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分析影响红外探测器降温时间的相关因素

MEMS 来源:《红外》 作者:魏威,李艳红,郭 2021-07-04 09:11 次阅读

引言

响应红外辐射的光伏锑化铟探测器需要在低温下工作,以降低热噪声并提高探测率。因此,该探测器需要与制冷器配合工作。红外制导的战术导弹除了对探测器的性能和尺寸有要求,对其降温时间也有严格的要求。降温时间一般要求在几秒到几十秒之间。有时会由于探测器的降温时间过长而限制武器系统整体战术指标的提高。因此,实现探测器的快速降温对整个武器系统非常重要。

目前,采用锥形冷指结构的探测器的降温时间一直处于8~10 s范围内。为了缩短降温时间,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分析。本文通过分析探测器的结构列出了影响探测器降温时间的相关因素,然后对其中几个因素逐个进行了降温时间对比试验,最终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并为后续的降温时间改进工作提供了参考。

1、探测器结构分析

图1所示为采用锥形冷指结构的探测器杜瓦内部结构。其中,制冷器与冷指耦合;冷台与锥形冷指焊接在一起;框架和芯片直接粘接在冷台上,并通过键合丝与外部进行电学连接;测温二极管粘接在框架上。

poYBAGDhC6CAJ8TgAACAyzMLrCE746.jpg

图1 锥形微杜瓦探测器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将杜瓦冷台以上的各个部件作为一个整体。它通过制冷器来提供冷量。同时存在从外壳向冷台部件方向(沿冷指和引线)的热传导,另外还有其与杜瓦外壳之间的气体和辐射传热。由于杜瓦内部为超高真空环境,气体传热部分占比太小,可以不予考虑。上述沿引线和冷指的固体传热以及辐射传热共同构成了杜瓦的动态热损耗。

影响探测器降温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大体分为三个方向:杜瓦、制冷器以及两者耦合在一起后的换热效率。本文主要针对杜瓦内部的冷台部分热容、杜瓦热耗以及冷台各零件间的热阻进行结构和工艺改进。另外还通过调整制冷器喷液口到杜瓦冷台的距离来影响杜瓦和制冷器的换热效率,从而进行降温时间试验分析。

所有试验均采用锥形微杜瓦结构,并将杜瓦的测温二极管降温至95 K的时长作为探测器降温时间来进行数据分析。

2、试验与结果分析

2.1 降热容试验

表1列出了目前结构的探测器冷台各部分热容的计算结果。目前冷台部分的热容为116.57 J,其中冷屏和框架部分的占比最大。根据表1中的数据,计划通过降低框架厚度、缩小滤光片、在保证视场角不变的基础上减小冷屏尺寸以及减少冷屏隔板来降低冷台部分的热容。按照这个思路,减薄框架并设计了缩小尺寸的锥形冷屏(见图2)。

表1 目前结构探测器各部分的热容

f8ece142-db5f-11eb-9e57-12bb97331649.jpg

在键合金丝和粘接剂保持原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对两种不同热容状态的探测器进行了降温时间测试(结果见表2)。通过对比表2中的试验数据可知,降低框架和冷屏的热容明显缩短了探测器的降温时间,并且时间缩短与热容降低的比例接近,两者呈现明显的对应关系。

pYYBAGDhC86AY_TMAABiu3Ct-tE222.jpg

图2 柱形冷屏与锥形冷屏结构对比的示意图

表2 改进前后探测器的热容降幅与降温时间对比

f923c73e-db5f-11eb-9e57-12bb97331649.jpg

表3 原杜瓦各部分的热耗及占比

f92db67c-db5f-11eb-9e57-12bb97331649.jpg

表4 样品实测热耗

f93579d4-db5f-11eb-9e57-12bb97331649.jpg

2.2 降热耗试验

杜瓦的热耗主要包括沿冷指及引线方向的固体传热、冷屏与窗座之间的辐射传热以及滤光片与窗片之间的辐射传热。表3列出了原杜瓦各部分热耗的计算结果及占比。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冷指热耗和引线热耗。所以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受结构整体尺寸的限制,冷指的形状和尺寸已经确定,并且已经选用热导率较低的材料,因此冷指方面已经没有余地来降低组件的热耗。而从引线方面来看,原状态采用的是导热率较高的金丝,所以通过更换铂铱丝来降低组件的整体热耗。

