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负极衰减机理研究进展

锂电联盟会长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 作者:锂电联盟会长 2021-03-04 16:52 次阅读

析锂、电极表面钝化膜的增厚、可循环锂量的损失、活性物质结构的破坏等现象均可导致锂电池寿命的衰减 。其中,负极是引起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因素。本文总结了电池使用过程中负极衰减的主要原理,并提出了几种减少容量衰减的方法。

电池容量衰减的机理已被广泛研究和报道过。电池容量衰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主要因素是电极表面副反应引起的可循环锂量的减少;次要因素是活性物质的减少(如金属的溶出、结构的破坏、材料的相变等);电池阻抗的增加。而负极与上述衰减机理中的许多影响因素均有关系。

负极衰减机理研究进展:

碳材料,尤其石墨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最广泛的负极材料。虽然其他负极材料,如合金类材料、硬碳材料等,也在被广泛研究,但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活性材料的形貌控制和性能改进,关于其容量衰减的机理分析较少。因此,关于负极衰减机理研究的多是关于石墨材料的衰减机理。电池容量的衰减包括存储及使用时的衰减,存储时的衰减通常与电化学性能参数变化(阻抗等)有关,使用时除电化学性能变化外, 还伴随有结构等机械应力的变化、析锂等现象。

1.1 负极/电解液界面变化

对于锂离子电池,电极/电解液界面的变化被公认为是引起其负极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锂电池在初次充电过程中,电解液在负极表面还原,形成一层稳定的具有保护作用的钝化膜(简称SEI膜)。锂离子电池在其后的存储及使用过程中,负极/电解液界面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其性能的衰减。

1.1.1 SEI膜的增厚/成分变化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功率性能逐渐降低主要与电极阻抗的增加有关。电极阻抗的升高主要是由SEI膜的增厚及成分和结构的变化引起的 。

由于表征方法以及测试条件的差异和限制,不同研究机构的结果不尽相同,因此SEI膜的具体成分很难确定。根据已有报道,SEI膜的成分主要包括无机 (Li2CO3、LiF)和有机[(CH2OCO2Li)2、ROCO2Li、ROLi]两类化合物。在使用或者存储过程 中,SEI膜的成分及厚度并非一成不变。

由于SEI膜并不具有真正的固态电解液的功能,溶剂化的锂离子可以通过其他的阳离子、阴离子、杂质、电解液的溶剂等仍然可以迁移通过SEI膜。因此,在后期长期的循环或者存储过程中,电解液仍会在负极表面分解反应,导致SEI膜的增厚。同时,由于负极在循环过程中一直处于膨胀收缩状态,表面SEI膜会发生破裂,产生新的界面,新界面会继续与溶剂分子、锂离子反应,生成SEI膜。随着上述表面反应的进行,在负极表面形成电化学惰性表面层,使得部分负极材料与整个电极发生隔离失活.导致容量的损失。如图1所示,经过长期循环后,负极表面SEI膜明显增厚。

图1 经过长期循环后的负极表面扫描电镜图

SEI膜成分是热力学不稳定的,在电池体系中会不断发生溶解和再沉积的动态变化。SEI膜在一定条件(高温、HF、膜内含有金属杂质等)下会加速膜的溶解及再生,引起电池容量的损失。尤其在高温条件下,SEI膜中的有机成分(烷基碳酸锂等)转化为更稳定的无机成分(Li2CO3、LiF),导致SEI膜的离子导电性降低。正极溶出的金属离子经由电解液扩散至负极,在负极表面还原沉积,单质的金属沉积物催化电解液的分解,从而使负极阻抗显著增加,最终导致电池容量的衰减。通过添加高温添加剂或者新型锂盐提高SEI膜的稳定性可以延长负极材料的使用寿命,进而实现性能的提升。

有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石墨材料储存性能也不尽相同,人造石墨在高温下的存储性能优于天然石墨。随着存储时间的增加.人造石墨中锂含量基本稳定,但是天然石墨中的锂含量呈线性下降的趋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试结果分析,高温存储过程中,天然石墨表面Li2CO3和LiOCOOR的含量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上升。SEI膜厚度增加,主要是由电解液在负极表面的副反应引起的。人造石墨的表面结构和SEI膜形貌基本不变 。

另外,在低于40℃的条件下满电储存一定时间,尽管高比表面积的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自放电率,但不同类型的负极材料单位面积内SEI膜的增长速度相近。其衰减趋势类似。但在更高的温度(60℃)下,具有相近比表面积的天然石墨SEI膜的增厚速度明显高于人造石墨。

