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共提出四项建议,分别聚焦车规级芯片国产、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商业模式。
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
2020年底以来,受疫情蔓延的影响,全球出现芯片供应短缺,部分车企减产。中汽协预测,芯片短缺的问题未来还会持续半年以上,预计2021年车用芯片供应会呈现前紧后松的形势。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约70亿元,占比小于2.5%,且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领域。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增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刻不容缓,但目前国产车规级芯片仍存在整车应用规模小、车规认证周期长、技术附加价值低、上游产业依赖度高等问题。
陈虹认为,单靠市场一股力量很难推动车规级芯片国产化,需要形成政府牵头,整车企业联合,针对头部芯片企业开展重点扶持的策略。
对此,陈虹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在消费级芯片企业的扶持政策基础上,加大对车规级芯片行业的扶持力度,使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愿意用、敢于用、主动用”。
第二,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实现车规级芯片企业从外部到内部的动力转换。第一步由主机厂和系统供应商共同推动,扶持重点芯片企业,帮助芯片企业首先解决技术门槛较低的车规级芯片国产化问题,提升其车规级国产化体系能力;第二步主要由芯片供应商推动,形成芯片供应商内生动力机制,解决技术门槛高的车规级芯片国产化问题。
第三,针对具体高技术门槛芯片,推动设立整车、系统、芯片的重大联合攻关专项项目,由政府、企业分摊研发资金,共享专利,占领未来行业制高点。
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
除了关注车规级芯片国产化问题外,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是其关注的焦点。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总销量达到2532万辆,其中具备一定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的占比快速提升。据相关研究机构估算,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最高可达10TB,包括车辆行驶数据、车身数据、操控数据等。但在数据获取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数据采集和存储方面责任和规范要求不明确,数据的商业用途约束要求不清晰,对于数据泄漏的防范不足,对于数据违法的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陈虹建议,要建立准入制度,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包括高精地图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商业用途需经国家相关部门备案管理;要加强数据隐私保护,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对于可能存在的隐私风险具有告知义务,并且在收集、使用、转移、删除数据时给予用户自由选择权;要制定过程审查制度,并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继去年中国提出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碳中和”也成为车圈热议的话题。
目前氢能源普遍被认为是脱碳和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解决方案,氢燃料汽车作为氢能源重要的使用场景,已进入商业化应用初期,一旦大规模商业化推广运用,将有利于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进程。但目前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氢能产业的各个环节发展受制于当前法规政策的种种限制。
陈虹建议,从国家层面尽快形成统一的中国氢能战略规划;在氢能管理政策法规层面有所突破;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的减排项目范围和碳交易的试点范围,将工业副产氢提纯、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加氢站项目纳入减排项目范围。此外,他还建议,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对使用绿氢(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能)进行一定时期的专项补贴。
另外,在完善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商业模式政策体系方面,陈虹建议,国家需同时鼓励非快换式和快换式“车电分离”模式的推广应用;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协同研究,针对“车电分离”模式全面梳理和出台完善的管理政策。
责任编辑:tzh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5文章
50812浏览量
423532 -
新能源汽车
+关注
关注
141文章
10535浏览量
99479 -
智能化
+关注
关注
15文章
4882浏览量
55370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84文章
13811浏览量
16644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