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新工艺的应用上不断探索研究,推动雷达迭代发展

MEMS 来源:MEMS 作者:MEMS 2021-03-26 10:01 次阅读

说起雷达的起源,要追溯到二战时期。

英德之间的不列颠空战,成为雷达大显身手的历史舞台,也拉开了雷达快速发展的序幕。

时至今日,雷达早已不再是军事领域的专利。随着科技进步,雷达在机载、舰载、星载、车载等各个领域大放异彩,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独门绝技

现代战争早已告别短兵相接、近距厮杀的冷兵器时代,作战距离超过肉眼可见的范围。能否在战斗中料敌于先、占据主动,决定着空战胜负。

为了在超视距作战中决胜千里之外,雷达系统成为战机的亲密战友,起到了关键作用。

之所以能够担此重任,是因为雷达有着独门绝技——能够快速发现、跟踪、截获目标,并在战斗中选择合适的武器进行攻击,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敌命中”,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世界上最早的雷达诞生于二战时期。当时,英国的“本土链”雷达投入使用,开创了雷达在军事领域应用的先河。

随后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战机为了躲避雷达探测不断升级。就像“矛”与“盾”之间的较量,为了在战斗中占得先机,设计师们在雷达领域也从未停止探索。

无线电研究的深入和制造工艺的进步为雷达的更新换代创造了可能。现代雷达的探测距离超过几百甚至上千公里,可以瞄准不同方向、不同目标,完成对多个目标的同时跟踪和攻击。

不仅如此,全天候、全天时的优点,使得雷达不论白天和黑夜都能探测远距离目标,且不受雾、云、雨等恶劣天气影响。雷达发射的独特波长,能够让千里之外的目标无所遁形,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那么,雷达是如何实现“看得远”“听得清”的呢?简单来说,雷达探测靠的是高性能发射系统和接收装置的密切配合。

当雷达开始探测时,雷达发射机便会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电磁波以天线为中心,向四周传播,就像池塘里丢了一颗石子,产生一圈圈波纹向外扩散。为了满足不同探测需求,雷达发射的波长也不尽相同。

当电磁波遇到被探测目标后,便会沿着目标的形状向各个方向反射,其中一部分返回到雷达方向,并被雷达天线捕获,形成回波信号

仅仅接收到回波信号还不够。众所周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磁场,就像人们经常使用的电视机、收音机会因为干扰出现“雪花屏”“吱吱声”一样,雷达的电磁波也会受到来自地面、空中等四面八方的电磁干扰,影响雷达的“听力”。

这种“杂波”的干扰,会让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在实际探测过程中,电磁波信号也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此时,雷达接收机将发挥作用。它能够将干扰信号过滤掉,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使回波信号变得清晰,并传递给处理机进行“翻译”。然后,目标的距离、飞行航迹、速度等一系列信息就能通过显示器呈现出来了。



进化之路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雷达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种类也越来越多。现代巨型雷达直径超过百米,微型雷达却只有指甲盖大小,它们的应用领域也不尽相同。

虽然形状各异,雷达的工作原理却大致相同:靠电磁波的发射和回波来实现探测功能。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电磁波的探测之旅却一路坎坷。如何减少“杂波”干扰、提高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推动着一代代雷达设计师进行艰难的探索。

早在19世纪末,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帮助人类叩开了电磁理论的大门。随后,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提出了无线电在远距离探测方面的潜力。

战争的爆发刺激了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使很多曾经概念性的设计理念得到实际应用。

事实上,雷达的最初发明来自于人类的“无心插柳”。193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瓦特团队希望把无线电波作为一种攻击武器用来摧毁德军飞机,但很快便得到了失败的结论。

意外的是,他们发现通过测量从机身反射回来的无线电回声长短,可以得知飞机的飞行方向和距离。同年,该团队为英国空军带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世界上第一部雷达研制成功。

雷达的横空出世,让英国人在空战中占尽优势。当时,英国军队在海岸线上架设了大型雷达天线,其提供的探测信息帮助英军拦截了不少德军轰炸机。雷达在实战运用中的大获成功,使得设计师们萌生了把雷达装上飞机的想法。

1937年,英国“安森”号飞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台机载雷达。3年后,装备在“英俊战士”战斗机上的机载雷达在空战中首次使用并崭露头角。

受到雷达技术限制,这时期的雷达探测距离只有几公里。由于位于机身外部的“犄角”天线体积庞大,影响飞机机动,雷达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早期雷达采用普通脉冲体制,探测能力较弱,尤其是下视探测时,微弱的目标回波信号几乎被淹没在杂波中,从而失去对目标的探测能力。这种探测方式很快被历史淘汰。

