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学家研发可拯救溺水者的水下机器人

如意 来源:cnBeta.COM 作者:cnBeta.COM 2021-03-02 11:54 次阅读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尽管救生员对维护游泳池的安全至关重要,但他们不可能总是看到所有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所有游泳池经营者都能支付他们的工资。这就是一种新的拯救游泳者的水下机器人被设计出来的地方。目前的原型机是由德国弗劳恩霍夫光电、系统技术和图像开发研究所的工程师团队开发的,他们之前为我们带来了DEDAVE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

研究人员计划要求机器人大部分时间坐在游泳池底部的水下对接站。当它这样做时,天花板上安装的摄像头将监测游泳者的运动模式和位置。当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系统检测到这些人中有一个人有溺水的迹象时,它会将他们的位置发送给机器人。

机器人会做出反应,前往这些坐标,利用机载摄像头目测到这个人的位置。然后,它将从他们的身下升起,在升起的过程中,用它那担架一样的顶部将他们带到水面。在游泳者没有反应的情况下,一个夹持装置会将他们的身体固定在机器人顶部,防止机器人滑落。

该机器人也可以在湖泊中利用,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头顶的摄像头将安装在气球或空中无人机上。此外,由于水不会像游泳池的水那样清澈,机器人将利用声学传感器而不是机载摄像头来接近游泳者。

在哈勒的Hufeisensee湖进行的测试中,机器人成功地找到了一个80公斤(176磅)的假人,该假人被淹没在3米(9.8英尺)的深度。随后,机器人将其固定在顶部,浮出水面,然后将假人运送到40米(131英尺)处,所有这些都在两分钟内完成。

虽然目前的机器人是建立在现有水下交通工具的底盘上,但计划要求未来的专用模型更小、更轻、更便宜。它的身体也应该更加流线型,因为它的身体将以蝠鲼的身体为蓝本。

而这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机器人救生员。EMILY、U-Safe和Dolphin 1设备在海面上旅行,以营救陷入困境的游泳者--而Auxdron和Pars空中无人机则从空中向他们投放漂浮设备--不过它们都是由岸上的操作员实时遥控的。

此外,Sightbit系统还利用位于岸边的摄像头监控游泳者,在发现问题时召唤人类救援队。
责编AJX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摄像头
    +关注

    关注

    60

    文章

    4845

    浏览量

    95754
  • 水下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

    文章

    94

    浏览量

    13653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我国首台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完成测试

    作业能力。它不仅能够搜寻目标位置,还能够挖沟并敷埋电缆,实现了“搜寻-挖沟-敷埋”一体化作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机器人的作业速度高达1000米/小时,大大提高了水下电缆敷设的效率。 此次研制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水下机器人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3:47 242次阅读

    FCB-EV9520L,水下机器人应对光线变化的利器

    在深邃的海洋之中,对于错综复杂的地形结构、起伏跌宕的海浪、行踪飘忽不定的生物、明暗交织、光线变幻莫测甚至几乎无光的复杂水下环境,索尼FCB-EV9520L高清机芯模组,就如同为水下机器人赋予了“智慧之眼”,以高清、稳定的视觉画面,引领我们跨越界限,窥探深海的奥秘。
    的头像 发表于 12-10 11:09 108次阅读

    高压放大器在水下扑翼软体机器人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名称:水下扑翼软体机器人的实验平台搭建 实验目的: 良好的运动性能是水下软体机器人的基本功能要求。而实验是检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样机是否达到功能要求的重要手段。为了验证设计的可行性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3:51 116次阅读
    高压放大器在<b class='flag-5'>水下</b>扑翼软体<b class='flag-5'>机器人</b>研究中的应用

    知行机器人获诚美资本与中关村智友联合领投

    近日,知行机器人宣布成功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诚美资本与中关村智友科学家基金联合领投。此次融资的成功,标志着知行机器人在资本市场上的强劲发展势头,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知行机器
    的头像 发表于 10-30 10:40 380次阅读

    英伟达预测机器人领域或迎“GPT-3时刻”

    英伟达,作为全球图形处理器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正引领着科技界对机器人未来的无限遐想。近日,英伟达高级科学家Jim Fan在科技媒体The Decoder的博文中,以及红杉资本的采访中,大胆预测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17:05 802次阅读

    Jim Fan展望:机器人领域即将迎来GPT-3式突破

    英伟达科学家9月19日,科技媒体The Decoder发布了一则引人关注的报道,英伟达高级科学家Jim Fan在近期预测,机器人技术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迎来类似GPT-3在语言处理领域的革命性突破,他称之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9-19 15:13 584次阅读

    凯茉锐电子 SONYFCB-EV7100模组在水下机器人中的创新应用

    在浩瀚无垠的深蓝世界中,每一次探索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为了揭开海底的神秘面纱,科学家们和工程师们不断研发出先进的技术装备,其中,深圳市凯茉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SONY FCB-EV7100模组作为水下机器人
    的头像 发表于 07-30 11:29 282次阅读
    凯茉锐电子 SONYFCB-EV7100模组在<b class='flag-5'>水下机器人</b>中的创新应用

    受人眼启发!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改良相机

    新型事件相机系统与标准事件相机系统对比图。 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照相机装置,可以改善机器人观察周围世界并做出反应的方式。受人眼工作原理的启发,他们的创新型照相机系统模仿
    的头像 发表于 07-22 06:24 310次阅读
    受人眼启发!<b class='flag-5'>科学家</b>开发出新型改良相机

    天津大学科学家突破人类大脑器官成功驱动机器人

    在科技探索的征途上,天津大学的科研团队再次迈出了令人瞩目的步伐。7月5日,该校宣布了一项革命性的成果——科学家们利用前沿的干细胞技术,成功培育出了高度模拟人类大脑的类脑器官,并创新性地将其与机器人系统通过先进的片上脑机接口技术紧密相连,开启了人脑与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16:00 618次阅读

    Al大模型机器人

    和迭代来不断改进自身性能。它们可以从用户交互中学习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以提高对话质量和准确性。定制性与整合性: AI大模型机器人可以根据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和整合,以满足不同场景和应用的要求。它们可以与其
    发表于 07-05 08:52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这一传感器!

    6月25日,新华社以《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为标题,报道了由我国科学家研发的传感器成果。 我国科学家研发高通道神经探针实现猕猴全脑尺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6-27 18:03 505次阅读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b class='flag-5'>科学家</b>成功<b class='flag-5'>研发</b>这一传感器!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4年4月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重点专项“面向复杂物理系统求解的量子科学计算算法、软件、应用与验证”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合肥顺利召开。该项目由合肥综合性国家
    的头像 发表于 05-11 08:22 725次阅读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b class='flag-5'>研发</b>计划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鳍源全球首创QY-MT智测系统:引领水下机器人迈向AI无损测量新时代

    QY-MT鳍源智测系统 近期,鳍源科技正式发布全新QY-MT智测系统,这是鳍源自主研发的AI水下智能精准测量系统,凭借鳍源FIFISH 水下机器人的AI视觉算法、AR水下测量矩阵等强大
    的头像 发表于 02-02 09:12 393次阅读

    谷歌DeepMind科学家欲建AI初创公司

    据知情人士透露,谷歌人工智能部门DeepMind的两名杰出科学家Laurent Sifre和Karl Tuyls正在与投资商讨在巴黎成立一家新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事宜。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4:41 501次阅读

    新技术让水下机器人拥有“触觉”

    科研小组巧妙运用了磁弹性效应,结合人造皮肤这种柔软防水材质,完成了触感刺激到电磁场变化,再到电信号的转化流程,使得机器人得以实现触觉感知。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13:50 55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