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厂商加大快充功率,但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
续航不够,快充来凑。
在手机电池技术没有突破之前,各家厂商围绕着“快充”技术打得火热。
去年,OPPO推出125W有线快充技术,而最新款的iPhone 12仅有20w。随后小米也不甘示弱,推出80W无线快充,更是将竞争对手甩在身后。但技术上的激进最终并没有真正落地运用,半年过去,这些快充技术依然停留在概念。
而最近,工信部一纸限制无线充电功率的文件,似乎要为这场快充的竞争按下暂停键。
无线快充最高50W,高功率方向错了?
在工信部公布的《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中提到:
自2022年1月1日所有生产、进口在国内销售、使用的移动和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额定传输功率要求小于50W。
简单来说,到了明年,可能再也见不到无线充电功率超过的50W手机了。
以即将推出的小米11Pro为例,这款手机将首发目前最高配置的67W无线快充,如果该意见稿最终通过的话,那么今年将是无线充电最后“疯狂”的一年。
规定中已经明确,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无线充电设备的使用,避免对各类依法开展的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无线电是一种公共资源, 就像道路资源一样, 需要合理使用, 不能干扰他人,对于低功率的无线充电也是一样。无论是之前的无线充电器,还是目前大热的“隔空充电”,它们本质上都是无线电发射设备,在工作时都会向周围发送无线电波。
事实上,大多数国家都会因通讯、军事等领域的需要,对无线电频段进行相应的管制。
以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为例,第三条就指明了:
“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对无线电频谱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有偿使用的原则。”
所以,《暂行规定》的出台并不令人意外。
对快充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在微博上,不少网友批判这份文件为“开倒车”,在飞机上都开始普及WiFi和5G信号的大趋势下,发展中的5G手机居然要被限制充电功率。
谁会拒绝可以快速充满电的手机呢?
目前,《暂行规定》还只是意见征求稿,也就是说这份文件离正式文件还有一定变动空间,但即便正式文件会将50W的上限提高至65W甚至更高,但各家厂商在无线充电领域的冲榜之路终究要画上句号。
未来围绕“手机充电”,厂商之间要么淡化无线充电功率的概念,提高无线充电的充电效率;要么向有线快充的100W以上继续演进。
众所周知,目前手机充电技术通常是标注的“最高峰值”,以100W无线充电为例,受到温度等条件限制,100W功率仅仅只能维持一定的时间,大部分时候则是功率更低的“慢充”以及涓流充电等电池保护技术。
为了达到营销和吸引眼球的目的,国内厂商开始疯狂的加大快充功率,但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
早前,卢伟冰发布微博称,自家33W快充已经做到比其他厂商40W充电还快。这种情况下,仅能够短暂运行的“快充”,远没有全程“慢充”来得实用,甚至对电池还会有损害。
如果能将“单纯比拼时间”转移到“提高充电效率”,不仅是对已有快充技术的完善,也可以让消费者实实在在感受快充带来的便利。
另一方面,苹果的MagSafe配件也给安卓厂商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配件也是未来无线充电的方向之一,可以解锁更多的充电场景。而小米的“隔空无线充电”也极大可能成为无线充电的形式之一。
规定的出台看似是限制了技术的发展,实际上也是给厂商们提供了有效的方向:目前大功率无线快充技术还停留在PPT,只有真正成为稳定可使用的技术时,才能推动后续技术的发展。
目前,无线充电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很难保证现有无线充电是否会对无线电通讯造成干扰的背景下,将无线充电功率限制在50W,虽然存在“一刀切”的质疑,但也是目前最容易实践的做法。
事实上制定规定时,很难预计到未来的发展,标准往往都是落后于市场,这也正是意见征求稿发布的意义,只有同从业者和大众的观点和看法,才能及时做出调整。
责任编辑:PSY
-
无线
+关注
关注
31文章
5428浏览量
173056 -
高功率
+关注
关注
1文章
188浏览量
18391 -
快充技术
+关注
关注
39文章
437浏览量
13860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