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8日英特尔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正式推出了他们的初代Nehalem架构处理器。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英特尔处理器的命名规则正式告别了奔腾与酷睿2时代复杂的字母+数字串方式,迎来了大家如今所熟悉的“i7、i5、i3”时代。
不得不说,酷睿i系列的产品命名和规划,即使在今天来看也非常成功。一方面,这让普通消费者也变得能看懂处理器的高中低档划分,为英特尔的产品营销立下了莫大功劳;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对于那些高端或者旗舰(比如i7、i9)处理器的用户来说,英特尔也确实有意通过规格设计,确保他们能够在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享受到领先的性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黏性。
其实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同代产品中i7一定比i5更快,而即便是隔代比较,上代、甚至上上代的i7和i9,也有很大可能会胜过最新一代的i5处理器。但是如果说我们告诉你,就在英特尔刚刚发布不久的11代酷睿中,出现了“i5逆袭i7”的情况,大家会认为这会是怎么一回事呢?
i5“下克上”成功?背后其实另有隐情
此事起源于外媒NotebookCheck,在近日对惠普某款笔记本电脑的测评。在测试中,他们最初发现这款定位中端市场的Envy系列笔记本电脑配备的酷睿i5-1135G7处理器,性能意外的非常之高。高到什么程度呢?简单来说,就是大部分长时间测试程序中所取得的成绩,比大多数配备了酷睿i7-1165G7的其他笔记本电脑都高出20%-30%左右,有些项目领先幅度甚至达到了100%之多。
很显然,由于i5-1135G7与i7-1165G7是采用相同架构的同一代产品,因此这种“i5胜i7”的现象,显然不能以架构差异来解释。那么惠普到底是给他们产品中所配备的i5,施加了何种“魔法”呢?
NotebookCheck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实惠普的诀窍并不复杂。他们只不过是给这颗i5处理器提供了高达75W的持续供电能力,设定了比通常轻薄本更高的80度温控阈值,然后配备了更大尺寸的散热风扇而已。仅仅只是这样,就使得i5-1135G7拥有了比其他那些持续供电45W,温度阈值70度,并且使用轻薄型散热方案的i7-1165G7笔记本电脑更高的性能。
是的,更充足的供电,更高的温度阈值,更强的散热设计,其实i5“逆袭”i7靠的无非就是这三点而已。但这到底是惠普用料更良心,还是其他的i7笔记本电脑为了轻薄设计,反而限制了用料和性能释放呢?
同为RTX3080,不同型号性能差距近半
如果说惠普这款笔记本电脑中的i5性能“逆袭”其他家所配备的i7,还有可能只是单一机型因为设计理念或产品定位差异所造就的“小概率事件”。那么最近NVIDIA的RTX30系显卡相同型号却有多种性能档位的现象,也开始让不少消费者关注起当今笔记本电脑的功率设计问题了。
以最高端的RTX3080移动版为例,我们三易生活简单总结了一下目前市面上几款主流品牌笔记本电脑的GPU功耗以及频率设定。可以看到虽然名称上都叫做“RTX3080”,但在实际的功耗与频率上,不同的品牌和型号却有着巨大差异,其中性能最高的设备频率甚至达到了性能最低设备的近150%之多。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技嘉的这两款RTX3080笔记本性能并不“出众(Above All)”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如果消费者只看着“RTX3080”的名号就去购买某款笔记本电脑,那么他们最终得到的游戏性能,很可能会比自己预期的要足足低了30%之多。打个比方来说,假设某款游戏以高频版的RTX3080笔记本电脑刚好能够跑到60帧左右的话,那么对于频率只有1245MHz的低频版RTX3080来说,可能就只能跑到45帧、或者40帧左右了。
很显然,这绝不是消费者愿意看到的结果,但它却正是当前笔记本电脑市场正在发生的事实。
芯片设计和产品形态,或许都该背锅
为什么明明是更高端的处理器,结果性能却反被低端型号逆袭,为什么都是同样型号的GPU,实际频率却有着极大的差异?追溯其中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如今的移动芯片设计以及移动产品形态的潮流,或许都应该负一定的责任。
首先,纵观这些年的笔记本CPU与GPU硬件规格不难发现,轻薄型笔记本CPU的核心数量从2007年(Core 2 Duo L7700)到2016年(Core i7-7500U),长达九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只有双核,而且主频最高也不过3.5GHz左右。
Dell的轻薄型办公本,使用的是i7-10810U六核心CPU
但自从2017年第三季度开始,轻薄型笔记本CPU就突然迎来了一波“规格暴涨”,一方面核心数从双核增长到了六核,后来甚至还出现了八核的型号。另一方面最高主频也从一开始的3.5GHz增加到了4GHz(i7-8550U)、4.7GHz(i7-10710U)、直到现在的5GHz(i7-11375H)。
是什么促使了这种进步?是架构的进化或制程的改善吗?不可否认,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的确要比过去架构更先进、制程更完善,但更重要的是,与过去相比,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的功耗实际上要高得多。
“超功耗”甚至成为了笔记本厂商们宣传的卖点
2008年的笔记本电脑“标压”处理器,名义上号称45W功耗,实际上也确实就只有45W的功耗;而2021年的笔记本“低压”处理器们,很多名义上只有15W、28W、35W的功耗,但实际上要跑满“睿频”所需的供电功率却高达65W、75W,甚至是95W。
当然,因为全核满频率的“睿频”状态只能持续很短时间,所以真要按平均功耗算,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还是要比十几年前的前辈们更省电。可问题就在于,它们实际上需要更复杂的供电设计才能真正发挥性能,而一旦整机厂商去迎合这种为了充分发挥“睿频”能力的复杂供电和散热设计,那其实就已经与“低功耗”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更不要说,相比十几年前的产品形态,如今的笔记本电脑、哪怕是游戏本都往往会做得又轻又薄。虽然我们不可否认,新的供电元件、新的导热材料,以及新的散热技术,的确可以很大程度上带来兼顾轻薄和强大性能的设计,但那是只有价格昂贵的最顶级产品才有享受到的待遇(比如说前面表格里的冰刃5双屏)。而对于大众消费者平时所能接触到,一般价位的高性能笔记本电脑产品来说,是“高端配置+确实高端的性能+厚重的造型”更讨人喜欢呢,还是“高端配置+受限的性能+轻薄的造型”更好卖呢?
答案,显然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责任编辑:tzh
-
处理器
+关注
关注
68文章
19293浏览量
229941 -
笔记本
+关注
关注
14文章
2660浏览量
71640 -
英特尔
+关注
关注
61文章
9974浏览量
171818 -
电脑
+关注
关注
15文章
1708浏览量
6887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