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鸣档一般都标有二极管标志,因其本身是一个电压上限近3V的恒流电源,所以能签别出不同二极管的导通电压.
早期的数字表恒流输出0.5mA,报警门坎定在0.1V,低于它即视为短路。现在调低至0.05Ⅴ以下,电流也加至1mA。
比如测量某二极管时,用正负表笔分别搭接到二极管的正负极上,若此时仪表显示632,即可说明这个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632mⅤ约为0.6Ⅴ。如果显示电压接近或等于0Ⅴ,同时蜂鸣器响起,说明这支二极管已击穿,PN结处于短路状态。
由于这个档位在测到短路时蜂鸣器会响起,表上的红色LED指示灯也不停的闪亮,所以也很适合测试电器是否短路。用它测短路要比电阻档方便得多。不需要看仪表的显示参数,只要听到蜂鸣器发声,即可认定为短路。
但有一点应该了解清楚,所谓短路并不等于0Ω,有的万用表蜂鸣档在被测电阻低于30多Ω就会发声,也有的是70几Ω。若用它来测电阻只能说明电阻值是否低于这一数值,并不能测到具体阻值更不能判断电阻好坏。因为蜂鸣档显示的只是电压,并非电阻的欧姆数。
责任编辑:YYX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相关推荐
的电池是否充足,表笔是否完好无损。 3. 设置测量模式 根据需要测量的参数,旋转万用表的旋钮到相应的测量模式。例如,测量电压时,选择“V”档位;测量电流时,选择“A”档位;测量电阻时,选择“Ω”档位。 4. 连接表笔 将红色表笔(正极
发表于 12-03 15:14
•1813次阅读
在电子工程和维修领域,万用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够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多种电气参数。根据显示方式的不同,万用表可以分为数字万用表和模拟万用表
发表于 11-01 10:20
•848次阅读
万用表是一种多功能的测量工具,可以用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在测量功放芯片的好坏时,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其输入、输出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来进行判
发表于 09-29 16:59
•2792次阅读
万用表测电阻通常需要断电。这是因为通电状态下,电路中的电流和其他元件可能会对电阻的测量值产生影响,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具体来说,在测量电阻时
发表于 09-15 11:27
•2102次阅读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位器的好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发表于 09-15 11:23
•1.9w次阅读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容的好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一、使用电容档直接测量 如果万用表具有电容测量功能(通常标记为“μF”或“F”
发表于 09-06 10:00
•4341次阅读
万用表是一种多功能的电子测量工具,它可以用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多种电气参数。热敏电阻是一种温度敏感的电阻器,其电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
发表于 09-06 09:17
•1278次阅读
运行。 一、万用表的基本原理 万用表是一种多功能的电子测量仪器,可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多种参数。在检查二相电机时,我们主要使用万用表的电阻
发表于 07-19 10:57
•6908次阅读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机好坏是一种常见的电机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判断电机是否正常工作。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机好坏,包括测量前的准备、测量方
发表于 07-17 09:10
•6432次阅读
万用表是电工常用的测量工具,可以用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软启动器是一种用于电动机启动的设备,可以减少电动机启动时的电流冲击,延长电动机的使用寿命。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万用表判断
发表于 06-18 16:12
•3658次阅读
电容是电子电路中的重要元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对于电容的检测和测试显得尤为重要。数字万用表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子测量工具,可以方便地测量电容的数值和判断其性能。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数字
发表于 05-30 15:07
•3956次阅读
万用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测量工具,可以用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多种参数。在电路板上检测元器件的好坏时,万用表的使用非常关键。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万
发表于 05-29 15:36
•4269次阅读
首先,将万用表与待测电阻连接。通常,万用表会有两个插孔,一个是电压测量插孔(COM),另一个是电流/电阻测量插孔(VΩmA)。将黑表笔插在COM插孔,红表笔插在VΩmA插孔。
发表于 05-08 17:16
•3049次阅读
万用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测量工具,可用于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电学参数。在使用万用表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蜂鸣
发表于 03-08 17:12
•7621次阅读
万用表测电压用哪个档 万用表是一种常用的电路测量工具,可以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参数。当我们使用万用表
发表于 02-20 16:06
•4386次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