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 3 月 15 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 ElevateBio 宣布完成了 5.25 亿美元 C 轮融资,本轮投资由 Matrix Capital Management、软银愿景基金二期和富达管理研究公司领投,MPM Capital、F2 Ventures、EcoR1 Capital 等原有投资方继续集结于此。
ElevateBio 将自己描述为 “一家专注于细胞和基因治疗细分赛道的生物技术公司”,正在推动和扩展一种 “不同寻常” 的商业模式 ——将细胞和基因疗法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商业化和规模化量产连接起来,它在其中扮演 “平台” 或者 “桥梁” 角色,不断剥离新公司独立运营。
ElevateBio 官宣称,本次所筹资金将用来继续支持其平台建设和剥离新公司上。
“我觉得这个模式非常好,这是一种‘技术投资孵化’的裂变式创业模式,类似于基于同一技术平台的不同应用方向,孵化出不同类型的公司。” 唐兴资本专注于医疗方向的投资经理秦毅对生辉说。
MPM 孵化而来,创始团队阵容豪华
“未来 30-50 年,哪项技术将会发生颠覆性变革”?David Hallal、Vikas Sinha、Mitchell H. Finer 等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
David Hallal 认为,细胞和基因疗法发展空间巨大,这个领域机遇无限,但是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Mitchell Finer 也认为,细胞和基因疗法的瓶颈之一在于 —— 规模化量产,比如说蓝鸟在入行 8-9 年后才建立了生产设施。
细胞和基因疗法领域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细胞和基因疗法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德勤发布的相关数据,全球细胞和基因疗法市场规模有望在 2025 年超过 119.6 亿美元;另一方面,该领域也存在生产、制造、递送等难题,技术仍有待取得突破。
基于这一考虑,他们决定成立一家专注于细胞、基因治疗细分赛道的生物技术组合公司 ——ElevateBio。该公司最初由美国著名生物医药风投 MPM Capital 孵化而来,2017 年成立以后一直处于隐匿模式中。自 2019 年 5 月以后,ElevateBio 已经筹集近 8.5 亿美元资金,成为该领域名副其实的新锐 “吸金王”。
(来源:生辉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不过,ElevateBio 并没有聚焦某种方法或某种疾病,而是将特别关注免疫疗法、再生医学或体内基因疗法。
其创始团队阵容豪华。首席执行官 David Hallal 在生物制药领域拥有近 30 年经验,曾是罕见病巨头 Alexion 的掌舵人,帮助 Alexion 从一家单一产品公司过渡到多产品组合公司;首席财务官 Vikas Sinha 在生命科学领域拥有超 25 年财务高管任职经验,在 Alexion 任职 11 年期间,Alexion 的市值从 6 亿美元增长到超过 300 亿美元;首席科学官 Mitchell H. Finer 是 MPM Capital 的执行合伙人,此前他是基因疗法先锋蓝鸟的 CSO。
图 | ElevateBio 创始团队,从左到右分别是 David Hallal、Vikas Sinha、Mitchell H. Finer(来源:ElevateBio 官网)
并非 CDMO,商业模式清晰
ElevateBio 官方宣称,正在以一种颠覆性的高效资本模式加速细胞、基因治疗的创新速度。
这种 “颠覆性” 模式在于,ElevateBio 并不是一个 “单纯” 的生物技术公司,研发和搭建专有生产管线,而更像是一个 “平台型” 公司,不断孵化该细分领域内不同的新公司。这种模式将专业团队、资源和资本整合在一起,与科学创始人、医疗中心和企业家们合作不断推出新公司。
具体来说,ElevateBio 集成并搭建完善的细胞、基因疗法技术平台、专家团队、基础设施,通过为科学创始人提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能力的服务,包括研发和制造团队、制造设施、药物开发和商业化专业知识。
在这种模式下,ElevateBio 剥离的 “公司们” 可以共享这些专业技术平台,和专业研发、临床开发、制造团队。这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资源的流通和共享,也解决了细胞、基因疗法领域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
一方面,ElevateBio 对于剥离的公司采取了 “集中式资源” 和 “中央研发平台” 策略,加快研发速率;另一方面,所选方向采用了 “中心辐射” 策略,包括成立基因编辑技术、细胞疗法、基因疗法公司。
而实现这些策略的底层技术在于其技术平台 ——BaseCamp,这是 ElevateBio 专注于研发、工艺开发和 cGMP 制造的子公司,为 ElevateBio 投资组合公司和部分战略合作伙伴提供细胞、基因专业技术支持,包括 cGMP、分析和质量控制实验室、蛋白质工程、病毒学和免疫学实验室。
图 | 技术平台 BaseCamp(来源:ElevateBio 官网)
提供技术、专家服务的 ElevateBio 是否可以看做是一家 CDMO 公司?
