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十六年,中国再次挖掘三星堆,截止 3 月 21 日,现已出土 500 余件文物,其中包括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
说起三星堆,最著名的的文物莫过于青铜大立人。工作人员使用动作捕捉、虚拟跟踪、实时渲染等技术,给大立人做了三维动画。
据悉,这是中国目前出土最大的远古青铜人立像,俗称青铜大立人,是全球同时期体积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绝世珍品。
他身高 172 厘米、头冠(帽子)高 10 厘米、底座高 80 厘米、整体高 262 厘米、重约 180 公斤,长着高鼻粗眉和宽嘴巴,双手呈握持状,两只眼睛呈菱形,长着一对招风耳,耳垂上还有耳洞,头后还有发际线。
对于他手里握的到底是什么,至今没有定论,有专家认为握的是玉琮,也有学者认为是象牙。
他的上衣有三层,分别是单臂式短衣、半袖式短衣、窄臂式长衣,内衣像一件燕尾服,直垂到脚踝,衣服上有龙和蝉的纹饰。
关于他的身份,有专家认为是巫师,也有专家认为是古蜀国的国王。
3D 打印硅胶膜首次应用于文物提取
考古中,工作人员使用 3D 打印硅胶膜来包裹文物,就像罩了一层外衣。据介绍,这也是相关技术首次应用在考古中。
通过 3D 打印技术,工作人员可通过数字化扫描方式,根据铜尊的尺寸打印出一个 3D 打印膜,在 3D 打印膜之外用硅胶做一个外罩,套在铜尊上之后、再灌进去石膏,可很好地保护文物。
据悉,使用 3D 打印膜,比使用薄膜或软布的效果更好,而且这种保护膜具备粘性。
在考古发掘中,工作人员还首次使用了方舱和防护服,这是因为人体会携带部分现代微生物和细菌,使用方舱和防护服能较好地保护文物。
在 4 号坑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玉琮,来源地可能是中原地区商王国。提取出的玉琮被送往现场微痕物应急保护室进行观察,文保人员使用超景深显微镜,以查看玉琮表面是否有病变状态,比如是否有裂纹等,此外还要观察玉琮上含有纹饰的部分,并通过拍照为其采集原始信息。
据悉,超景深显微镜不是普通的显微镜,它可将物体放大几十倍到几千倍。使用普通显微镜去观察表面凹凸不平的文物,很难进行全面观察,而使用超景深显微镜能以微米为单位,拍摄若干张不同水平面的照片,然后将这些照片叠合在一起,形成一张各个高度都比较清晰的图像,从而为后续修复提供第一手资料。
据介绍,玉琮是良渚文明时代的先人发明的,随后扩散到黄河中游。在尧舜禹时期,已经有高级墓葬使用玉琮。
重量级文物:金面具
金面具是本次出土的重量级文物,本次发掘的面具虽然只有半张,但也足够让人惊喜,宽度约 23 厘米,高度约为 28 厘米,无需任何支撑就能独自立起来。
通过初步修复,金面具的初步轮廓已经具备,从成色上来讲,其金含量在 85% 左右,银含量在 13%-14% 左右,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杂质。
而面具之所以能呈现出“blingbling”的感觉,是因为后期抛光做得比较好,这说明三四千年前的工匠们已经掌握了锤冶和抛光技术。在成分分析上,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分析,可准确掌握成分配比。
据专家介绍,获悉准确的金银配比,可给后期修复提供关于柔软度的建议。而且当前面具是被砸碎的状态,必须知道金银含量,才可以进行矫形。
此前刚挖掘出来的金面具,被碾压得很厉害,鼻孔里面也有很多土,因此要进行清理,清理的过程中还不能碰坏金面具的褶皱,因为这些褶皱可能牵扯到纹饰。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青铜器
在 3 号坑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数十件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保存相对完整,造型也很精美。其中有一个造型格外奇特的青铜器,它像一个铜坛,外表却是“从未见过”的样子。
它像是一个坐着的人,头部尚未被挖掘出,但是身材比例非常夸张,手臂和手指都非常修长,并且手臂上有纹身装饰,两只脚卷曲着,样子“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其下有一个底座,底座上有几层装饰,上面缠绕着铜丝。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首次在同类出土文物上看到铜丝,目前看只是起到装饰作用。
本次还集中发现了 100 多根象牙,其中有一些小件象牙制品,有的上面刻有云雷纹。为保护这些象牙制品,它们在出土后就被包裹起来做保湿处理。
此外,在考古坑的黑色灰烬中,工作人员还提取到了丝绸制品残留物,这说明古蜀国也是“中国古代丝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在 6 号坑中,还挖掘出一个木箱,这个木箱和坑的宽度一致,已经被严重碳化,未来专家将通过检测,去研究这口箱子曾经装过的物品。
至今还未发现里面有人骨或者兽骨,最近专家将对其进行丝蛋白检测,届时即可判定这口箱子曾经装过的物品。
多技术、多手段加持
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告诉媒体,1986 年的那次考古是在特殊背景下进行的抢救性考古,无论是经费和技术都比较缺欠。三十五年后,再次进行考古挖掘,不仅经费充足,高科技也一一到位。
据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此次考古发掘设置了专门的分析检测室,还配备了激光共振拉曼光谱仪、X光衍射仪、扫描电镜、三维扫描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可对文物进行检测分析,还可给修复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还搭建了操作平台,使考古发掘可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比如本次考古馆内现场湿度可达 80% 以上,这样能很好地保护文物和现场,还可防止外边吹进来孢子,导致在坑里形成苔藓影响考古挖掘。
其次,在现场建设了六个科技文物保护实验室,重要的信息便可被记录下来,且能得到及时保护。
挖掘现场还使用“天鹰座”有线索道摄像机,该摄像机在挖掘直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据了解,该摄像机还曾在 2019 年国庆大阅兵直播中立过功劳。
发掘中,考古人员全部在吊篮上进行,这是专为本次发掘做的吊篮,不用进坑,悬空就可进行操作。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告诉媒体,1986 年的发掘基本只使用了碳 14 测年技术。而本次发掘中,除使用碳 14 测年、有机物保护技术之外,还采用了玉石器保护、铜器保护等多项科技手段。
另外,还在考古现场几公里之外建成了三星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本次新出土的文物也将成为第一批展出新品,这些新品也将在文物修复馆进行保护处理和修复研究。
在人员配置上也堪称豪华,该考古团队由一百多位来自 33 家的科研院所组成,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他们的专长囊括文物保护技术、体质人类学、动物学、植物学、环境学、冶金学、地质学、化学、材料学等多学科。
据了解,三星堆古遗址坐落在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为 12 平方千米,它有着 5000 至 3000 年历史,被称为“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它的发现昭示了长江流域跟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于中华文明的母体,因此也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博物馆党组书记、常务副馆长朱家可,此前也曾对媒体表示:“三星堆遗址现在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将运用新的数字技术来展示三星堆所衍生的文化,描绘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古蜀国图景。”
朱家可还表示,“最近已经成功建立了第一个开放式的文物修复馆,将文物的修复工作展示给观众看。大概在今年四月份,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将对外开放,在这里可以看到文物的修复过程。”
原文标题:三星堆再次开挖,3D 打印硅胶膜首次应用于文物提取,X光衍射仪、超景深显微镜等高科技齐上阵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DeepTech深科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
3D打印
+关注
关注
26文章
3544浏览量
108889
原文标题:三星堆再次开挖,3D 打印硅胶膜首次应用于文物提取,X光衍射仪、超景深显微镜等高科技齐上阵
文章出处:【微信号:deeptechchina,微信公众号:deeptechchina】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