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智航(33.550, -1.27, -3.65%)在临床效果和价格上并不占优的产品,面临的推广难度只会越来越大,科创板退市制度随之成为了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时间回到2020年7月7日,国产手术机器人(11.420, -0.50, -4.19%)第一股天智航(688277.SH),在科创板上市。
那是天智航的高光时刻,开盘价70元,后续甚至最高冲到140元以上,相比于12元的发行价,上涨了10倍以上。
可惜,好景不常在。
2021年2月23日,天智航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公告显示,2020年1-12月营业总收入为1.3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40.7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5527.19万元。
对于这个业绩,资本市场应该说早有预期,股价是最好的晴雨表。
从最高点下来,已经跌去了接近75%。
作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第一股,股价却被二级市场打成骨折。
01 勉强的上市
天智航的科创板IPO,采用的是第二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天智航2019年的收入为2.29亿元,刚刚踩线不说,这2.29亿的收入背后,还大有故事。
2017 年 11 月国家工信部与卫健委发布《关于同意北京积水潭医院等 21 家牵头医院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的通知》,支持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医疗机构开展创新应用示中心。
牵头这一政策的积水潭医院,正是天智航的长期、深度合作单位。
在应用中心的实际推广过程中,天智航是唯一入选的生产企业,产品终端中标价格大部分在1000万以上。
截至2019年底,公司大部分产品销售收入都来源于该政策支持,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在上述政策支持下的销售数量分别为 2 台、16台和 31 台,收入占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13.57%、79.12%和 76.58%。
之所以能将收入冲到科创板IPO的门槛,该政策居功至伟。
2019年底,政策到期,企业回归市场竞争,2020年收入接近腰斩。
02 临床推广举步维艰
受产品普及、医保等因素的制约,公司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的行业接受度仍有待提高。
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收费要高于传统手术模式,且目前费用多数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需要完全由患者自行承担,业内流传的数据是仅开机费就要1-2万元。
招股书显示,公司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目前累计仅在72家医疗机构形成销售。但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仅在广东江门市纳入医保范围。
高昂的价格还不是唯一的障碍。
据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王军强于《中国医刊》发表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的优势和局限》一文,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还存在技术和使用方式方面的很多问题,亟待在临床研发和应用中不断解决。
03 研发人员流失
天智航在2019年制定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110名员工被列为激励对象,合计获得1882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5元,远远低于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如果行权成功可以获得数倍的溢价。
看上去皆大欢喜。
然而根据公司最新的公告,110名被激励的核心员工中,已经有25人因离职,对应的484万份激励期权已经被注销。
放着到手的巨额激励期权不要而离职,这是为什么呢?
具体答案外界无法知晓,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负面信号。
04 退市隐忧
未来医疗领域无疑是机器人技术的必争之地,眼下骨科巨头们纷纷入局,“机器人大战”已经打响。
一方面是国内外的骨科巨头都早有布局,正在先后切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是新兴的创业企业群雄并起,仅仅在2020年,国内成功拿到融资的骨科机器人创业企业就接近10家。
在这种态势下,天智航在临床效果和价格上并不占优的产品,面临的推广难度只会越来越大,科创板退市制度随之成为了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了若干退市条件,其中与天智航最为相关的一条是:“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天智航2020年的收入为1.36亿,净利润为负,距离上述标准只是一步之遥。
在未来几年,骨科手术机器人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在各路竞争对手的强力挤压之下,如何保证公司不触及退市风险,或许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原文标题: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的退市隐忧 临床推广举步维艰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天津机器人】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1文章
28501浏览量
207484 -
智能医疗
+关注
关注
27文章
1384浏览量
7452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