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东物流”)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上市公开发售价每股40.36港元,若不行使超额配股权,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241.13亿港元。上市首日开盘价46.05港元/股,较发行价40.36港元上涨 14.1%,总市值约为2805亿港元。 京东仓配一体物流体系从“自给自足”到“改革开放”再到“全面开放”,用了10年:
2007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决定自建物流,当时投入重金在内部被称作“运营体系”,支持京东商城的业务,彼时这一模式饱受争议;
2012年正式注册物流公司;
2016年11月,京东物流才以独立品牌形象示人;
2017年4月25日,京东物流集团正式成立,全面对外开放。
这一模式,此前在文章《京东物流IPO,能否改写“止不住的亏损”?》已做梳理与分析,如今,京东物流运营超过1000个仓库,仓储总面积超过2100万平方米。服务范围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地区、城镇和人口,全球可触达超过220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32个“亚洲一号”大型智能仓库,位于上海的亚洲一号仓,在旺季每天能够处理超过130万笔订单。
在这其中,智能化设备与系统功不可没。 在上市仪式现场有十位“敲锣人”,其中包括被誉为京东物流“人机CP”技术代表的六轴协作机械臂。在京东物流,除了有24万一线员工,还有一个机器人家族,他们与一线员工组成了一个“新工种”:人机CP。六轴协作机械臂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京东物流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物流科技驱动行业向前的重要代表。 有了凝聚着创新科技的物流机器人的加持,不仅减轻了一线员工的劳动压力、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帮助员工提升技能,让每个一线员工都能成为智能物流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敲锣人”还有两位京东物流的合作伙伴。其中之一是斯凯奇中国、东南亚、韩国首席执行官陈伟利,斯凯奇与京东物流的合作起始于2019年,双方在仓储网络规划与系统自动化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结合产品属性和需求变化,形成了中心仓加全渠道区域性仓库的一体化方案,全面提升库存周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规划升级后,斯凯奇的加权平均履约成本减少了11%,其在中国的加权平均交付时间减少了约5小时。
另外一位合作伙伴是雀巢大中华区供应链及采购高级副总裁董明,五年来,双方在实现仓配一体化业务落地的同时,不断深化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并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入仓到出库、运输、配送、回收等整个链条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2020年,双方联合打造的大型智能化仓配中心落地天津,仓库作业效率大幅度提升,仅在扫码喷码环节的操作速度提升160%。
2021年,京东物流站上新的起点,随着体量的增大,京东物流对自身物流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的需求也在增强,这将进一步促进京东物流对上游智能仓储物流设备的需求释放,此外京东物流的在仓储物流系统自动化方面的经验也将对外传递出更多的价值,助力更多企业提升效率。值得期待这家物流领域的巨头创造更多新故事。
编辑:jq
-
物流
+关注
关注
1文章
237浏览量
18009 -
机械臂
+关注
关注
12文章
506浏览量
24447 -
物流机器人
+关注
关注
1文章
80浏览量
10028 -
智能仓库
+关注
关注
1文章
24浏览量
5627
原文标题:【拓斯达 | 特写】从“敲锣人”看京东物流IPO后的“新谋略”
文章出处:【微信号:gaogongrobot,微信公众号:高工机器人】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