Mitchell H. Finer 曾这样描述 ElevateBio 的商业模式:“我们不是一家 CDMO 公司, 我们与战略合作伙伴互惠互利,为患者提供创新产品。”
基因、细胞疗法 CDMO—— 通过制造产品积累大量产品数据,然而生物制药公司却无法使用集中的数据;而 ElevateBio 所做的事情类似于把基于 CDMO 平台累计的数据实现技术、资源集中与共享。
自成立以来,ElevateBio 已经孵化剥离出了三家公司 —— 病毒特异性细胞疗法公司 Allovir,T 细胞疗法公司 HighPassBio 和基因编辑疗法公司 LifeEDIT Therapeutics,并与麻省总医院建立了 10 年的合作关系。ElevateBio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还有其他剥离出来的公司,但尚未公开披露。
“我们预计 BaseCamp 的设施能够容纳多个投资组合公司,我们的战略是成为这些投资组合公司的主要股权持有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持股比例会下降。因为,我们希望这些公司通过 IPO 上市,然后继续从专业团队、新成立公司中获益。” David Hallal 这样说。
“未来,中国完全有可能出现同类型的公司”
与 CDMO 不同,ElevateBio 可能更像是一家集投资、孵化与 CDMO 于一身的公司。
这也是秦毅非常看好其模式的原因:无论是资本模式,还是业务模式、组织结构及资源配置上,这种模式优势显著。
“从资本模式来看,这可以实现基于同一技术平台的多个应用方向并行发展,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从业务模式来看,这是一种‘自营式’新药研发 CRO/CDMO,与传统的 CRO/CDMO 相比,体系内部配合效率更高;从组织模式来看,这可以看作一种内部孵化的‘裂变式创业’,每一个创业公司都能够给予创始团队更多股权,也能够给到团队更大的激励和经营自主权,发展更有动力;从资源配置来看,其类似于‘中台’,共享技术和资源,可以实现更高的资源利用率。” 秦毅说。
秦毅继续补充道,这种 “内部分化” 发展的模式其实也适用于更多领域,只要是平台型技术都可以这样做。其实就是基于同一技术的不同应用方向,孵化出不同的公司,比如说根据 mRNA 设计、递送技术、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技术都可以剥离出新公司。
羿扬资本细胞和基因疗法赛道合伙人王斌同样看好这一模式。
“ElevateBio 的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技术、资源共享问题,有利于新兴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技术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成为常态,一种通用的平台技术在不同领域或同一领域的细分赛道上都会得到应用。” 王斌如是说。
国内是否可以复制这一模式?
王斌告诉生辉,羿扬资本正在其它领域布局类似的商业模式,将一种通用技术应用到不同领域,成立不同的项目。他认为这种模式肯定会在国内得到发展。
“与 Flagship Pioneering(FP)的孵化模式不同,这种模式更简单,更易复制,未来中国完全有可能出现同类型的公司。”秦毅说。(注:FP 是美国生命科学领域知名风投,通过 “疯狂但可行的” 点子孵化成立公司,至今已经创办、孵化了 108 家公司)
不过,九合创投的一位投资经理告诉生辉,细胞、基因疗法的研发速度不在于平台,而在于技术本身的突破,技术的突破方能真正提高研发速度。
责任编辑:lq
-
生物技术
+关注
关注
2文章
89浏览量
12674 -
基因
+关注
关注
0文章
95浏览量
17220
原文标题:2年获投8.5亿美元,Biotech公司「裂变式创业」成细胞和基因治疗赛道新玩法?
文章出处:【微信号:deeptechchina,微信公众号:deeptechchina】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