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报道)“海思目前设计的任何芯片都无法生产,而其本身在华为是芯片设计部门,并不是盈利公司,因此华为对其本身也没有盈利诉求。”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华为2021全球分析师大会回答记者问题。
他相信,只要海思队伍还在,继续做芯片方面的研究,为未来做开发和积累,总有一天还是能解决当前困境。
徐直军在分析师大会上还分享了2020年华为业绩。华为2020年销售收入89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3.2%。
徐直军表示,2021年,华为依然面对挑战,包括美国对华为的制裁、疫情的反复、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华为而言,需要优化产业组合,增强产业组合韧性。
海思埋头自研IP,沉淀技术
由于美国的制裁,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自2020年9月15日后便不能为华为生产芯片,不论5nm,7nm 手机芯片或是16nm,28nm(包括海思自研的TWS 耳机蓝牙芯片),都会被禁止生产。
对于华为海思团队的近况,3月31日下午华为在深圳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情况,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海思团队仍然稳定。
在4月12日的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直言海思目前所设计的芯片都没有办法生产,而华为对海思的定位不是盈利部门,因此其将会继续养着海思,继续做芯片设计方面的研究,直到突破困境。
有一名芯片设计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华为海思芯片方面应对制裁的手段还是有不少的,包括大海思外售,或者联合国内企业建造一条不受美国限制的生产线,又或者等待国内半导体生态成熟。多点组合,寻求突破。”
“海思内部有细分部门,根据用到的工艺节点和产品定位来划分,有的部门受影响较小,而有一些部门影响较大。”该芯片设计人员表示。
有海思内部人士张俊(化名)透露,海思把原来设计芯片的2020应届生直接调岗了,大部分去了计算产品线那边。“海思业务收缩是肯定的了,麒麟芯片部门2020年7月份以后入职的新员工也将被调岗。”张俊告诉记者。
不过张俊指出,目前海思团队的核心力量仍然稳定,其只是根据业务量把部分应届新生或者新员工调离去受制裁影响不大的业务,而原来团队的核心骨干力量仍在做着关键的基础IP研发。
“预计未来这些年,海思员工的工作量将会更加繁重,而收入也有可能一定的降低,原因在于美国制裁下,将会导致以往很多外购的IP需要自身重新设计,短期工作量会加大,不过这对于员工来说也是令自身能力提高的机会。”张俊道出原因。
制裁对海思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业务量下降也必然带来一定的内部人士变动,而且薪酬职级上升变慢,工作量反而会增加,这个不能否认。
可是从员工角度来看,在海思里面工作依然是能够获得不俗的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前景的最好选择,“只要公司愿意继续与我签约,我就继续干!”张俊表达出了海思大部分员工的心声。
在华为公司层面,徐直军也表达了继续支持和“供养”海思的决心。即使海思这几年的业务大幅下滑,可是依靠着华为在其它方面的收入和体量,维持着海思的运营不会有大的问题。
此外正好趁着这机会埋头自研IP,做平台优化,把研发成果和经验沉淀下来,等待突围的机会。
2020年,受限于美国禁令,华为手机面临无芯可用,荣耀品牌由此分拆、独立。
可是查看华为2020年的财务,华为消费者业务2020年仍取得4829亿元收入,实现了同比3.3%的增长。当中主要得益于PC、平板等产品销量快速增长,抵消了手机销量下降的影响。
“搭载鸿蒙系统的全场景IoT设备会成为2021年华为新的增长点。”一名华为经销商梁明(化名)表示。
华为消费者业务仍然坚持“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其会聚焦手机这个“1”,重点发掘“8”(平板、PC、穿戴、HD、AI音箱、耳机、VR、车机)和“N”(泛IoT)的增长潜力。
由于芯片不能生产,华为依靠着库存来维持手机业务,其不能向市场大量供货。梁明告诉记者:“有很多热门机型都没有货可卖,如Mate 40系列便长期缺货。”不过有众多经销商转而向客户推荐华为的智能生态产品,如智能手表、PC、平板等。
