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EMICON China 2021同期举行的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上,半导体产业链中来自代工、设备、软件等领域的几位高管,就业内高度关切的半导体供应链问题展开了探讨。
集微网消息,疫情让全球经济衰退,疫情又让数字化应用以人们始料未及之势进入大众生活,推动了半导体全行业2020年达到7%-8%的高成长,更让随后的供应链短缺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期毕马威发布的一份针对全球半导体公司156名高管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多数高管预计,2021年公司收入将继续增长,并表示实施增长计划是他们未来三年的首要战略任务;领土主义(诸如中西方领土争端)、供应链中断是其目前的主要担忧;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适应地缘政治变化和其他中断将是他们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
在SEMICON China 2021同期举行的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上,半导体产业链中来自代工、设备、软件等领域的几位高管,就业内高度关切的半导体供应链问题展开了探讨。
产业链缺货潮,与本土供应链安全如何破局?
今年1月,本田、大众、福特等车企纷纷宣布由于芯片供应不足而减产或关停部分工厂,随后,手机、面板等消费电子行业也面临缺芯的情况,整个半导体供应链的上中下游都受到影响。在半导体市场走向设计与代工分工合作的几十年里,产能周期性的紧张是行业的常态,而这次,产业链中各个环节都因为疫情的冲击而失算了。
主持人中芯国际资深副总裁,中芯北方总经理,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董事长张昕表示,去年五月在中芯国际的董事会上他就认为,中芯国际要放开建设产能,到2025年要再建40万片12英寸月产能,而近一年内市场的表现也验证了这个需求。
“现在大家最头痛的事情是代工厂需要加紧去建设,目前的短缺是真实的,而且今年明年都将会是短缺的局面。希望国内的代工厂会加快扩产的计划,防止缺芯的局面进一步的恶化。”士兰微电子副董事长,半导体制造事业总部总裁范伟宏无奈地说。
而导致缺芯背后的原因,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执行委员会主席赵晋荣认为是由于各种新兴应用对半导体的需求与日俱增。包括计算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存储需求指数级增长、新能源市场对功率半导体的需求以及智能互连应用对MEMS等产品的需求都在大规模增长,这些应用的背后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的支持。
爱发科商贸(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爱发科(苏州)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秉君补充说,去年疫情爆发以后引发了半导体市场的短缺,对需求的预计不足导致供应跟不上。很多国内外的厂商供应链体系都发生了变化,也面临着交期、产能不足的问题。他认为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本土很多企业都要扩产、买设备,但是人才缺乏的问题被忽视了,不管是高端的人才,操作工还是装机人员都是不足的。
“半导体设备的短缺,实际上是零部件的短缺。在半导体制程中某些设备需求量很多,可能有很多家厂商去做,而有些设备需求量则很少,这种设备需要的特定的零部件需求也很少,市场规模支撑不了很多厂商,全球可能就一家供应商。”赵晋荣指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半导体产业链必然是一个全球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未来也需要更深入发展和合作。”
他还表示,半导体工艺的革新在于设备的革新,而设备的革新在于零部件的革新,需要一些原理性和基础性的革新和创新,需要很深的底蕴和技术。国外在基础技术的研究方面形成了很强的研发实力和综合实力,当需求突然转变的时候,让他扩产很难,让中国企业在短期内就做出来更难。因此供应短缺不是短时间的紧急措施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更长远的计划。“半导体整体市场还是要继续发展的,作为国内产业链的培养,可能还是需要企业从更基础的研究开始做起,慢慢成长。”
至于人才问题,赵晋荣则强调中国不缺集成电路人才,而是行业缺乏竞争力,不能把全球的人才网罗到这个行业里来,很多相关专业的人才可能都去了互联网等更高薪的领域。
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晖由于疫情原因在美国通过连线方式参与了讨论,他赞同了赵晋荣的观点,表示对设备厂商来说,一些核心零部件还真是一个不太容易做的事,就算做出来,也不是马上就能用,要经过长期的测试,因此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需要时间、耐心、人才和金钱。他以日本当年存储产业为例,DRAM的兴盛带动了日本整体半导体产业链的繁荣,韩国产业链虽然没有日本这么突出但是也是同样如此。因此中国半导体产业要继续发展,半导体设备一定要成长起来。
“国内供应链建设一步一步来,但是还是需要开放合作的心态。包括设备和零部件不能说只是供应国内市场,从长期来看我们还是要面向全球市场,面向全球竞争的。”王晖强调,“至于差距目前肯定是有的,就算日本DRAM产业起来的时候,日本设备厂商也是有差距的,后来也壮大了。我想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尊重IP和保护IP,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创新和差异化。相信十年后,中国的半导体设备一定会走向全世界,实现设备、产业链的全球化。”
“现在国内这么重视本土供应链的发展,强调自主可控、安全可控,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安全’问题是由于非市场因素引起的‘不安全’,从供需关系的角度不存在这个问题。要解决它,首先还是要呼吁半导体产业链坚持国家化,谁能不可能一家通吃。”华海清科总经理张国铭指出,“其次,是本地化,创造一个内资外资企业同等的市场机会,同时做好专利保护体系,让全球最好的产业链都到中国来落地,产业的发展也会加速。如果合作伙伴都在国外,是非常影响我们的发展速度的。最后才是国产化,即使所有的零部件产业链都在国内本地化了,也不意味着供应链就是安全的。尽管需要一定过程,但是我们一定有一部分企业能够走向国际,未来整个产业链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天这种非市场因素应该就会减少。因此我们的国产企业,一定要立足于本地发展、走向国际,才能真正实现产业链的安全。”
工业软件是相对没有那么被关注的领域,“然而现在我们的12英寸生产线中的MES系统等管控软件全是国外的,也是容易被卡脖子的一个领域。”上扬软件(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吕凌志解释,例如在一个晶圆生产线中,MES系统主要负责生产管理和调度执行,控制包括物料、设备、人员、流程和环境在内的所有资源,其通过对工厂的信息共享与流程自动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与良率,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管理的目的。光刻机之于晶圆制造非常重要,但MES系统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光刻机,因为MES系统一旦宕机,整个工厂将全部停运,1小时将损失上千万元。
半导体投资热潮的机遇和警示
近两年在国产替代趋势推动下,中国半导体投资热情空前高涨,改变了以往因产业重资产、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而乏人问津的局面。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中国VC/PE投资半导体的项目345个,融资规模达到711.3亿元,同期暴涨了150%。科创板的问世,也从资本市场角度大力推动了行业发展。
但是在热潮的背后,我们是否也应该警惕产业过热而引发的虚假项目和泡沫等负面效应?
