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虚拟局域网)和VxLAN(VirtualeXtentialLAN,虚拟可拓展局域网)进行探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VLAN和VxLAN这两个名字非常接近,不过其解决的问题范畴是不同。
纯物理的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是这种写死在电路里的拓扑结构不易修改,所能承载的业务需求也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通过软件化的方式来对网络拓扑进行改良,赋予其灵活性。
在设计物理网络拓扑时,很难把需求一一对应到拓扑设计中,即使花了大力气按业务需求或组织架构把网络搭建起来,未来也非常大概率需求会发生变化或组织架构发生变化。这时候如果单一依靠物理网络拓扑就太难为网络架构师了。
如上图所示,在网络搭建之初,通过交换机堆叠或级联方式形成了一个大的二层网络,里面包含了PCwitheth0-1~8共8个主机;后来业务需求发生了变化,同时为了安全和性能上的考虑,需要把这些连接在同一个二层网络的机器区分开来,比如把eth0-1,6,7,8划分为vlan-1子网,把eth0-2,3,4,5划分为vlan-2子网。当eth0-1发送讯息时,它首先向交换机获取节点列表,这时候交换机返回给它的是eth0-6,7,8三个节点,其他的eth0-2~5则不会返回;也就是说,虽然这8个节点是连接在同一个物理层面的二层交换机群,但是逻辑上已经被分成了两个交换机网络,即两个VLAN网络。
那么,如何让上图中展示的vlan-1中的机器与vlan-2中的节点互相通信呢?既然已经可以看做是两个分离的交换机网络了,必须通过设定IP并配置网关的方式才能让这两个子网里的节点连通。
从原理上,可以把VLAN中节点的互通按照同一个交换机互通和跨交换机互通分别讨论。
在一台未设置任何VLAN的二层交换机上,任何广播帧都会被转发给除接收端口外的所有其他端口(Flooding)。为了实现VLAN,
①我们可以写一个配置文件,直接告诉交换机哪些端口属于VLAN-1,哪些端口属于VLAN-2。如果交换机比较高级,
②我们还可以通过Mac地址、IP地址或其他用户信息来动态划分VLAN,告诉交换机根据挂载到端口的节点的某个信息来动态地调整哪些节点属于VLAN-1,哪些节点属于VLAN-2。
如果仅是同一个交换机,因为配置信息都写入了系统存储,决策哪个端口属于哪个VLAN是非常方便的。但是,一旦涉及到跨交换机,问题就变成了在多个大脑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信息的同步的问题。比如PCwitheth0-2向交换机-a询问vlan-2网络里的机器列表时,交换机-a除了要返回自己身上挂载的节点外,还需要告知交换机-b它期望得到vlan-2网络里的节点(而不是所有连通到交换机-b的节点)。换句话说,势必要通过某种方式把得到vlan-2网络里的节点而不是所有节点这个信息在各交换机之间同步,否则就谈不上vlan-2是虚拟局域网了。(题外话,此刻应该能感受到合作的首要条件是信息同步!!!)
进一步地,
①我们可以在每当多划分出一个VLAN网络时各交换机之间就多拉出一条线出来(通过交换机上的访问连接);比如在交换机-a与交换机-b之间拉起两条线,一条专门用于彼此获取vlan-1的节点列表,另一条专门用于彼此获取vlan-2的节点列表。这种方式对交换机的要求比较低,不过显然可扩展性低,试想如果我们此刻多了一个vlan-3网络,那岂不是还要再多拉一条线。因此有了另一种方式,
②通过汇聚链接(只需一条线)把各个交换机连通起来,在不同交换机间获取节点列表时只需把特定vlan的信息加上;比如交换机-a向交换机-b发请求前,在请求中添加一个标识,标明当前请求索要的是vlan-1的节点,当交换机-b接收到请求后,看到标识位是vlan-1,于是向所有的vlan-1中的节点发起广播,从而只给交换机-a传回vlan-1中的节点列表。
对于多台交换机之间的VLAN的实现,业界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协议:1)一个是IEEE802.1Q,俗称“DotOneQ”,是经过IEEE认证的对数据帧附加VLAN识别信息的协议;2)另一个是ISL(InterSwitchLink),是Cisco产品支持的一种与IEEE802.1Q类似的、用于在汇聚链路上附加VLAN信息的协议。(可以看出来为啥Cisco牛x了吧,有实力制定底层基础设施的协议!)具体协议的实现细节大家可以自行去搜索,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
十年前对云计算的论道,BAT三家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并且各家在各自的执念中成长与发展(基于此是否可以认为一个人未来变成什么样子与Ta能向前看多远有正相关的关系?);其实更早时间,Amazon已经发力在做云计算的产品并被业界视为典范了。那么什么是云计算呢?
