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我想成为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除了我自己”,这是黏土定格动画《玛丽和马克思》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因为它是不少人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很多企业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我们常常听到“中国的苹果”“中国的特斯拉”这样的对中国品牌的描述,而看起来,被描述的品牌有时对这类称呼很受用,原因不难理解,至少这可能是被全球市场了解的极简途径。但对中国品牌而言,真正有意义的仍是“做自己”。
不难看到,取得成功的品牌都在突出“我是我”,家电领域的海尔、PC领域的联想、通信领域的华为等等,无不如此。在钉科技看来,汽车领域,也有品牌进一步表达着更好做自己的意愿,他是吉利。
2月24日晚间,吉利与沃尔沃汽车联合宣布达成最佳合并方案,将在保持各自现有独立公司架构、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在汽车新四化方面深化合作,发挥协同效应,真正实现业务整合的最大价值,强化科技优势,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比早前的合并传闻,此次的合并方案最终用了“最佳”做描述,而不是此前传出的“全面”,二者的合并重在业务,而没有涉及到股权。
之所以说推进这样的合并的吉利,是要更好地做自己,原因在于,业务方面的合并,代表着吉利对能力真实提升的意愿,不是其它,这更关联到吉利本身的未来。而无论是此前吉利收购沃尔沃带来的品牌影响和市场进展,还是此前传出的可能的股权合作或能带来的资本价值,主要表现的都是对沃尔沃的借势,那样的话,吉利在未来的很多年,难避免仍会被更多的描述为“收购了沃尔沃的吉利”或者“完全合并了沃尔沃的吉利”,但从吉利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动作看,吉利恐怕不想要这样的注释。
在合并沃尔沃消息之前,吉利近期最受关注的一条消息是李书福的万字内部发言,其中提到,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公开,面向新能源市场与纯电动智能汽车市场。
全面参与到纯电动智能汽车的竞争中,吉利在今年以来经过了三步:
第一步,陆续合作百度与富士康,通过自主架构,以解决方案赋能者的身份,间接参与到了纯电动智能汽车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无论是与百度还是与富士康成立合资公司,吉利都在拓展汽车产业链上游的能力,做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可能的业绩直接提升外,还可能伴随后续的资本等层面的动作,另外,百度的智能化能力,以及富士康的制造能力,都可能惠及后续的吉利。
第二步,也就是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的公开,吉利确定要深度参与纯电动智能汽车的竞争中,其实,作为汽车企业,吉利对此本就避无可避,即便以燃油车和电动车在相当长的时间共存为背景。
第三步,合并沃尔沃,代表吉利已经在寻求更多的“弹药”支持,合并沃尔沃,一方面能够增强研发实力,比如,此前,沃尔沃的专利有部分来自第三方,吉利在这里其实会面对技术和专利限制;另一方面,吉利系的“新四化”与国际化可以更好的结合。同时,通过联合采购降低成本应该也在预期之中。
至于吉利自身的准备,目前来看,最突出的是浩瀚架构,据称其是全球最大带宽的智能纯电架构,轴距覆盖1800-3300mm,可以打造A-E级车全尺寸汽车;可以打造轿车、SUV、MPV、皮卡、未来出行车等造型;浩瀚架构拥有全球最高效的智能电动车解决方案,可以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使得汽车软件开发时间至少缩短50%,快速响应需求;涵盖传统硬件层、浩瀚OS系统层、承载商业模式的生态层,浩瀚架构不仅考虑了软件可升级,也考虑了硬件可更换,理论上可实现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在线固件升级。
综合来看,这是吉利打造吉利与沃尔沃两个品牌更强势能的一步,也是对双方未来出路的探索。相比其他一些品牌,吉利与沃尔沃形成合力,有望更具优势,但这又不是以依赖某一个品牌或者牺牲某一个品牌为前提,二者都有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或许,在“新四化”的过程中,吉利还能够一改最初品牌形象受益方的关系,“反哺”沃尔沃加速变革。而沃尔沃还有独立上市可能,这对于未来的吉利而言依旧是隐藏的利好。
当然,即便如此,挑战仍存:造车新势力依旧稚嫩,但愈发生猛;在网联化、智能化方向先行的特斯拉,连续6个季度实现盈利,一年股价上涨超过700%,在燃油车时代与新能源时代的交界处大有睥睨行业的势头;跨界者们汹涌而来,没人清楚,明天和新对手谁会先来临;“传统”车企们也在加速变革,而吉利,目前看是其中稍慢的那个。
吉利想要更好地“做自己”,但能不能在新的时代做更好的自己,仍待观察。
责任编辑:tzh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6文章
34433浏览量
251697 -
沃尔沃
+关注
关注
3文章
291浏览量
20202 -
智能汽车
+关注
关注
30文章
2851浏览量
107268 -
吉利
+关注
关注
3文章
486浏览量
4753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