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革命已经开始“暴动”。
2月20日,李书福在吉利内部讲话中说,汽车行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传统汽车公司,可以自我颠覆,出奇制胜,化腐朽为神奇。”
4天后,吉利宣布跟沃尔沃合并,收购十年后,两家合二为一,完成李书福“寻求协同开发,合纵连横”的愿望,而这是他面对汽车产业深刻变革的应对之道。
在诸多传统车企中,吉利汽车几乎是最早下定了转型新能源的决策,李书福甚至在2018年定下目标:“到2020年吉利汽车90%以上都是新能源汽车。”
几年过去,吉利的目标非但没能实现,倒是增添了几分戏谑。吉利披露销量显示,2020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29万辆,仅占吉利全年总销量的5.5%。
不及目标的十分之一。
“蓝色吉利计划”没有实现,李书福觉得不是战略方向的错误,也不是战略执行失败,而是历史时机没有成熟。
李书福为“蓝色吉利计划”又增加了一个方向,即组建纯电动汽车公司,主攻纯电动智能汽车。锣密鼓地开始布局“未来出行”。
频繁出手
下一盘大棋
进入2021年,李书福合纵连横的动作一个接着一个。
2月24日,吉利沃尔沃合并,双方合并动力总成,成立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共同开发、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
1月28日,吉利跟贾跃亭的FF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展开合作,并探讨由吉利与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
合作之外,吉利还投资7750万,成为FF的股东。
投资FF之外,吉利还联合百度一起造车。1月11日,百度宣布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合作的对象正是吉利。
百度计划借用的SEA浩瀚架构,开发一款属于自己的智能电动车。SEA浩瀚架构是吉利花180亿元打造的汽车开发平台。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曾丕权看来,和比亚迪类似,吉利也有着定位不够高的问题,近来加快新能源市场的布局,就是想攻占高端市场。
“获得股份的同时,还能跟高端品牌一起发展,对吉利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算盘。”曾丕权说,而且作为制造能力强势的一方,在合作的过程中,吉利更多是技术投入,而不需要投入大笔资金。
FF不好的名声在外,李书福的抄底却不失为一招险棋。
百度之前,吉利还跟代工巨头富士康达成合作,以双方各持股50%的比例,吉利控股联手富士康组建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业务包括汽车整车、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
李书福频繁出手,在毕马威汽车分析师曹飞看来,“目前,新能源车企还处于生长期,都有着不成熟的一面,收购对象的不确定,导致目前收购这条发展之路行不通,所以吉利通过多条腿走路的方式。”
李书福的多条腿方式,正在搭建一个智能汽车的制造生态。
有硬件制造平台,有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有高端的FF品牌,李书福正在用整合的方式,让吉利抓住智能汽车最后的窗口期。
他试图用整合资源的方式,来解决吉利从传统车企向未来车企过渡的问题。正如当年收购沃尔沃对吉利进行升级改造一样,李书福用了惯用的打法,来应对企业转型问题。
在外界担心吉利精力分散、看不懂吉利的战略时,李书福回应称“看不懂也不奇怪,有些战略具有多面性”。
在他看来,如果大家都一目了然,那就不叫新模式,既然是创新思想,那就不一定所有人都能看懂,吉利也只是在探索。
而探索意味着,有成也有败。
为什么如此着急?
四面出击的吉利,看起来想要干一番大事业。
但事实上,这更像是李书福几年间屡屡错失机会之后,一种慌忙的救场行为。
自从第一批特斯拉进入中国,国人的造车热情被点燃,李斌、李想、何小鹏纷纷在这一时期入场,赌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几年之后的爆发。2020年底,资本市场上,新能源汽车迎来一波小高潮。
对于新能源的前景,李书福其实早有预判。2015年,吉利就启动了“蓝色吉利计划”,率先开始转型。
在吉利的计划中,混动和纯电车型兼而有之,目标除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成以上,还对走不同路线车型的销量占比做了规划——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余下65%为混动。
“蓝色吉利计划”提出后,吉利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帝豪EV推出。依托吉利帝豪燃油版而来的帝豪EV,由于有政府补贴和较小的竞争压力,两年时间卖出了超过4万辆。
吃了两年市场红利之后,2018年6月,吉利又推出一款纯电动SUV帝豪GSe。不过,这一时期市场已有不少新兴电动车型涌入,加上补贴从2017年后开始明显退坡,帝豪GSe的销量成绩差强人意,2019年仅交付1万多辆。
面对肉眼可见的下滑,吉利给出的答案是独立新品牌,进行内部赛马。反正不管黑马白马,能跑出来的总归是好马。