1.1.2电解质分解沉积

电解液还原包括溶剂还原、电解液还原、杂质还原等。电解液中的杂质通常有氧、水和二氧化碳等,在 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在负极表面分解反应,其主要产物包括碳酸锂、氟化物等。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分解产物逐渐增多,这些产物覆盖在负极表面,阻碍了锂离子的脱嵌,造成负极阻抗的上升。

1.1.3析锂

由于石墨类材料的嵌入电位接近于锂电位,因此,充电过程中一旦发生金属锂的沉积或者锂枝晶的生长,随后锂与电解液的反应将加速电池性能的衰减,大面积的析锂将引起电池内部短路以及热失控的发生。低温充电、电池负极相对正极的过量较少、电极极片尺寸不匹配(正极边缘覆盖负极)、电位作用(局部极化程度不同、电极厚度和孔隙率作用)均会增大析锂的风险。

石墨材料内部的无序程度和电流分布的不均匀度对负极表面的析锂均会产生影响。在石墨嵌锂的第三、第四阶段,材料的无序引起电极内电荷的分布不均,导致枝晶状沉积物的产生。隔膜与负极间沉积物的增长与温度和电流密度密切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充电倍率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金属锂沉积在负极表面。可从电池放电曲线中的电压平台以及库仑效率的降低来判断电池是否发生析锂现象。

目前研究主要是从改进负极体系、优化含有抑制负极析锂添加剂的电解液体系等方面改进负极的性能。将Sn和碳包覆在石墨表面改进负极的电化学循环性能。石墨表面的Sn可以降低SEI膜的内阻以及低温下的电极极化。另外也可以通过改进负极材料的表面来实现性能的提高。将石墨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可以增大表面积和边缘活性位点,使得孔隙增大,颗粒尺寸减小,进而降低由于电荷分布不均导致的析锂现象的产生。AsF6可以提高负极高温下的稳定性,抑制金属锂的产生以及LiPF6的分解。另外,负极极片制备阶段的机械辊压可以减小孔径,降低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提高电池的可逆容量。

1.2 负极活性物质变化

在电池性能逐渐劣化的过程中,石墨的有序结构逐渐被破坏。锂电池在高倍率下进行循环,由于锂离子浓度的梯度差异,在材料内部产生机械应力场,从而使得负极晶格发生变化,负极起始的片层结构也逐渐变得无序,但这种结构的改变不是造成电池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劣化可以表现为析锂或者SEI膜的变化,但是,在此过程中,负极的颗粒尺寸及晶格常数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石墨颗粒的可逆容量与其取向和类别相关。比如,由于在无序颗粒间存在新的界面可以发生锂离子/电解液反应,锂离子嵌入更困难,无序的石墨颗粒可逆容量较低。与球形颗粒相比,片状石墨在高倍率下有更高的比容量。尽管负极结构在衰减过程中不发生变化,但是菱形结构/六边形结构比例会发生变化。六边形结构的增加会降低锂离子嵌入的第一和第三阶段的法拉第效率,进而降低负极的可逆容量,因此可以通过提高菱形结构/六边形结构的比例来提高可逆容量。

1.3 负极电极的变化

石墨材料的粒径尺寸对负极性能的影响较大。小颗粒材料可以缩短石墨材料间的扩散路径,有利于大倍率的充放电。但是,小粒径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高温下会消耗更多的锂离子,导致负极不可逆容量的增加。因此,石墨负极的热稳定性主要与石墨材料的粒径有关。

石墨极片的孔隙率与负极的可逆容量有一定关系,孔隙率增加,石墨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大,界面反应增多,造成可逆容量的降低。在电池的长期充放电过程中,石墨电极的压实密度影响电池性能的衰减。高压实密度可以降低电极的孔隙率,减少石墨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可逆容量。并且,在高于120℃的温度下,由于SEI膜热分解产气,高压实的负极材料会产生更多的热量 。

结论: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衰减包括了几种劣化机理。其中,析锂是导致电池寿命快速衰减的主要因素。电解液的分解及随后负极表面的成膜导致电池的内阻上升、可循环锂量的减少。以上机理对负极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小。采取优化电解液体系、添加稳定剂及温度处理等措施均可减少这些反应的发生,提高负极材料的性能。

责任编辑:l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85

    文章

    3215

    浏览量

    77551
  • 电极
    +关注

    关注

    5

    文章

    807

    浏览量

    27163
  • 电解液
    +关注

    关注

    10

    文章

    840

    浏览量

    23065

原文标题:来了!锂电池负极衰减应对方法

文章出处:【微信号: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高能点焊电源技术在现代工业制造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制造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高能点焊电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高能点焊电源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压脉冲电流实现金属材料瞬间熔化并完成焊接的先进工艺。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
    的头像 发表于 11-23 08:58 92次阅读
    高能点焊电源技术在现代工业制造中的应用与<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从发展历史、研究进展和前景预测三个方面对混合键合(HB)技术进行分析