假如我想自己搭建一个网站,于是随便到一家云计算平台(Amazon、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等)购买一台2CPU核1G内存的主机;云计算平台在我下单后马上就给了我一台云主机,而且CPU、内存、网络、磁盘等都是购物单子里填好的参数!我上线了网站以后,发现流量比较大,觉得有必要再扩一台主机来承载业务,于是又买了一台4CPU核8G内存的主机,交完钱立马就获得了另一个期望配置的云主机,CPU、内存、网络、磁盘都是预期的配置,尤其新机器的网络与我的第一台主机在同一个网段里,方便我让两台主机之间进行耦合。后来有一天,云计算平台电源故障,我的其中一个云主机正好在故障的物理机柜上面,云计算平台的运维第一时间联系到我,跟我说已经把我的云主机迁移到了另一个机房,理论上服务不会感知到,可能部分请求会出现超时。
上面描述的就是云计算的一种应用场景了。
云计算能够提供稳定的服务,给客户非常好的体验。不过云主机动态实例化并且能够几近零故障地在物理机上漂来漂去,它的网络该如何架构才能满足需求呢?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是通过虚拟技术实现的,那么可以画一张上图所示的架构图示意云计算中的网络架构;其中物理层就是《梦回课堂——重温基础网络拓扑原理》以及本文“网络虚拟技术——VLAN”涉及到的技术所在的层(虽然VLAN也是一种虚拟技术,不过它确实在物理层工作),虚拟层是云主机所在的层,也就是云计算平台给客户的交付物。
假如vm-1和vm-2是我申请到的两台云主机,从图上可以看到它们两个是运行在不同的宿主机上面的(前者在host-1上面,后者在host-2上面)。那么当vm-1上的服务想要访问vm-2上的服务的时候,网络应该怎么走呢?必然要基于物理网络来实现!也就是图中红色虚线所示意的网路:vm-1《=》host-1《=》交换机+路由器《=》host-3《=》vm-2。从图中还可以看到,vm-1的IP被分配为172.0.1.1/24,vm-2的IP被分配为172.0.1.2/24,假如这个时候host-1出现了故障,vm-1漂到了host-2到了vm-1‘的位置,网路变成了vm-1’《=》host-2《=》交换机+路由器《=》host-3《=》vm-2,但是为了保证云主机上服务的正常,需要保证vm-1‘的IP依然为172.0.1.1/24。
由上面的描述可以知道,在虚拟层里的云主机是感知不到物理层的存在的,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完整性;也就是说,上图(虚拟网络架构图)中的vm-1只能看到网路中存在一个vm-2,但是无法知道自己运行在哪一台宿主机上,更不知道宿主机在什么样的网络环境中。业界把能够满足这种网络需求的技术叫做overlay网络,而VxLAN是overlay网络的一种具体的技术实现,所以VxLAN也没什么神秘的。
不过既然物理层是透明的,那么虚拟层势必要在自己的层虚拟出交换机、路由器等基础设置,也就是上图中虚拟层基础设施层所包含的组件,从而保证虚拟层中的虚拟机集群正常工作。我们可以想象,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程实现。不过既然协议是分层的,那么我们可以参考OSI模型以及TCP/IP协议族的实现方式,给虚拟机之间的网络请求再封装一层VxLAN的协议来实现这一切。
如果对TCP/IP协议比较熟悉,从报文里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出来VxLAN的实现原理。这里我以虚拟网络架构图中vm-1与vm-2之间的通信为例描述一下数据封包的过程:1)vm-1向vm-2发起请求,由于二者在同一个虚拟网段中,因此vm-1与vm-2互相知道彼此的IP地址和MAC地址,因此原始请求(假设为A)中包含了这些信息。2)由于vm-1与vm-2是运行在虚拟层的云主机,其请求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底层的物理网络进行传输的,因此请求A是无法进行传递的;但为了实现信息传递,在请求A经过时,虚拟层基础设施层势必会去一个全局的表里查找vm-1与vm-2各自对应的宿主机信息,并根据这个信息以及宿主机具体的网络环境把请求A在物理层的网路“画”出来,给请求A封装一层VxLAN的协议,然后就抛给物理层去处理了。3)物理层根据VxLAN协议封装的信息把请求转发到对应的宿主机host-3,然后经过虚拟层基础设施层解包后,把请求A发给vm-2。vm-2回复vm-1时会走一遍相似的过程,如此vm-1与vm-2便实现了通信。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虚拟层基础设施层是VxLAN中的关键实现。如果我们抛开物理层的细节,把物理层抽象成为多台物理机,那么虚拟层基础设施层需要在这些物理机上面重新实现一套二层网络(交换机所在层)。同时由于这个网络需要整合所有物理机的资源,因此虚拟层基础设施层需要对所有的物理机拥有管理权限,至少有所有物理机的特定状态的知情权。
举个例子,当vm-1与vm-2添加到同一个网段的时候,理论上他们需要获取彼此的MAC信息,这个时候vm-1发起广播,这个时候就需要虚拟层基础设施层用“魔法”把广播的信息发送到vm-2去。更实际一点,假如这个时候虚拟层基础设施层还不知道该怎么传递信息,它将不得不给所有的物理机发送请求,遍历所有物理机上的所有虚拟机直到找到需要的所有虚拟机的列表为止(当然为了避免未来做重复的事情,或许会有缓存机制)。
再举个例子,由于虚拟机可能运行在任何一台物理机上面,因此虚拟层基础设施层中的网关需要有权限获取所有的物理机上的虚拟机信息,这样才能在对的时间把请求路由到对的虚拟机。这也隐含着另外一层信息,假如虚拟层基础设施层需要把虚拟层以及物理层的复杂拓扑结构保存起来,存储数据的地方应该是一个集中化的数据库(比如ETCD),这样的话它的性能及稳定性就要考虑了。
本文对VLAN和VxLAN技术进行了探究。VLAN技术的实现主要依托于交换机,在物理的二层网络上虚拟出逻辑上的二层网络;VxLAN技术则在物理的三层和四层网络上虚拟出逻辑上的二层网络。了解完这两个概念及其原理以后,后面再去探究Docker以及Kubernetes的网络模型应该就不难了。
责任编辑人:CC
-
VLAN
+关注
关注
1文章
279浏览量
35745 -
网络虚拟
+关注
关注
0文章
5浏览量
6629 -
VxLAN
+关注
关注
0文章
24浏览量
385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