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探讨新华社推出全球首个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中所运用的技术 

jf_f8pIz0xS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2021-03-08 15:05 次阅读

“这不是科幻大片里的效果吗,太牛了!太震撼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几人!想有谁就有谁,赞!”

看到这些评价,你是不是早已按捺不住想一探究竟了呢?然而,这还只是去年初生代版本产品得到的“初评”,今年的进阶版更让人眼界大开,直呼“代入感太强”。

而这被网友评价“酷炫到不行”“难以置信”“‘天涯若比邻’在这里实现了”,既有“空间穿越”,又实现“裸眼3D”的,并不是什么魔幻场景,而是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推出的全新创意新闻产品——全球首个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

3月1日,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这组精心打造的系列访谈,首篇在新华社客户端甫一上线就“炸开了锅”,全网综合传播量超过3亿,“大开眼界”“黑科技”“酷”是海量网友留言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词语。3月2日晚,不少电视观众发现“头条资讯”TV版也转载采用了系列视频,并作为当周主要推送。从主流媒体到电视应用,从科技发烧友到普通大众,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火出了圈。

太真实了,连主持人自己都搞混

无论相隔多远,在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中,身处北京演播室的新华社记者,可以和代表委员实现“裸眼3D”般的面对面交流,而且是全实景、真跨屏。

这样的场景究竟是怎么实现的?

网友们在评论区问,到新华社客户端“问记者”栏目去问,甚至打电话到主创团队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去问。

关键是技术。

作为拍摄主场地的新华社新立方智能化演播室,在2019年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技术和应用场景。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是演播室今年1月底交付使用后完成的第一件作品。

先采集代表委员所在工作环境的实时信号,通过5G、CAVE(基于投影的虚拟现实)技术、MR(混合现实)技术、LED屏幕多角度三维缝合技术等,将场景在演播室做等比例还原,在有限的真实空间中打造出无限宽广丰富的沉浸式环境,实现了两个真实空间的虚拟交错,视觉效果上达到与拍摄环境的最佳融合。数字科技的仿真度与创造性,为演播室增加了多元化空间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场景想象力,主持人在固定点位行走其间,就好像是跨过了任意门,来到了代表委员工作的地方。

再通过播放器、多声道扬声器、播控系统等,构建出超大视角、超高沉浸感的视听呈现系统,使观众能够同时获得多方位的视听信息,带来单一平面视频无法展示的强大沉浸感。

思维要转换。

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对参与者的最大考验就是转变思维。

平面拍摄不存在角度问题,摄像机架好,只要不出框,怎么挪动都是在同一画面上。但是三维立体不行,受技术条件限制,很多场景只有在特定角度才是端正的,稍微偏移一点,拍出来就是歪的斜的,就是所谓的“穿帮”。就像视频开场处,团队主创成员之一、主持人高熹穿过一扇扇打开的大门,拨动巨大的地球,准备开启“穿越”之旅。短短几步路,每一个点位都是精心设计、测量过的,以保证最佳的立体视觉效果。

“作为创作者来说,你要有3D的思维,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要建立一个新的思维体系,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团队成员之一的王雅迪说。

不仅自己要转化思维,还要能给别人解释清楚。从拍摄、策划,到和记者、嘉宾沟通,每次都要多次反复。

在实际访谈过程中,几位嘉宾第一次面对这种形式的拍摄,找不准目光方向,出现焦虑和不适,但最终一一克服,顺利完成节目。

“这就是‘主场作战’的好处,在熟悉的环境里,嘉宾本身也会更放松。”嘉宾“法官妈妈”陈海仪,在拍摄间隙听到画面里主持人说忘带粉饼时,还活学活用的开起了玩笑:“我这儿有,你多看两眼就可以通过5G技术传输过去了。”

