斯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智能汽车”。
特斯拉在基于软件+硬件(高集成的电子电气架构),以整车OTA为桥梁,实现了汽车的持续升级和常用常新,真正把汽车从“功能机”升级为“智能机”。
特斯拉作为全球第一个使用FOTA技术的车厂,不仅通过SOTA实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更新,也能够延伸至自动驾驶、车身控制、电池管理等核心领域的FOTA升级,提升车辆自身性能。
同时通过特斯拉APP进行OTA软件更新服务,实现软件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具体包括:
1)首次引入了软件应用商店(in-app-purchase),方便用户购买软件升级。未来所有特 斯拉车主都可以在特斯拉的 APP 中购买各种软件更新服务。
例如,基本版自动辅助驾驶 (Autopilot),完全自动驾驶(FSD),加速性能提升以及其他高端功能;
2)开启高级连接服 务收费(9.9 美元/月)。只有车主支付了服务费才能用实时路况、卡拉 OK、流媒体等功能。
我们反复强调: 特斯拉就是汽车界的“苹果”,软件会是其商业模式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此前的量化分析, 我们预测特斯拉的OTA软件业务(FSD)有望在2025年将贡献汽车业务毛利的1/4;从中长期来看,FSD将大概率切换成软件订阅服务的商业模式,预计2030年的订阅服务收入有望超过160亿美元/年。
软件订阅服务的模式下,FSD前期消费门槛进一步降低,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买率,并且也符合马斯克所倡导的软件持续收费的商业模式,未来FSD将大概率切换成软件订阅服务的商业模式。
基于软件订阅服务模式下,我们预测2030年特斯拉将有超过1700万存量车主用户,其中近80%将成为FSD的订阅付费用户,FSD的订阅服务费将 达到160亿美元/年。
模式筑底,“技术+生态”优势或是智能手机领军企业跨界造车的第二重原因。
通过回溯,我 们发现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不仅在迭代历程上存在惊人的相似,在模式以及阵营的选择上, 智能汽车也延续着智能手机的变化。
具体来看:
1)“苹果”模式:
智能手机:苹果通过自研芯片+操作系统的战略,打造“fast system”,并依靠优化调整结构,实现软件在硬件基础上的快速迭代;
智能汽车:特斯拉选择将其汽车架构直通终点至“中央计算平台架构”,并将自研的“Autopilot 系统+FSD芯片”进行垂直整合,实现了在性能上的全面赋能。
同时,采用独特的“影子模式”,打造海量数据+算法的研发迭代闭环,以实现在自动驾驶能力上的绝对 领先;
2)“安卓”模式:
智能手机:安卓系厂商通过开放硬件+开源软件的合体,形成从芯 片-操作系统-应用-终端的联盟合作,与苹果实现对垒;
智能汽车:传统车企受制于自身在芯片研发及算法能力上的不足,多以“规则制定者”的角色出发,倾向于在不同域中选择优质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以“联盟的形式”展开差异化的竞争。
我们认为,特斯拉在技术及收费模式上被接受,让各大智能手机领军企业看到了软件定义汽车的希望。
同时,以特斯拉为代表,包括蔚来、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以及部分传统主机厂在“汽车智能化”征途上获得的成功,也让其看到了模式和能力延续的可能性,而这也或是其跨界造车的另一原因。
“万亿蓝海”的征途,智能手机领军者造车背后的原因。从汽车单体价值量来看,智能手机 的市场规模远远不及传统汽车市场,根据IDC、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的资料显示,其通过手机出货量与汽车出货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传统汽车的市场规模(1.8 万亿美元)已是智能手机(5000亿美元)的3倍以上。
我们再结合以上数据,以及对于智能汽车趋势的理解下进行 综合判断,在“新四化”的背景下,随着智能网联化的驱动,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不仅仅只是延续,更有望实现大幅的超越,而软件的价值将是其中最大的增量。
在智能网联化驱动下,EE架构的革新驱动汽车价值的重心从硬件向软件转变,软件成为智能汽车产业的关键,驱动软件市场规模的增长。
在 Automotive News Europe 资讯中 NVIDI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汽车制造商的业务模式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到2025年, 许多汽主机厂业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销售汽车,并主要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价值。”
根据麦肯锡的预测,汽车软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40亿美金攀升至2030年的840 亿美金,期间的CAGR为9%。
从细分市场来看,OS and Middleware、ADAS and AD软件市场规模增长最为迅速,2020-2030年期间的CAGR均达到11%,超过软件市场规模整体复合增速,预 计在2030年分别达到80亿美金、430亿美金。
报告总结:
智能汽车是继智能手机后又一划时代的颠覆,但其所带来的规模性影响以及市场增量都将远超手机。
在“新四化”的背景下,EE 架构的升级将驱动汽车产业的价值重心从硬件向软件转移,行业的游戏规则也将被重新定义,无论是传统的Tier1、Tier2,亦或是新兴的 Tier 0.5都将迎来史诗级的机遇。
从科技巨头的跨界参与,我们也更清晰地看到了在智能汽车变革下的“星辰大海”。我们再次重申!智能汽车产业的巨变已启动,其所孕育的机会将会比10年前智能手机产业链更加惊人!
责任编辑:tzh
-
智能手机
+关注
关注
66文章
18504浏览量
180462 -
苹果
+关注
关注
61文章
24429浏览量
199159 -
小米
+关注
关注
70文章
14366浏览量
14440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