20世纪60年代,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研制成功并逐渐投入使用。它克服了早期雷达的缺陷,具有下视功能,抗干扰能力强,在三代机上普遍应用。

这种机械式雷达通过旋转天线进行扫描,发射单一波束,即靠“身体转动”来带动“眼睛”探测。空战中,随着战机速度提高、数量增多,设计师发现,机械扫描方法速度慢,极易跟丢目标,多目标跟踪时更是“力不从心”。同时,由于发射机只有1个,一旦损坏,整部雷达也会失效,可靠性难以保证。

于是,采用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应运而生,并经历了无源到有源的发展。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把整部发射机分散到数以千计的收发组件上。即使一个收发组件损坏,也不会影响整部雷达工作。这种雷达天线类似于蜻蜓的“复眼”,不仅实现了“身体”能动,“眼球”也能动,还可以瞄准不同方向、不同目标,同时进行跟踪。

不仅如此,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雷达能够同时实现对空、对地探测等多种功能。作用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隐身性能好、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势,使其成为战机上科技含量最高、技术最复杂的装置之一,也成为衡量战机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尖端工艺

作为战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雷达最重要的性能之一便是要保证探测的准确性。

要保证准确性,电磁波的发射、接收、信号转换等一系列步骤,必须绝对可靠、畅通无阻。

在机载雷达的众多组成部件中,雷达天线承担着发射无线电波的工作,天线精度决定着雷达的探测任务能否精准完成。

以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为例,其天线由数以千计的收发组件组成,是该雷达的核心部件之一。为了适应雷达的探测需要,一些收发组件的横向尺寸必须控制在毫米大小,相当于一张微型SIM卡的尺寸,这给设计师带来了不少难题。

经过多年研究,设计师终于找到一种微组装技术——采用微焊接等工艺技术将各种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和微型化元气组件组装在高密度多层互联基板上,形成高级微电子组件,这种操作如同在蝉翼上绣花。

“微”技术却有高科技,收发组件从制造到顺利装机并投入使用需要经过重重考验:

第一步是选材,给收发组件一副“好身板”。别看收发组件的体积小,内部却集成了多种精密芯片。所以,作为多芯片和芯片间布线连接的基板选择就尤为重要。

为了满足不同需求,收发组件采用由多种基板混合的组成方式,以达到高密度小体积组装效果、减小传输损耗等方面要求。

第二步是组装,将各种芯片组装在基板上。这种芯片组装技术集合了超声波清洗、共晶焊接、粘接、金丝超声键合等环节,是微组装工艺中的重要一环。

步骤看似简单,组装环境、工具选择、精度控制、时间把控等指标要求却非常苛刻。实际操作甚至要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其中,键合工艺是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步骤之一。

所谓键合,即用比头发丝还细的金线,将芯片与外部电路联通。这种工艺通过针尖的超声震动,使得金线与焊盘形成分子间连接达到微焊接目的。资料显示,1克黄金可拉出10微米直径、661米长的金线,相当于头发丝的八分之一,细到早已超过了肉眼识别范围。

第三步是封装,即对完成组装的收发组件进行保护,作为精密电子部件,收发组件对封装要求非常“挑剔”。随着技术发展和工艺优化,先进的封装技术能够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水汽等微型颗粒进入模块内部造成污染,从而保证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完成一系列工序后,装机完毕的雷达还需要进行信号、功率、灵敏度等几十种参数测试,以满足其在边搜索边跟踪、边搜索边测距、截获、格斗等多种战斗状态下正常运转。

近年来,科研人员始终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上不断探索研究,推动雷达迭代发展。未来,随着更多先进技术的投入使用,雷达的应用范围和探测能力也将变得越来越强大。

责任编辑:l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探测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05

    浏览量

    20328
  • 雷达
    +关注

    关注

    50

    文章

    2905

    浏览量

    117382
  • 电磁波
    +关注

    关注

    21

    文章

    1444

    浏览量

    53761
  • 雷达系统
    +关注

    关注

    6

    文章

    243

    浏览量

    28651

原文标题:雷达,让战鹰变得“耳聪目明”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激光锡球焊接,vcm音圈马达的全新工艺应用

    清晰的拍摄体验。一、传统焊锡工艺的局限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元器件日益微型化,人们对产品的高精度、高密度及高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激光焊锡工艺出现之前,传统
    的头像 发表于 10-15 16:24 245次阅读
    激光锡球焊接,vcm音圈马达的全<b class='flag-5'>新工艺</b>应用

    英锐恩科技引领微控制器MCU技术创新,赋能多元化应用!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贴合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同时,英锐恩还致力于推动MCU技术的持续进步,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展望未来,英锐恩科技将继续秉承“创新、卓越、共赢
    发表于 09-29 13:40

    risc-v的发展历史

    RISC-V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06年左右,当时David Patterson和其他研究者开始探索创建一个开放和可扩展的指令集架构(ISA)。以下是RISC-V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发表于 07-29 17:20

    国产FPGA的发展前景是什么?