效果不用说。

在访谈中,当张伯礼院士介绍他右手边的中草药标本瓶时,站在画面最左侧的高熹为了看得更清楚,轻轻往后挪了挪。

“我完全是下意识的,等感觉到身后LED屏幕的热量时,才反应过来自己和他们不是真的处于同一空间。”高熹说。

“黑科技”加持,内容依旧为王

即使没有“黑科技”加持,这组访谈仍然是优秀的新闻作品。

系列访谈导演、新媒体中心技术项目部主任何强参加过10多年的两会报道:“我们尽量把访谈内容做得深刻一些,同时也符合新媒体的特点,要有趣、好玩。”

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团队精心筛选了三位不同领域且备受关注的采访对象: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马传喜。

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张伯礼院士,对今年的疫情作了研判,并结合履职经历,就自身所处中医药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

张伯礼院士在接受访谈时,还对实验室里的中草药标本做了详细讲解,观众仿佛置身现场,伸手就能摸到标本瓶。

被最高人民法院点名表扬、人称“法官妈妈”的陈海仪,在访谈现场常动情地讲述了一幅广绣背后的故事。这是她曾经帮教过8年的少女,出狱后亲手绣好送来的,也是孩子目前从事的工作,“对于我们帮扶者来讲,感到非常值得,也非常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打好种业翻身仗。“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粮食问题专家马传喜,就是专门研究种子的。

这位被农民朋友称为“打麦地里走出来”的全国政协委员认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增强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种子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用新的技术形式赋能宏大主题,讲述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我觉得这就是主力军挺进主战场的重要表现。”项目监制宋君毅这样解释他们的理解。

产品升级,背后不是一日之功

这并不是新华社借助“技术+创意”赋能新闻报道的首次创新。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就推出了“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使用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让采访对象与记者跨越时空“相见”并实时交流互动,被业界评价为“开创了5G时代远程同屏访谈的先河”。

短短一年时间,“前浪”已经被拍在了沙滩上,成为同一组主创团队口中“可以不用再提起”的“低配版”。

“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其中5G都已经是配角了,我们强调的是沉浸感和三维透视的场景复现。”

说起来容易,过程却充满了艰辛。技术有了,演播室也是全球领先的,但实际应用的产品谁也没有做过。

宋君毅说:“太难了,除了技术样片,没有任何可参考借鉴的案例,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在大家都很拼。”

人手不够也是问题之一。“每个人都身兼数职。我是导演,但是摄像不够的时候我也做摄像。”“哪里需要就顶上”是何强对自己的定位。

在视频中看起来游刃有余、潇洒光鲜的高熹,需要自己置装、化妆、策划并编写文案,“开拍之前还在负责所有的协调工作,听导演一喊‘各就各位’,立马转换角色上场准备主持。”

尽管很累,但大家还是很开心能做出这样的精彩作品,在听到亲朋好友讨论时也有满满的自豪感。何强说,“这是新华社将5G技术应用到新闻报道、推动智能化编辑部向纵深发展的最新尝试,未来我们还会不断探索。”据说,最新的作品已经在路上了。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新华新闻
编辑:lyn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led
    led
    +关注

    关注

    242

    文章

    23256

    浏览量

    660615
  • MR
    MR
    +关注

    关注

    2

    文章

    334

    浏览量

    43327
  • 裸眼3D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27

    浏览量

    32854
  • 5G
    5G
    +关注

    关注

    1354

    文章

    48439

    浏览量

    563998
  • Cave
    +关注

    关注

    0

    文章

    5

    浏览量

    5493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全球首个5G-A区域在中东点亮

    5G技术迈向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峰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技术提供商以及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5G-A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11:46 242次阅读

    罗克韦尔自动化入选新华社年度智能零碳成果展

    近日,在新华社公布的“2023-2024智能·零碳成果展映”入选项目名单中,作为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之一,罗克韦尔自动化“气候灯塔行动计划 Rockii Net-Zero 净零解决方案”荣登榜单。
    的头像 发表于 12-14 14:29 255次阅读

    Astrum Mobile与高通完成全球首个5G卫星广播服务试验

    近日,亚太地区卫星直连终端广播公司Astrum Mobile与高通技术公司联合宣布,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个通过地球同步卫星向手机终端传送5G广播服务的试验。 这一里程碑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14:50 296次阅读

