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段子,某年轻网友提问,“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可以拆卸的手机电池呢?”
相信不少人看到这个问题都会会心一笑,真是时光飞逝,可拆卸手机电池竟然也已成为了时代的鸿沟。不过,这样一个看似玩笑的提问,此刻正成为需要汽车领域严肃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时代正在进入万物智联的前夜,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车联网的发展趋势已成为近年来汽车行业的指挥棒:无论新老车企,都在围绕新能源智能汽车集中发力。于是,能源供给方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无法跳过的议题。
未来的汽车电池,究竟该采取过去手机可拆卸电池的“换电模式”,还是该采取当前智能手机不可拆卸电池的“充电模式”?别急,咱们接着往下看。
在充电式电动汽车正式进入消费者视野之前,车企们其实也探究过换电式汽车的可行性。但如今的汽车市场表明,充电式汽车似乎才是新能源时代的“标准答案”。
早期的测试中,换电式汽车存在许多弊端。对供应商来说,建造换电站需要的投资很大,换电站存储电池所需要的空间也大,不适合大规模铺开建设;对消费者来说,频繁更换电池不仅存在一定的操作安全风险,反复拆卸本身也会对汽车的机械结构造成一定磨损,降低汽车的使用寿命。
但如今的充电模式,其表现也很难说完美。最新数据统计,我国电动汽车的充电桩比约为1:3,距离1:1,即一车一桩的理想状态还有不小差距,消费者很容易陷入全程找电桩的困境,充电设施的基础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就换电模式和充电模式,对消费者而言,能够直观感受到最明显的差别,那便是能源供给时间。如果电池可拆卸,用户仅需几分钟更换电池,就可以让没电的汽车“满血复活”,而充电的话,则要等待数个小时才能充满;但若是从长途驾驶和出行便利性考虑,充电模式显示是最好的选择,毕竟谁也不想拿个特大号备用电池出门。究竟哪种方式最好,还真不能轻易下结论。
正是基于这些现实背景,尽管当前充电模式已成主流,但政策与车企并未真正放弃换电模式。2020年,换电站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北汽、蔚来、威马等企业都在计划推出换电服务,换电模式正在重新成为热点。
换电式汽车近年来被反复提及,其实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面对不同的电池模式,汽车行业不同于手机,它给出的真正答案其实是“全部都要!”
如果能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各自优势,这对用户来说其实才更重要。
换电模式适合运营场景,比如说出租车。这类车型对能源补给有着高效、高频次的要求,换电模式更能满足这些场景的需要。同理,物流运输用到的重卡这类车型也适合换电模式,它们本身电池容量较大,充电模式实在影响它们的运营效率,此时就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换电模式的优势。换电模式不仅能减少驾驶员的等待时间,最重要的是能更快速地服务客户的出行和货物运输,而不用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充电上。
而充电模式适合个人用户,针对普通消费者,车企往往会强调个性化业务,推出不同系列的品牌,打造多样化的产品线,这些差异化发展导致不同车型、不同品牌电池、接口、机械结构都会不同。所以换电模式不太适合,并且日常的通勤不追求长续航里程,使用强度也不高,换电模式对个人用户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反而是充电模式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更经济实用,性价比也更高。
而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阶段,由于个人用户才是车企聚焦的重心,这也就导致了当前充电模式成为主流模式。至于换电模式,则还需更多的发展时间,需要车企对电池标准、统一接口、电池安全设计和兼容性上形成广泛的共识,共同推动行业的标准化制订。
总而言之,对汽车行业来说,充换电模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一选择,消费者的具体场景需求才应该是电池模式趋势决定的关键。
如今的手机领域,充电模式可以说彻底取代了换电模式的存在,这是由智能设备本身的特点以及市场的追求所决定的。汽车本身更为复杂,市场也更加强调不同需求的多样化。因此,“为什么不发明可拆卸电池”这个梗,或许永远不会出现在汽车领域吧。
责任编辑:haq
-
电动汽车
+关注
关注
155文章
11940浏览量
230466 -
充电
+关注
关注
22文章
1303浏览量
94465 -
新能源汽车
+关注
关注
141文章
10410浏览量
99256 -
电池
+关注
关注
84文章
10460浏览量
129004
原文标题:【洞见芯趋势】充电还是换电,谁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文章出处:【微信号:大联大,微信公众号:大联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