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300项操作,在广东省惠州市仲恺区的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110千伏智慧变电站顺利投产。次日,长着一双“大眼睛”的智能巡检轨道机器人,在110千伏智慧变电站首次开展巡视。此时,惠州仲恺供电局工程建设部项目管理专责周鹏,正在主控室电脑前仔细查看轨道机器人上传的巡视数据和报文分析。
“装上‘智慧脑’的变电站就是不一样,‘潮’得不行。”周鹏有些兴奋,这不仅是因为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工巡视,更重要的是顺利投产的智慧变电站着实让他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
一颗“智慧脑” 让智慧变电站越来越“聪明”
广东电网公司基建部副总经理谢榕昌介绍,今年以来,广东电网公司大力开展智能变电站示范项目建设,今年年底,预计将投产3个智能变电站、13个智能电网示范区项目。历时10个月、投资约1.3亿元的110千伏智慧变电站,投运后为“以机代人”新技术在电网建设及运维中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简单来说,就是以智能电网和能源物联网为基础,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对变电站试点开展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参与了整个项目建设投运的周鹏介绍,基于电力物联网架构,相当于给智慧变电站装上了一颗“智慧脑”。
据了解,“二次设备小型化、组屏集中化”是智慧变电站的标志性特征,得益于智慧变电站搭建的一、二次设备和主设备监视系统以及辅助设备监控系统,站内实现了设备状态“全面感知”、设备异常“主动预警”、全部巡视“机器替代”、人员行为“智能管控”、主辅设备“智能联动”等智慧功能。
如此一来,覆盖全站的智能监控系统,就像“脑神经细胞”经过“视觉、听觉、运动、触觉”一样,能第一时间全面感知变电站的变化。
与此同时,站内还采用低功耗、远距离传输的无线技术,结合串口通信技术等组成信息传输“神经网络”,可将全站数据送至智慧变电站的“左右大脑”——主设备监视系统和辅助设备监控系统,其后,“左右大脑”经过变电站大数据信息平台这一“神经纤维”相联系,可进行数据交互共享和智能联动,实现上述的智慧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这颗“智慧脑”还会让智慧变电站越来越“聪明”。
“从人体生物学上看,人类在某一方面知识越是丰富,大脑中相应的神经网络越密集,信息传递和加工的速度也越快,这样的‘学习能力’智慧站也有。”周鹏介绍,随着汇集的大数据增多和实际运行次数的增加,智慧变电站能够利用大数据开展机器学习,机器将学习分析各个摄像头采集的画面,并对画面中设备中外形、表计指示等外形进行分析发现异常,并经过反复训练不断修正“错误”、提升“脑力”。
在不断提升“脑力”之时,基层运维的负担也降低了。
智慧站的远程在线巡视和站内外机器人巡视联合智能巡检系统,可替代传统人工现场巡视,原有的人工巡视全面升级为每天的远程在线与机器人联合巡检,从而有效破解了变电站运维人少站多、往返距离远等问题。
“智慧模式”新基建 建成粤首座装配式钢结构智能变电站
除了拥有一颗“智慧脑”,智慧变电站还采用了多项变电站建设的新工艺。
“智慧变电站钢结构主体共有钢柱51根、钢梁561根,从‘第一吊’开始到钢结构主体吊装全部完成,用时20天。”周鹏透露,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快速完成钢梁和钢柱的安装,全得益于BIM系统中的“智慧模式”,即通过建筑数据模型可快速识别出安装时间点和安装位置。
通俗来说,BIM系统即建筑数据模型,可以提前规划好钢梁和钢柱的安装时间点及顺序,同时,每根钢梁和钢柱都有自己的“身份编码”,现场安装人员可通过扫描钢梁和钢柱上面的二维码识别出安装位置和时间,如此一来,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安装。
为保证工程质量,惠州仲恺供电局还实施“党建+”工程,成立“智慧环”党员突击队参与电网建设攻坚,并根据工程项目输电线路所属地域分布分成3个小组,共同完成协调任务,确保工程按节点如期投产。在此期间,党员带头攻坚攻克了组网调试及二次保护验收等多个技术难题。
智慧变电站建成投运后,仲恺片区的亿纬集能锂电池厂等各类智慧产业链上的企业动力源更足了,共120余家高新企业迎来了电力升级,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智慧变电站的投运,不仅为仲恺高新工业区提供有力的用电支撑,在工艺制造和党建示范作用上,也为广东电网公司后续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打造了一个典型样板。”广东电网公司基建部副总经理谢榕昌说。
责任编辑:lq
-
变电站
+关注
关注
7文章
1254浏览量
41785 -
无线技术
+关注
关注
13文章
894浏览量
54958 -
新基建
+关注
关注
4文章
811浏览量
23353
原文标题:变电站装上“智慧脑”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来了
文章出处:【微信号:gridthink,微信公众号:电网智囊团】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