在其它技术状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一组不同热耗状态探测器的降温对比试验验证了降低热耗对降温时间的影响。表4列出了两种样品的实测热耗。其中,原状态采用金丝,改进状态采用铂铱丝。

由表4中的数据可知,采用铂铱丝方案时,杜瓦的热耗降幅超过30%。但是对两种状态进行降温时间测试后发现,改进状态的降温时间只比原状态缩短了1s左右。因此,对于这种锥形微杜瓦结构而言,降低杜瓦的热耗对缩短降温时间有积极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2.3 提升粘接剂导热系数试验

为了验证更换导热系数更高的粘接剂对降温时间的影响,我们又进行了一组降温时间对比试验。

目前冷台以上的粘接工序包括芯片与冷台粘接、二极管粘接、框架与冷台粘接以及冷屏与框架粘接。采用的1#粘接剂的导热系数为0.8 W/(m∙K)。在其他技术状态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导热系数为1.5 W/(m∙K)的2#粘接剂来替代1#粘接剂,并对替代前后的探测器降温时间进行对比测试。改进后的降温时间缩短了将近1s。因此,采用高导热率的粘接剂对缩短降温时间有积极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2.4 调整制冷器喷液口到杜瓦冷台的距离

根据相关理论以及工程方面积累的经验可知,制冷器与冷台之间的热交换效率直接影响探测器的制冷到温速率。通过特制杜瓦观察到制冷器节流孔喷出气体的液化情况,并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气体节流的液化速度极快,基本上不到1s即可观察到有液体出现,2s左右就可以稳定出液;

(2)液柱喷射至冷台中心位置,然后向四周扩散。

图3 液柱喷射位置图

制冷器与探测器的锥形冷指装配在一起后,喷液口位于制冷器的顶端。喷液口与探测器冷台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喷液口到探测器冷台的距离基本等于锥形冷指上端柱形部分的长度。为了验证喷液口到探测器冷台的不同距离对探测器制冷到温速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组对比试验。采用同一个探测器,首先装配正常制冷器,然后再换装喷液口加长的制冷器。分别对两者进行降温时间测试,并记录两种状态的到温时间数据(见表5)。

pYYBAGDhC_WANnI4AABz9U3JTAw072.jpg

图4 制冷器喷液口与探测器之间的相对位置

表5 不同喷液距离探测器的降温时间对比

f9963ed6-db5f-11eb-9e57-12bb97331649.jpg

由表5中的数据可知,喷液口到探测器冷台的距离与探测器的降温时间关系密切。采用氮气进行测试时,测试结果差别较大:喷液口与冷台的距离为5~6 mm时无法到温,而距离为6 mm时16 s可以到温。采用氩气进行测试时,两种状态差别不大,但喷液口加长时快了将近1s。因此,喷液口到冷台的距离较长对制冷器与探测器之间的换热效率不利,适当减小该距离有助于缩短探测器的降温时间。

3、小结

通过分析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在不考虑制冷器的情况下,冷台部分的热容、杜瓦的动态热损耗、粘接剂的导热效率以及制冷器喷液口到冷台的距离等因素对探测器的降温时间都有影响。但对于降温时间一般在10 s以内的锥形金属杜瓦来说,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冷台部分的热容,其次是制冷器与杜瓦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改善其它因素也能缩短探测器的降温时间,但效果不明显。下一步将着重研究冷台不同表面状态对换热效率的影响,以期进一步缩短降温时间。

责任编辑:lq6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红外探测器
    +关注

    关注

    5

    文章

    287

    浏览量

    18048
  • 降温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

    浏览量

    7520

原文标题:红外探测器降温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特点和安装使用要求

    被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采用被动红外方式,以达到安保报警功能的探测器。其特点和安装使用要求如下: 特点 被动接收红外辐射 :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11:43 522次阅读

