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世纪博弈的序幕已经拉开,在半导体业外有围堵、内有倒逼的形势下,一切看似按下了“快进键”。
集微网消息,一场世纪博弈的序幕已经拉开,在半导体业外有围堵、内有倒逼的形势下,一切看似按下了“快进键”。
自2020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投票通过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以来,众多高等学府为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相继迈出重大步伐。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清华大学于2020年10月投票通过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4月22日,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成立。
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势在必行
19世纪2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经济体系》中用“踢开梯子”来形容先进国家对后起国家的技术和经济压制。这一思路可诠释今日的芯片之战。
美作为芯片技术的发源地,主导着游戏规则的制定,其他玩家只能唯其马首是瞻。因此无论听上去多么霸道和荒谬,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各种“制裁”和“禁令”总是屡试不爽。
当下摆在中国IC业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可持续“造芯”的基础上,逐步赢得在全球产业分工制衡的能力,并抢先布局未来?显然,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培养本土IC业人才是根本,人才是解决我国集成电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关键,是产业创新的第一要素,而这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程。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人才严重短缺,据预计,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当前人才缺口在20万人以上。而且,不仅缺少复合型创新人才和骨干技术人才,更缺少领军人才。
随着摩尔定律进入极限,半导体业进入到一个依靠新材料、新封装工艺、新架构等创新来取得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在大国博弈业已进入到“芯片持久战”之际,集成电路学科建设亦要“升级”与时俱进。而传统集成电路作为二级学科的“体量”已难以适应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晋级”为一级学科之后,才能够将集成电路知识体系化和系统化,也才有利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
有学者直言,这相当于从一个“县”(二级学科)升级为一个“市”(一级学科),无论是科研经费、师资配比、专项申请、招生名额等都是按照一级学科进行配置的,以往在这些方面受到诸多限制的问题将大为改观。在成为一级学科后,也可根据产业需求设置更为垂直的二级学科,灵活对接价值需求。
而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率先垂范可谓众望所归。
实力作证,清华大学在半导体业的积淀深厚,成就斐然。自1956年设立电介质及半导体专业,清华大学在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上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据统计,该校迄今在集成电路领域已累计培养本科生4000人以上、硕士生3000人以上、博士生500人以上,近五年超七成毕业生进入了集成电路产业和科研一线。
据统计,由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校友创立的较为知名的芯片公司多达27家。2019年中国IC设计前十强中,“清华系”芯片公司就占据4个席位。这些企业从国家大基金和A股融资超千亿元,缔造出超过6000亿元市值的清华芯片圈。
两大主线
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理念与目标与清华大学一贯的情怀与担当相匹配,致力于破解当前“卡脖子”难题,同时让未来不再被“卡脖子”。
体现在实施方面,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两大主线是学科交叉、产教融合。
有集成电路学院老师提到,因集成电路学科以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为基础,涉及电子信息、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等相关工程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具备深厚的理论背景和鲜明的工程特点。因而,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将发挥所长,重视基础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的理论培养,将与相关院系成立交叉研究中心,比如EDA与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与材料等,探索“1+N”联合机制,进行交叉性的关键技术培养,实现完整覆盖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体系。
针对半导体业大学生能力和企业真正所需人才之间存在断层、不对口不匹配的顽疾,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也在拓展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关于产教融合模式,清华大学将着力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做一些引领性的探索,并将联合产业链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通过联合培养、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产教融合。
对应于人才培养方面,据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介绍,将以高层次型研究生与博士人才培养为主,设立工学和工程学位,同时还将融合开展专项型人才培养工作。其中,研究生将有一年时间在优秀企业实习的机会,让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结合。
更重要的是,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建设内容将紧扣“卡脖子”环节,致力于解决EDA、可重构计算、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等核心问题。
集成电路人才强,集成电路产业才强。集成电路人才质量决定了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的地位,随着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成立,可以预见,这座全球一流学府必将进一步融合相关优势学科,围绕集成电路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加快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填补我国芯片人才缺口,助力中国“芯”突破做出更大贡献。
需要意识到的是,中美科技竞争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无论是科技博弈、人才竞争还是金融竞争,各方面的竞争绝对不是三五年就能见分晓的,这是一个关乎未来我国能走多远、能站到多高位置上的一个极其长远的战略,亦将是未来的常态。
套用梁启超先生“少年强则国强”的话,在高科技实力代表着国力的“芯”时代,IC人才强则国强。
责任编辑:lq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3文章
50300浏览量
421389 -
集成电路
+关注
关注
5379文章
11340浏览量
360608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6928浏览量
215368
原文标题:【芯观点】破解IC高端人才短缺之痛 清华“芯片学院”探索新范式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eb0fee55925b,微信公众号:半导体投资联盟】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