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苹果大举收购的同时,国内手机厂商也紧随其后,一场围绕技术储备的竞赛正在当下上演
苹果的大规模收购策略受人关注,也让人迷惑。
2月24日,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在过去6年里,苹果大约收购了100家公司,平均每三到四周就会收购一家公司,这些交易主要是为了收购技术和人才。
技术储备,可以说是苹果收购案中唯一的衡量标准。
同样,中国手机厂商也开始源源不断地从后方补充弹药,有些公司选择收购,有些公司则选择了自研。
尽管最后的硝烟尚未燃起,但手机领域的下一场战事已一触即发。
01.小而精悍
与微软和Facebook这些科技公司不同,苹果对那些“行业独角兽”并不感冒,而是更倾向于那些拥有独立技术储备的公司,其中不乏一些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业公司。
这些公司虽然在规模上难以为苹果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其掌握的技术往往都是业内“独一份”的存在。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2016年,苹果收购了创业公司Emotient,这家公司研发的方向是利用人工智能对人们的面目表情进行分析以解读其情绪。
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这项技术绝对是一项超前的布局,而收购这一项目的初衷正是因为只依靠语音交互的Siri“不够聪明”。
尽管这项技术在IOS系统中还未被应用,但从2019年苹果公布的一项专利中,已经能够看到这项技术在未来的应用雏形,“通过识别特定肌肉群,判断软件的操作结果是否与用户想要的操作匹配。”
而一些相对成熟的技术,在收购完成后能够迅速融入苹果生态链之中。比如苹果在2018年收购了一家丹麦公司Spektral,该公司专门从事运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在智能终端实时“剪切”视频中的人,这些技术在收购案完成的次年就被搭载在Final Cut和iMovie等应用上。不仅仅是电子消费品领域,苹果对于技术储备的重视贯穿于整个苹果生态链条之中。
2019年,苹果宣布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rive.AI,该公司因使用深度学习来识别和避免路上的物体而声名鹊起。
根据苹果公布的消息,收购完成后,Drive.AI的工程师团队将被纳入苹果公司自动驾驶研发部门的麾下,此举也被外界普遍认为是苹果决心进入电动车领域的重要佐证。
02.国内厂商:殊途同归
如果队列中所有人都前进了一步,原地不动的那个人,看起来就像是后退了一步。
面对苹果在科技领域里的“家底”不断增厚,国内手机厂商也没有停下脚步,小米率先复刻了苹果的战法,在IoT领域里攻城略地。
2013年,小米创始人雷军发现了物联网的风口,开始布局自己创业以来的第一块版图——小米生态链,并立下“5年内创立100家生态链公司”的豪言。
两年后,小米生态链旗下公司Ninebot全资收购了平衡车鼻祖Segway,将sagway旗下400多项核心专利、生产线以及全球经销商网络体系收入囊中。
从结果上来看,Ninebot对Sagway的收购案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时至今日,Ninebot已经占据全球平衡车80%的市场份额。2018年,小米与Ninebot联合开发的米家电动滑板车实现单年度725%的市场增速。
相比之下,更加专注手机领域的OV系则更加倾向于通过自研的方式来增强技术储备。
前不久,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年中国企业发明授权专利排行榜”,在这份囊括国内各行各业的榜单中,共有三家手机厂商位列榜单前十名,分别是华为、OPPO、vivo,OV系自研路径下的技术储备实力可见一斑。
当然,这种自研模式下对于技术储备的探索并不是关门造车,以vivo为例,2017年,vivo开始主攻影像领域,先后在东莞、深圳、东京、圣地亚哥等地建立了7个影像研发中心,并投入了超过700余人的研发团队。
这种研发中心分散布局背后的逻辑是,利用当地的影像领域人才或技术资源以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比如利用东京的光学影像技术储备从事技术预研,或是利用圣地亚哥的软件资源进行平台技术研究。
这种开放性的自研模式让vivo得在以移动影像领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从升降摄像头到微云台,vivo证明了技术储备的另一种方向。
责任编辑:haq
-
智能手机
+关注
关注
66文章
18495浏览量
180312 -
苹果
+关注
关注
61文章
24414浏览量
19897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