    软通动力入选新华社年度智能零碳成果展

    近日,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软通动力,301236.SZ)凭借领先的ESG和双碳科技创新实践成果硬核实力,成功登榜新华社“2023-2024智能·零碳成果展映”榜单。
    的头像 发表于 12-11 14:08 178次阅读

    华为5g技术介绍 华为5g技术的优势

    5G技术的发展。华为5G技术采用了全球首个5G商用芯
    的头像 发表于 10-18 18:21 1169次阅读

    5G新通话技术取得新进展

    探讨5G新通话这一话题时,我们需首先明确其背景与重要性。自2022年4月国内运营商正式推出以来,5G新通话作为传统语音通话的升级版,迅速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它基
    的头像 发表于 10-12 16:02 594次阅读

    媒体访谈 | 5G RedCap技术,开启5G轻量化新篇章

    深度对话,为我们详细解读5GRedCap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以下根据直播访谈内容整理:5GRedCap技术剖析彭昭:作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08:29 726次阅读
    媒体<b class='flag-5'>访谈</b> | <b class='flag-5'>5G</b> RedCap<b class='flag-5'>技术</b>,开启<b class='flag-5'>5G</b>轻量化新篇章

    技术前沿 | 国际首个6G场景,这项技术你一定要知道!

    新华社最新消息,我国率先搭建了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实现了6G主要场景下通信性能的全面提升。基于6G场景对时钟信号的高要求
    的头像 发表于 07-19 14:45 1074次阅读
    <b class='flag-5'>技术</b>前沿 | 国际<b class='flag-5'>首个</b>6<b class='flag-5'>G</b>场景,这项<b class='flag-5'>技术</b>你一定要知道!

    嵌入设备中的4G/5G模块管理

    在高度数字化的智能时代,Linux嵌入板卡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4G/5G技术的普及,如何高效、稳定地管理这些嵌入设备上
    发表于 07-13 16:45

    华为发布全球首个基于R18的5G-A商用版本Apollo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2024年,华为全球用户大会再次成为全球通信技术的焦点。在这场盛会中,华为无线网络研发总裁孙锐震撼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3GPP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09:28 575次阅读

    华为发布全球首个基于R18 的5G-A商用版本Apollo

    版本的国际标准,承载着产业“挖掘新价值,探索新领域”的期望。华为Apollo版本引入R18最新技术,将推动5G高效演进和5G-A能力边界扩展,助力运营商从5G卓越迈向
    的头像 发表于 07-06 17:53 1874次阅读
    华为发布<b class='flag-5'>全球</b><b class='flag-5'>首个</b>基于R18 的<b class='flag-5'>5G</b>-A商用版本Apollo

    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畅能达科技实现散热技术重大突破!

    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畅能达科技实现散热技术重大突破 由 广东畅能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主研发的高热流密度散热相变封装基板,其散热性能远远超过现有的金刚石铝和金刚石铜。该技术可广泛运用
    发表于 05-29 14:39

    日本造出全球首个高速6G无线设备

    ,(业内认为6G通信能力将达到5G的10倍以上)时延缩短到5G的十分之一,在峰值速率、时延、流量密度、连接数密度、移动性、频谱效率、定位能力等方面显著远优于
    的头像 发表于 05-07 15:37 1125次阅读

    美格智能联合罗德与施瓦茨完成5G RedCap模组SRM813Q验证,推动5G轻量化全面商用

    智能5G RedCap模组SRM813Q的射频和吞吐量性能,展现了美格智能在无线通信模组领域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罗德与施瓦茨是全球领先的测试与测量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测试与测量、信息
    发表于 02-27 11:31

    Three Ireland携手爱立信推出5G SA网络

    近日,爱尔兰移动运营商Three Ireland与爱立信宣布,成功推出了该国首个5G独立组网(5G SA)网络。这一创新网络在初期阶段仅向部分企业客户提供试用机会,为企业充分利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5:43 68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