2019年4月,号称“高端纯电动品牌”的几何汽车发布,同时推出的还有几何首款产品几何A——帝豪GL的电动版。
随后的2020年,吉利又发布了另一个全新子品牌枫叶汽车,主打中低端市场,首款车型枫叶30x补贴后预售价6.88万起。此外,吉利和奔驰共同开发的smart首款纯电SUV也将上市时间表定在了2022年。
这还不包括吉利此前针对豪华电动车市场,试图和特斯拉扳手腕,2017年从沃尔沃独立的极星。
面对当前新能源市场的“乱世”,在曹飞看来,除了特斯拉之外,新老汽车品牌在新能源领域都不具备绝对的品牌优势,吉利的多品牌战略,是为后期新能源市场整体占有率占据有利地位。
“把众多鸡蛋放到平均分配到不同的篮子中,最多无非损失部分品牌而已,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新能源业务的整体风险。”曹飞说。
算盘打得很好,但目前看来,这样的排兵布阵非但没能打开市场,还为后来品牌之间的相互掣肘埋下了隐患。不仅是产品性能相近,而且部分车型的价格也有重叠。
例如几何A和帝豪EV都属于紧凑型车,两款车型的市场价分为10.50至18.00万元和13.58至15.98万元,价格相差不大,甚至有产品价格几乎重叠。
产品线增多,吉利顺势扩张了一轮产能,但新能源汽车销量不佳,导致产能过剩。
目前,吉利系列品牌的设计产能是210万辆、领克36万辆、沃尔沃107万辆,从2017到2019年,吉利品牌的产能利用率从85%降到了60%,而沃尔沃的产能利用率期间也不过维持在6成水平。
吉利本意想打一套组合拳,却打出了“七伤拳”的味道。
“弹药”还充足吗?
从浙江台州偏远山村的无名之辈,到坐稳自主品牌燃油车“一哥”的位置,李书福的汽车版图持续扩大,吉利的野心也随之变化,开始向“未来出行”迈进。
新能源汽车之外,在飞行汽车、卫星等“未来出行”市场,李书福都投入了重金。
2017年11月,吉利收购了飞行汽车公司 Terrafugia。“美国专家研究了十几年,因为缺少资金来源研究不下去了,吉利花了大量精力、金钱买下这家公司。”完成对Terrafugia的收购后,李书福难掩得意。
收购完成后,吉利随即在国内成立了“太力飞车”,负责该项目的本土研发和生产,并且宣称Transition 会在2019年开始交付——不过此后并无下文。
对于“未来出行”的布局,李书福除了买买买,也在尝试一些投资。2019年9月,吉利联手戴姆勒领投了德国空中出租车研发公司Volocopter 5000万欧元,吉利以 10%的股份进入其董事会。
飞行汽车之外,李书福还对卫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从2018年开始,吉利便开始布局航天领域,成立时空道宇,试图打造“天地一体化”的出行生态。
时空道宇曾计划在2020年内发射两颗低轨卫星,但是如今2020年已过,和Transition的交付延期类似,该计划同样陷入了暂无下文的窘境。
凭借对飞行汽车和卫星的重金布局,吉利成为了继特斯拉后,全球第二家、中国第一家,能够在汽车、卫星两大领域通吃的企业。但俗话说,贵的东西往往也有缺点,那就是贵。
战线拉得越来越长,而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像特斯拉那样可以完成自身“造血”,吉利的资金越来越吃紧。
从2019年开始,吉利营收结束高增长的趋势,随着疫情蔓延,2020年上半年吉利营收失速的情况依然没能好转。
汽车市场的遇冷对吉利的现金流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从2016年开始,吉利的现金流一直较为充裕,都在130亿元以上。但在2020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的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却是-32亿元。
市场行情预冷,直接影响的就是吉利的回款能力。自2015年开始,吉利汽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就开始大幅下降,从25%的水平迅速下降到13%左右,而在2020年上半年,这项数据更是降到了-9%。
昔日最能带货的项目,如今正面临严重的“贫血”危机。
吉利汽车的母公司吉利控股为了充实资金,2020年加快的发债节奏,发了两期公司债和两期中期票据,合计发行75亿元的债券。目前,吉利控股存续的债券还有150.41亿元。
截止到2020年三季度,吉利控股的有息负债规模为1283.6亿元,占总负债的44%,其中有息短期负债为457.2亿元,债务的负担仍然比较重。
汽车主业陷入疲软的吉利,一面肩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重任,一面又怀有探索卫星的野望,经受挑战的是吉利本不宽裕的现金流。
在吉利过往的经历里,李书福敢冒险,也会冒险,不过“蛇吞象”并购沃尔沃,跟押注“未来汽车”所耗费的资金规模不可同日而语,而中国的市场环境以及汽车工业的趋势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李书福这次的大冒险冒险,会是成功一跃,还是会再次跌倒,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tzh
-
新能源
+关注
关注
26文章
5472浏览量
107458 -
电动车
+关注
关注
73文章
3013浏览量
114104 -
吉利
+关注
关注
3文章
486浏览量
4753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