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芯片缺货,街知巷闻。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边是缺缺缺,一边是涨涨涨。
摩根大通的报告指出,全球半导体公司芯片供不应求,缺口已经达到了10%-30%;有台湾半导体公司测算,全球车用相关芯片市场面临40%以上的缺口。
如果仅看供需,车用芯片涨价40%是理所当然,而实际情况是有的芯片要涨价好几倍;后来,有钱也未必买得到,车厂们干脆放弃等待,赤膊上阵抢“芯”;再后来,是抢也抢不到,只能停产。
从去年12月开始,中国的南北大众宣布缺芯停产;今年1月,丰田汽车宣布美国克萨斯工厂的坦途产量缺芯削减40%;随后,是丰田斯巴鲁、福特、克莱斯勒、通用,从中国到美国,从日本到德国,一股横跨三大洲的汽车停产潮已经袭来。
苦于无“芯”可用,汽车工业大国德国的经济部长阿特麦尔,更是直接致信中国台湾地区相关部门,希望政府出面要求芯片代工厂提升产量。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价格上涨,就会刺激供给,有生意不做,那是SB,但是大半年过去了,怎么供给还是缺缺缺,难道厂商们看着肉也不吃?
这还得从芯片的生产说起。
1新建芯片产能,难!
此次缺“芯”,主要问题在产能不足,所以解决之道就是增加产能,最直接的办法是新建生产线。
但是,新建生产线是说时容易做时难。
首先,代工厂有自己的小算盘。
以台积电为例,车用芯片在台积电的营收占比并不高,2020年Q1,Q2,占比只有4%,Q3甚至下滑至2%,下滑原因是汽车厂家对疫情预期太悲观,所以大幅度下调新车产量,从而减少车用芯片的订单,这种情况在5、6月达到顶峰,所以导致芯片厂的相关产线主动减产或停工,按业内6个月的交付日期算,就不难理解为何去年年底缺“芯”问题如此严重,车厂本身误判形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实际上,台积电对车用芯片生意并不感冒,原因在于车用芯片所用到的制程比较老,45nm甚至更老的制程已经足够,基本都是10年以前的技术水平,而台积电用于手机芯片的最新制程已经到5nm,3nm也已经试验性投产。
制程越先进,技术含量越高,利润也越高,所以台积电自然会将更多的生产线资源投入到先进制程,相反,老制程的产线自然不断被压缩。
其他代工巨头,也有类似的布局。
所以当疫情造成的居家办公潮来临,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需求上涨,同时汽车厂商又砍单的时候,芯片制造商就非常有动力将产能转向消费电子,这种人为的打破供需平衡,如果汽车需求和车厂的预判一致,倒也没啥问题。
问题是,现在汽车需求恢复快,车用芯片来订单了,供需失衡马上呈现,可另一边,消费电子因为5G手机等原因,订单并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在商言商,你说代工厂是赚手机芯片的大钱,还是车用芯片的小钱?
何况,几大手机巨头,个个都铆足了劲,发布5G手机,抢占市场,没有一个台积电敢得罪。
其次,新建产能是一件非常耗钱耗时的工作。
粗略估算,建立一间车用芯片厂要40亿美元,花上2年时间,即使加快进度,也得要18个月,而且一开始良率只有约50%左右,要到90%可能得等厂房运作2至3年才行,而每片晶圆的成本,要厂房运作5年之后才会降低50%。
这里边,资金首先是一个非常大的坎。
最有钱的台积电,计划将2021年资本支出增至250亿– 280亿美元,其中8成将投向3nm、5nm、7nm这些先进制程,10%用于先进封装技术量产需求,10%用于特殊制程。
从中可以看出,台积电根本没打算拿钱新建车用芯片产能,即便新建,8成的先进制程的资金也不会动,要么动剩下的2成,要么继续追加投资。
而排名前十厂商中,除了排名第二,同样财大气粗三星,第三的格罗方德2021年资本开支只有14亿美元、第四的联电是15亿美元,第5的中芯国际(00981)43亿美元,再往下的可以不用看了。
所以,也没几个厂商能够出得起钱。即使有钱,时间也不能一蹴而就。
一句话,不是厂商不想吃肉,而是这肉也不容易吃。
芯片制造商更多是对现有产线进行优化、腾挪,以挤出产能满足汽车厂订单,不失为既经济又及时的做法,只是这种做法对缓解“芯”慌效果有限。
不过,汽车工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尤其是美日德中,不言而喻,随着这些国家的政府陆续表态,既出钱出力,又从政府层面要求像台积电等大厂增加产能,台积电也对此做出增加产能的回应,所以缺芯问题预计今年年底会得到缓解,明年则会逐步解决。
2车用缺芯的投资机会还在吗?
