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探讨根据人体肌肉、神经、组织、器官的细胞活动产生微弱的电现象这一理论依据设计一种便携式身体健康状况诊治仪。该设计方案包括诊治仪的电路原理设计、元件选型与调试的全过程。
一、健康诊治仪原理与使用
该诊治仪使用一个探针在身体相关穴位探测,通过相关穴位有“刺痛”感觉判断身体某器官是否存在病变,并能在“治疗”状态下进行辅助治疗。
使用时,首先调节测试治疗电流。相对固定于一个探针,捏在手上或者专门制作一个柔软的“耳塞型”探针套,将其套上后塞在耳朵里,然后用另一探针放在“少阳穴”,并调节电路中的可调电位器使电流增大,直到测试者有明显的刺痛感为止。此时测试治疗电流已调节完毕。然后,将“少阳穴”处的探针在体表其他部位滑动。当接触到穴位时,由于电阻低,高频振荡电路开始起振,扬声器发出“啸叫”,如果内脏器官有病变,则对应的穴位处电导率会大幅度升高,高频振荡电路中流过“大”电流,此时,不仅扬声器声音变尖,而且感受“大”电流的穴位处及耳朵处均会有针扎般“刺痛”感,这一点即为一个阳性点。根据穴位分布图(见表1),即可得知身体的哪一个器官的健康状况不佳。
二、电路原理
根据人体穴位的电导率较周围皮肤低的特性。利用高频振荡电路,辅以一些外围电路,再增加两个小型探针与人体接触,即可构成“疾病诊治”电路。该电路最基本部分是一个间歇振荡器,它的振荡频率由“固定探针”与“穴探针”之间的电阻控制,如图l所示。
该电路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定时器555及其外围电路构成的定时电路、由R0~R2、C1~C4、VQ1及高频变压器T构成的高频振荡电路。定时电路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在此不详细介绍。以下简单介绍高频振荡电路。
当开关K1闭合,K2置于位置2时,电路处于诊断状态。电源首先分别对电容C1、C3充电,当C1、C3的阳极电位到达相应电位时,VQ1导通;此时C2充电,C1开始放电。当C2充电到一定电位时,VQ1截止,C2、C3通过高频变压器T开始放电,同时电源再次对电容C1、C3充电,VQ1再次导通。由于C2、C3的充放电,在高频变压器的副边会耦合出高频电流,通过C4、R0经两个探针流人人体。当两个探针与人体非穴位皮肤接触时,探针问呈现较大的阻值,流过电流较小,人体无“刺痛”感觉。当探针与穴位相结合时,“固定探针”与“穴探针”之间的电阻显着下降,流经人体的振荡电流显着加大。“固定探针”与“穴探针”问的电阻越低,振荡频率就越高,振荡电流就越大,刺痛感觉就越强。根据刺痛感觉的强弱及穴位的位置来判断身体相应器官是否存在病变。
治疗时,开关K2置于位置1,探针接触相应穴位,高频电流经探索流人人体.反复刺激相应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从原理图看出,此时,定时器555工作,其作用确定刺激穴位的时间。定时时间每到达一次,即为刺激一个“疗程”。
三、元件选型与调试
此疾病诊治电路并不复杂,但元件选型和调试却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如何使电路在人体穴位处开始起振?如何在病变穴位处产生针扎感觉?这些是排除误诊的关键。笔者经过反复实验,终于确定电路中各元件的最合适的参数。为了适用于不同的人及不同的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周围环境温度、湿度、不同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不同等),电路中专门配置了一只可调电阻,以调节电路电流大小。VQ1选用9013,也可用3DG6,3DGl2A等小功率高频三极管,其他三极管全部使用9014,或3AX21,3AX31。变压器采用V309型或其他型号的晶体管收音机用输出变压器,扬声器的尺寸越小越好,一般采用20~30 mm直径的永磁型扬声器或直接使用蜂鸣器。用一根直径约为10~15 mm,长10 mm的铜管加耳套作“固定探针”。用万用表笔大小的金属笔杆作为“穴探针”,注意“穴探针”外要有绝缘套,以便诊断者手握。电阻、电容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其标称值与图中标定值相对应即可。
责任编辑:gt
-
电源
+关注
关注
184文章
17715浏览量
250100 -
变压器
+关注
关注
159文章
7472浏览量
135223 -
定时器
+关注
关注
23文章
3247浏览量
11476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