“去年消费者业务增速没有达到预期。之前华为的终端业务一直高歌猛进,而去年由于供应的问题,手机的销售受到了影响,销售是下滑的。”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消费者业务增速放缓,主要是来自供应问题。
根据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的数据,今年一月,剥离荣耀后的华为,在国内的出货量仅仅位列第四。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2021年,华为的全球出货量,甚至将无法进入前五,被归入“其他”之列。
图源:Couterpoint
在Counterpoint最新统计下,2021年2月,华为的全球市场份额仅剩下4%,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以往华为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是加上荣耀一起计算的。当荣耀拆分后,芯片依然紧缺,华为必须有计划放量,这样才能保持自身在旗舰手机市场的声量和热度。
从消费者业务来看,尽管手机出货量下跌了,但2020年华为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50%达到4350万台,位居全球第三、国内第一。此外包括PC、平板等产品销量也同比增长了65%,胡厚崑指出这部分抵消了手机销量下降的影响。
胡厚崑指出,今年供应形势依然不太明朗,很难预测手机业务会有什么变化,但原计划要推的旗舰机型不会变。言下之意,P50系列甚至下半年的Mate 50系列也已经在计划中,相信仍然会搭载麒麟9000芯片,并且首次用上鸿蒙系统。
在接下来的时间,华为仍然相信其旗舰高端手机会保持一定的领先。此外华为消费者业务不仅有手机,也有其他消费品,其一直打造全场景的体验。
鸿蒙系统是构建全场景生态的软件关键,其是一个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在大屏、车机等领域已经开始使用,也将会在今年登录到手机上。胡厚崑透露,已经有20多家硬件厂商和200多家软件厂商参与到鸿蒙系统的相关研发合作中。
“相信华为以手机为为主的业务结构会发生一定变化,保住手机的根,以ICT连接技术为基础,依靠鸿蒙系统的发展,逐渐构筑起PC、手环、智慧屏等多个IoT全场景生态。”梁明提出自己的见解。
期待全球恢复产业链合作
2021年华为两大业务方向没有改变:一是聚焦ICT基础设施,扮演好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使能者;二是聚焦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华为仍然受困于美国制裁禁令,其也呼吁全球产业合作能够重新恢复。
胡厚崑表示,过去两年,华为为了应对制裁,投了相当多的资源,采购芯片以应对客户的需要,尤其是TO B用户需要的芯片库存。他指出,基于全球合作的产业链形势,依然会是产业主流,华为会坚持开放合作和创新。
对于目前半导体供应链失序导致缺货的情况,徐直军认为当下芯片缺货和价格上涨,源于半导体供应链去全球化,带来全球芯片产业成本增高。
过去三年时间,美国对华为实施了三轮的制裁,持续影响和伤害都非常大。制裁不单对华为产生伤害,同时也对全球半导体产生了影响,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性能,让更多国家和个体考虑半导体供应链安全问题。比如,欧洲等多国都在采取措施提高半导体自主性。美国制裁造成所有企业从“希望实现零库存”,变为如今恐慌下都囤货备货,造成供应链紧张。
徐直军认为,当下芯片代工涨价,未来几年(芯片、电子产品)涨价是可预期的事情。制裁正在演变成全球、全行业供应短缺问题,未来造成新的经济危机还未可知。
目前全球汽车芯片短缺问题,表面上看是疫情导致供求关系失衡所致,而更内在的原因其实在于全球供应链的体系稳定正在被逐步蚕食。“未来有可能割裂为美国体系和非美国体系的两套供应链,当然这是大家都不愿看见的局面。”集微咨询高级分析师陈跃楠分析。
因此,未来供应链是否能够改善,仍然取决于国际芯片产业链的合作修复,恢复全球产业链合作才是本质所在。
责任编辑:lq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7367浏览量
218753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6文章
34437浏览量
251754 -
数字化
+关注
关注
8文章
8740浏览量
61782
原文标题:华为后禁令时期:海思芯无法生产,手机衰退鸿蒙IoT上位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eb0fee55925b,微信公众号:半导体投资联盟】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