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芯片成美国“卡脖子”利器。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国内不管是产业界,还是投资界,都弥漫着强烈的“自主研发”,“国产替代”的氛围。
在股票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各种原先被埋在沙堆里的,跟芯片粘上一点边的股票,都被炒上天,翻个好几倍太正常不过。每一次芯片的“国产替代”有大消息出来,也还会趁机拉一波。
但是,这一次汽车厂“缺芯”,跟在实业界掀起的波澜相比,在股票市场却相对理性。
欧美是成熟市场,在此上市的半导体相关产业链的股票,该涨还是涨,没毛病。
去年12月至今,代工厂方面,台积电涨25%,联电涨25%;设备制造商方面,应用材料涨41%,泛林集团涨20%;设计或者一体化厂商方面,安森美涨39%,英飞凌涨17%,恩智浦涨10%,都超过同期费城半导体指数涨幅。
回到大中华股市,本以为会听风就是雨,趁机再爆炒一轮半导体,但从股价表现上看,中芯国际涨22%,华虹半导体(01347)涨18%,算是勉强跟得上欧美股市的节奏。
其他的个股,像当年被爆炒的设备商北方华创,才涨7%,完全没了当年的风采。
为何?
实际上,汽车厂缺芯是事实,问题在于这种缺芯是否已经影响很大,媒体不断炒作车厂停工,但据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预计,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多达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汽车年产量的近5%。
5%的产量缩减,毫无疑问会使得部分汽车生产线停工,车辆的交付时间变长,影响销售业绩和消费者体验,但要说伤筋动骨,有点言过其实了。
另外,对于汽车厂商,车用半导体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低,对车辆的售价影响有限,媒体炒作的重点在停工,但停工的影响,政府才更为着急,因为这意味着可能工人失业或暂时失业。
市场也流出一些反向看法,有质疑南北大众的停产,其实掺杂着私货--清库存,也有投资者调研了不少4S店,有的交货会有一定延迟,但整体上不会出现大规模延迟的情况。
这些说法到底对还错,先不说,从此次股市的反映看,投资者还是多了一份理性。
其实,再往细分析,此次所谓的缺芯,获利比较明显的是设备厂商,因为制造商新建产能就必定会采购设备。
但对代工大厂而言,新建产能本身就是一大笔开支,而车用芯片的营收占比又相对少,真正推动整体利润上涨的动力有限,远不及5G等消费电子对业绩的驱动力。
股票价格通常领先业绩反映6个月,市场的一致预测,是今年下半年车用芯片短缺问题会得到缓解。
从这个角度看,车用芯片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的股价,基本已经price in本轮缺芯的情况,而随着缺芯问题的逐步缓解,资金反而随时会趁好消息或者业绩利好而出货。
3结语
从美国新总统上任后的一系列举动,到美国国务卿的最新表态,美国在核心技术特别是芯片领域,对中国的打压不会停止。所以,每次美国挥动制裁大棒的时候,芯片股有可能出现一波跌势。
回到中国方面,“卡脖子”很难受,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中国政府寻求技术自主的决心和意志,也不用怀疑,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又成为芯片股的支撑力量,每次扶持政策、资金的加码,芯片股有可能会来一波涨势。
这两股力量互相博弈是长期的,所以芯片股,大概率会呈现震荡的走势。
当然,这种走势很磨人,有的人可能熬不住,失去对国家芯片突围的信心,但无论如何,不建议随意做空芯片股,波段操作的策略更适合现在的芯片股。
责任编辑:tzh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3文章
50397浏览量
421796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7010浏览量
216282 -
中芯国际
+关注
关注
27文章
1417浏览量
6527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