    、国产替代加速 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国产FPGA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促进了国产FPGA厂商的快速发展。 市场需求推动
    发表于 07-29 17:04

    三星公布最新工艺路线图

    : 1. **新节点和技术进展**:三星宣布了两个新的尖端节点——SF2Z 和 SF4U。SF2Z 是一种2nm工艺,采用背面电源输送网络(BSPDN)技术,这种技术将电源轨置于晶圆背面,以提高功率、性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6-17 15:33 354次阅读
    三星公布最<b class='flag-5'>新工艺</b>路线图

    蓝牙模块的不同版本迭代发展与技术趋势

    、医疗、穿戴式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趋势,以及如何通过具体案例推动相关行业的创新发展。 蓝牙模块的版本迭代与主要改进点 蓝牙1.0与1.2版本 蓝牙1.0版本作为蓝牙技术的起点,其数据传输速率约在748~810kb/s之间,但由于受到
    的头像 发表于 06-14 16:05 464次阅读

    AMD与台积电联手推动先进工艺发展

    展望未来,台积电正通过多个方向推动半导体行业持续发展:包括硅光子学的研发、与DRAM厂商在HBM领域的深度合作以及探索将3D堆叠技术应用于晶体管层级的CFET晶体管结构等。
    的头像 发表于 04-29 15:59 325次阅读

    超声波焊接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与发展优势

    超声波焊接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焊接方式,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波焊接技术也将不断升级和完善,进一步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此外,随着新材料、新工艺不断
    的头像 发表于 03-29 10:13 3992次阅读
    超声波焊接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与<b class='flag-5'>发展</b>优势

    英诺激光:光伏业务进展顺利,消费电子业务以创新工艺提升竞争力

    而在消费电子业务上, 英诺激光强调以激光器为主导, 配合激光模组发展。得益于市场复苏、国产化替代及借助创新工艺推动技术渗透率提高, 预计激光器业务仍能保持国内领军地位
    的头像 发表于 03-01 09:28 600次阅读

    萨科微推出SL40T120FL系列IGBT单管和CMOS运算放大器SLA333等产品

    深圳市萨科微半导体有限公司一直研究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推出新产品,驱动公司不断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2-28 16:18 641次阅读
    萨科微推出SL40T120FL系列IGBT单管和CMOS运算放大器SLA333等产品

    半导体封装工艺研究分析

    控,能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细节上规避常规问题发生;再从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提出半导体封装工艺面临的挑战,建议把工作重心放在半导体封装工艺质量控制方面,要对其要点内容全面掌握,才可有效提升半导体封装
    的头像 发表于 02-25 11:58 978次阅读
    半导体封装<b class='flag-5'>工艺</b>的<b class='flag-5'>研究</b>分析

    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坚持创新,壮大发展动力引擎

    不断涌现出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与新设备,以及备受追捧的国产手机与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皆显现了广东对创新的聚焦及决心。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09:35 401次阅读

    DOH新工艺技术助力提升功率器件性能及使用寿命

    DOH新工艺技术助力提升功率器件性能及使用寿命
    的头像 发表于 01-11 10:00 573次阅读
    DOH<b class='flag-5'>新工艺</b>技术助力提升功率器件性能及使用寿命

    罗德与施瓦茨和恩智浦合作推动汽车雷达发展

    罗德与施瓦茨(以下简称R&S)的R&S RTS雷达测试解决方案验证了恩智浦半导体的下一代雷达传感器参考设计的性能。双方的合作推动汽车雷达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1-05 12:30 840次阅读

    主轴之奥秘:探索主轴的定义、作用与应用?|深圳恒兴隆机电a

    物进化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观察不同物种的主轴结构,科学家可以推测出生物体的进化历程。这一部分将介绍一些生物进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示主轴在演化中的影响。五、主轴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主轴
    发表于 12-11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