    被动红外探测器接线方法

    被动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简称PIR)是一种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检测人体移动的传感。它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商场等场所的安全监控系统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11:40 373次阅读

    被动红外探测器与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原理比较

    被动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 PIR)和主动红外探测器(Active Infrared Detector, AID)是两种常见的安全监控设备,它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11:38 850次阅读

    被动红外探测器和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区别

    被动红外探测器和主动红外探测器是两种常见的安全监控设备,它们在防盗、监控、边界防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两种探测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检测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11:35 858次阅读

    产品推荐|有线双幕帘被动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
    SASDSAS
    发布于 :2024年08月30日 21:56:06

    LoRa人体红外探测器的原理

    LoRa人体活动红外探测器IDM-ET14款高可靠性的探测人体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基于LoRa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低电压显示,防拆报警以
    的头像 发表于 08-20 15:27 309次阅读
    LoRa人体<b class='flag-5'>红外</b><b class='flag-5'>探测器</b>的原理

    VirtualLab:通用探测器

    探测器是否使用傍轴近似来计算电磁场的附加分量。(见:傍轴假设) 相互关联模式求和? 如果激活此选项,则在执行任何进一步演化或输出之前,将对相关模式进行求和。它提供了三个求和选项: 探测器窗口
    发表于 08-06 15:20

    探索红外热成像探测器的基础原理

    红外热成像探测器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秘。红外热成像探测器:神奇的热能揭示者红外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6:06 759次阅读
    探索<b class='flag-5'>红外</b>热成像<b class='flag-5'>探测器</b>的基础原理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敏感材料

    ,并将这种无形的辐射转化成我们可以分析和研究的电信号。你是否想过,是什么使红外探测器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呢?答案就是敏感材料。敏感材料是红外探测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6-27 17:24 390次阅读
    非制冷<b class='flag-5'>红外</b><b class='flag-5'>探测器</b>的敏感材料

    红外探测器封装秘籍:高可靠性键合工艺全解析

    红外探测器在现代科技领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广泛应用于温度检测、环境监控、医学研究等领域。为了提升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其封装过程中的键合工艺尤为关键。本文旨在深入探讨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09:38 712次阅读
    <b class='flag-5'>红外</b><b class='flag-5'>探测器</b>封装秘籍:高可靠性键合工艺全解析

    LoRa人体活动红外探测器的原理

    LoRa人体活动红外探测器IDM-ET14款高可靠性的探测人体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基于LoRa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低电压显示,防拆报警以
    的头像 发表于 05-13 09:34 538次阅读
    LoRa人体活动<b class='flag-5'>红外</b><b class='flag-5'>探测器</b>的原理

    中长波红外探测器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GSD)、探测距离和噪声等效温差(NETD)等关键性能指标的综合分析,厘清其与红外探测器相关参数的关联,进而具体
    的头像 发表于 01-19 11:14 3048次阅读
    中长波<b class='flag-5'>红外</b><b class='flag-5'>探测器</b>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什么是红外辐射?红外探测器的分类

    红外辐射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人眼察觉不到,红外探测器是可以将入射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帮助人们看见未知的世界。本文将从分类、波段、材料等方面带大家详细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1-02 09:56 1768次阅读
    什么是<b class='flag-5'>红外</b>辐射?<b class='flag-5'>红外</b><b class='flag-5'>探测器</b>的分类

    非均匀GaAs/AlGaAs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材料表征和器件性能研究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基于子带跃迁的工作原理,探测器吸收红外辐射后激发量子阱中的电子,使其从基态跃迁到连续态中,从而实现红外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0:42 661次阅读
    非均匀GaAs/AlGaAs量子阱<b class='flag-5'>红外</b><b class='flag-5'>探测器</b>材料表征和器件性能研究

    国产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非均匀性分析

    现有国产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多采用挡板校正进行非均匀性校正,影响了红外探测器的观测效果与目标搜跟。
    的头像 发表于 12-01 09:43 1169次阅读
    国产非制冷<b class='flag-5'>红外</b><b class='flag-5'>探测器</b>非均匀性<b class='flag-5'>分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