对此,在论坛致辞中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叶甜春指出,近两年半导体产业投资热情空前高涨,投资机构雨后春笋般纷纷瞄准半导体领域,但是仍然缺少专业的投资,很多投资机构不可避免地陷入资本的投机性与逐利性。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沈伟国在圆桌讨论前的演讲中也表示,集成电路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并非简单的砸钱就可以发展,违反当地禀赋优势的“遍地开花”思维不可取。
范伟宏认为,现在国内半导体产业不缺钱,缺的是专业的投资,现在过热的投资对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是也深受其害。他将半导体产业发展比喻为一个人的成长,在各种新应用的推动下这个“人”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各种各样的市场需求就像各种各样的营养,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资金,以及各种社会投资机构大力支持又带来更多的“补品”,“而补品吃多了,也会有生命危险;不科学的锻炼,也会对人体造成负面的效果。因此半导体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来进行投资,就像专业的人来指导你该补充什么营养,怎么科学健身。”他强调。
“如果不是非常专业的人来指导如何进行半导体投资,如何去增强、应该增强哪些领域,可能就造成重复投资等乱象,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思。”范伟宏指出。
王晖表示,中国半导体投资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黄金期。但是近几年不管是代工厂、设备,出现了很多一窝蜂的投资,不小心就会血本无归。“这个产业需要长期投资,也很专业,需要看这个被投资者的团队,核心技术,成长潜力等等。需要遵循行业的发展规律来投,也希望被投企业拿到钱以后,好好利用资金用于企业发展。”
赵晋荣则表示,现在主要的投资重点都在设备上,对核心零部件的关注不够重视,实际上每一代核心零部件都影响了一代系统的发挥。以前产业搞不起来可以找理由说没钱,现在没有这个借口了,缺的是对一项技术的长期坚守,而越是难的领域,越是需要几十年的攻坚。因此他也经常建议投资界人士,投资基金、监管行业真的不能有短期行为,投进去一两年就希望有如何如何的回报。“希望整个产业链能真正地合作起来,不管规模再小的公司,只有真正地在技术系统上有很大的提升,相信会发展的很快。因此也要重视基础技术的投资。”
作为一家外资设备企业,杨秉君有着不同的感受。他表示,爱发科在过去十几年里,在中国投了约15家公司,因为在投建自己在大陆的工厂时,发现缺乏配套的供应链,就花了近10年的时间,在中国本土培养了将近150家的供应链体系企业。“最难的时候是把日本供应商一家一家请过来,但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产业链环境的时候会有很多顾虑,包括技术是不是会泄露,产业、资金政策会不会变等等。”他指出,“因此在国内做投资的人要弄清楚彼此的诉求点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技术、产品引进中国来。”
他还补充说,外资在被引入中国的时候,认为自己有技术方面的优越性,还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等落地了,可能在享受政策方面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也赞成说‘本土化’,而不是强调‘国产化’,也就是说不管是外资企业,还是国内的企业,只要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是有贡献的,愿意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努力把这个产业做好的,那我们从投资、政策的角度,就应该给予平等的支持。”
最后有嘉宾提问,在国产替代的过程中,如何既用国产设备,又不耽误代工厂的建设进度?
范伟宏首先强调,欢迎国产设备进入生产线,但是需要现做好评估,不能有安全问题。但是对于没有经过量产验证的设备,代工厂要使用的话确实会有疑虑。“现在士兰的做法是,首先不能放在该投资的产线去,但是接下来可能会用,所以可以在现有的线上做demo,完成了验证后下一次就能变成我们的供应商。我们现在就是利用这种时间差的办法,否则线上有产品的需求,直接上会有风险。”
张昕补充说,扶持国产设备的路径,对中芯而言就是扶持战略供应商,谁是战略供应商,就扶植谁;谁使产业链享受到产业红利,谁就是我们的战略供应商。
正如叶甜春所指出的,中国本土装备与材料企业规模较小,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稍弱,呼吁国内小微企业进行并购需要投资机构与企业共同努力,而这是中国未来几年尤其需要的。大企业则需要维护品质控制与服务,保证研发的持续性。
责任编辑:lq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7290浏览量
218087 -
中芯国际
+关注
关注
27文章
1418浏览量
65333 -
供应链
+关注
关注
3文章
1671浏览量
38870
原文标题:【芯观点】缺芯、供应链安全和投资热潮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如何发展?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eb0fee55925b,微信公众号:半导体投资联盟】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