    、无凸点的永久键合。阐述了HB 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进展并预测了发展前景。目前HB 技术的焊盘直径/节距已达到0.75 μm /1. 5 μm,热门研究方向包括铜凹陷、圆片翘曲、键合精度及现有设备兼容等,未来将突破更小的焊盘直径/节距。HB 技术将对后摩尔时代封装技术的发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1:14 147次阅读
    从发展历史、<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和前景预测三个方面对混合键合(HB)技术进行分析

    上海光机所在多路超短脉冲时空同步测量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图1.超短脉冲时空同步实验的光路图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在多路超短脉冲时间同步与空间叠合度测量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precision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06:25 115次阅读
    上海光机所在多路超短脉冲时空同步测量方面取得<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AI大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

    AI大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体现在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其最新进展的介绍: 一、技术创新与突破 生成式AI技术的爆发 : 生成式AI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其强大的生成能力使得AI大模型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的头像 发表于 10-23 15:19 318次阅读

    导热纸(膜)的研究进展 | 晟鹏技术突破导热芳纶纸

    问题。纸张及薄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优异的加工性和厚度可调整性,是良好的柔性导热材料。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导热纸(膜)的研究进展,对不同基材的导热纸进行了归纳分类和介绍,重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7-12 08:10 571次阅读
    导热纸(膜)的<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 晟鹏技术突破导热芳纶纸

    量子计算+光伏!本源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

    近日中国地理学会公布了2023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本源量子参与的“量子地理计算技术、软件及应用”研究成果获选系量子计算领域唯一入选单位来源:中国地理学会此次入选的“量子地理计算技术、软件
    的头像 发表于 05-10 08:22 438次阅读
    量子计算+光伏!本源<b class='flag-5'>研究</b>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综述:高性能锑化物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组成的科研团队受邀在《激光技术》期刊上发表了以“高性能锑化物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进展”为主题的文章。该文章第一作者为曹钧天,通讯作者为杨成奥和牛智川研究员。
    的头像 发表于 04-13 12:08 1892次阅读
    综述:高性能锑化物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先进封装中铜-铜低温键合技术研究进展

    用于先进封装领域的 Cu-Cu 低温键合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从工艺流程、连接机理、性能表征等方面较系统地总结了热压工艺、混合键合工艺实现 Cu-Cu 低温键合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进一步地阐述了新型纳米材料烧结工艺在实现低温连接、降低工艺要求方面的优
    的头像 发表于 03-25 08:39 671次阅读
    先进封装中铜-铜低温键合技术<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电压放大器在合成射流高效掺混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名称:功率放大器在合成射流高效掺混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内容:合成射流是一种新型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振动薄膜或活塞周期性地吹/吸流体,在孔口外形成涡环,这些涡环在自诱导
    发表于 03-08 17:47

    电动汽车功率电子封装用耐高温环氧塑封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耐高温环氧塑封料(EMC)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进展,从先进功率电子器件发展对塑封材料的性能需求、传统EMC的高温降解机理、EMC结构与耐热稳定性的关系以及提高EMC耐热
    的头像 发表于 01-04 08:09 3243次阅读
    电动汽车功率电子封装用耐高温环氧塑封料的<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新技术在生物样本冷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可以提供关于样本冻结和解冻过程的重要信息,还可用于研究生物分子在低温条件下的行为,从而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二、新技术在生物样本冷冻中的优势和应用案例   1. 提高存活率和保存效果   新技术
    发表于 12-26 13:30

    中红外超快激光系统研究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合作,在中红外超快激光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erawatt-level 2
    的头像 发表于 12-15 10:53 659次阅读
    中红外超快激光系统<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先进封装RDL-first工艺研究进展

    、高密度布线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目光。总结了 RDL-first 工艺的技术路线及优势,详细介绍其工艺进展,模拟其在程序中的应用,并对 RDL-first 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 RDL-first 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的头像 发表于 12-07 11:33 2103次阅读
    先进封装RDL-first工艺<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中红外带间级联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近日,睿创研究院及睿创光子团队在中红外带间级联激光器(Interband cascade laser,ICL)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团队实现了高性能、室温连续工作、多个激射波长的带间级联激光器系列
    的头像 发表于 12-06 10:18 569次阅读
    中红外带间级联激光器的<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PI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机理和影响因素

    屏蔽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并阐述了高性能 PI 电磁屏蔽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后续 PI 类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的头像 发表于 11-27 14:46 2346次阅读
    PI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b class='flag-5'>机理</b>和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