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南极和背面常被视为探月科考的理想地区,比如嫦娥四号已经成功登陆了月背,未来嫦娥七号也将登陆月球南极。但由于这些地区与地面之间没有直接的可视和传输路径,因此必须要靠轨道上的中继卫星来与地面站建立通信,将数据传输回地面,这也就是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为何需要鹊桥中继星的原因。
鹊桥经久耐用的原因
自2018年5月21日发射成功,6月14日进入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使命轨道以来,鹊桥已经经历了3年的服役周期,这已经超过了最初设计的使用年限,那么鹊桥为何能长时间运转呢?
鹊桥基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旗下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CAST100小型卫星打造,太阳能电源系统采用了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可达780W。
鹊桥的飞行轨迹 / 航天东方红卫星
设计之初,为了确保鹊桥能够在太空中正常运转,工程师们在这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总设计师张立华提到,他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研制,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在地面进行了1300多个小时的测试。因为在中继星运行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抵抗辐射,还要不时经过一段长达四个多小时的阴影区,温度最低可至零下230摄氏度,这对卫星天线以及其中的元件稳定性与可靠性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除此之外,在与发射器分离后,鹊桥并非直接被架设在指定轨道上,而是被放置在一个月球借力飞行轨道上,这也就是为何直到6月14号才进入使命轨道的原因。这么做固然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但同时也节省了能源和燃料。在定期在轨维护后,卫星还有近8年的寿命。
如何保证地月中继通信
中继通信卫星需要建立四个不同的通信线路,地面站与中继卫星之间的双向链路,以及中继卫星与月球表面探测器之间的双向线路。利用不同的频率和射频矩阵开关,四个中继通信链路都可以使用同一个抛物面天线。
由于采用了窄波束角,中继通信天线的指向精度至关重要。经过位于上海的地面天线测试,由鹊桥向地面天线发送载波信号,以此计算误差,最终得出中继通信天线的指向误差小于0.1°,还要优于0.2°的要求精度。
到了2020年末,着陆器与玉兔2号月球车已经在月球进行了总时长长达25个月球日的任务,在月球表面行驶了600米以上的距离。在月球夜晚,两者就会进入休眠模式,直到月球的白天才唤醒,再度打开所有科学仪器。
鹊桥与月球和地面之间的通信链路 / 航天东方红卫星
地面站以1000bit/s的速度将指令发送给鹊桥,接着鹊桥将这些指令以125bit/s的速度分别传输给着陆器和月球车。随后着陆器与月球车分别以555kbit/s和285kbit/s的速度将遥测和科考数据发给中继卫星,鹊桥再以2Mbit/s或4Mbit/s的速度将数据汇总发给地面基站。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速率差异是因为相对距离以及采取的波段有所差距,比如鹊桥与月球表面使用的统一X波段(7-8GHz),以及鹊桥与地面之间使用的统一S波段(2-4GHz)。由于着陆器和月球车功率有限,X波段可以为其减轻大量的通信负担,中继卫星也只需要用到两个20W的放大器即可,而中继卫星与地面之间的传输则需要用到两个43W的固态放大器。
展望探月未来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提到,探月工程四期的实施方案已经完成论证,未来有望在月球南极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今年三月9日,中国与俄罗斯也签署了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协议,分享空间科学等技术方面的检验,一同开启下一轮探月计划。
而科研站所需的速率自然远非初期探索可比,也对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中继卫星很可能会采用Ka波段(26.5-40GHz)这样更高频率的波段,甚至是更加先进的光通信技术。
鹊桥经久耐用的原因
自2018年5月21日发射成功,6月14日进入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使命轨道以来,鹊桥已经经历了3年的服役周期,这已经超过了最初设计的使用年限,那么鹊桥为何能长时间运转呢?
鹊桥基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旗下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CAST100小型卫星打造,太阳能电源系统采用了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可达780W。
鹊桥的飞行轨迹 / 航天东方红卫星
设计之初,为了确保鹊桥能够在太空中正常运转,工程师们在这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总设计师张立华提到,他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研制,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在地面进行了1300多个小时的测试。因为在中继星运行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抵抗辐射,还要不时经过一段长达四个多小时的阴影区,温度最低可至零下230摄氏度,这对卫星天线以及其中的元件稳定性与可靠性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除此之外,在与发射器分离后,鹊桥并非直接被架设在指定轨道上,而是被放置在一个月球借力飞行轨道上,这也就是为何直到6月14号才进入使命轨道的原因。这么做固然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但同时也节省了能源和燃料。在定期在轨维护后,卫星还有近8年的寿命。
如何保证地月中继通信
中继通信卫星需要建立四个不同的通信线路,地面站与中继卫星之间的双向链路,以及中继卫星与月球表面探测器之间的双向线路。利用不同的频率和射频矩阵开关,四个中继通信链路都可以使用同一个抛物面天线。
由于采用了窄波束角,中继通信天线的指向精度至关重要。经过位于上海的地面天线测试,由鹊桥向地面天线发送载波信号,以此计算误差,最终得出中继通信天线的指向误差小于0.1°,还要优于0.2°的要求精度。
到了2020年末,着陆器与玉兔2号月球车已经在月球进行了总时长长达25个月球日的任务,在月球表面行驶了600米以上的距离。在月球夜晚,两者就会进入休眠模式,直到月球的白天才唤醒,再度打开所有科学仪器。
鹊桥与月球和地面之间的通信链路 / 航天东方红卫星
地面站以1000bit/s的速度将指令发送给鹊桥,接着鹊桥将这些指令以125bit/s的速度分别传输给着陆器和月球车。随后着陆器与月球车分别以555kbit/s和285kbit/s的速度将遥测和科考数据发给中继卫星,鹊桥再以2Mbit/s或4Mbit/s的速度将数据汇总发给地面基站。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速率差异是因为相对距离以及采取的波段有所差距,比如鹊桥与月球表面使用的统一X波段(7-8GHz),以及鹊桥与地面之间使用的统一S波段(2-4GHz)。由于着陆器和月球车功率有限,X波段可以为其减轻大量的通信负担,中继卫星也只需要用到两个20W的放大器即可,而中继卫星与地面之间的传输则需要用到两个43W的固态放大器。
展望探月未来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提到,探月工程四期的实施方案已经完成论证,未来有望在月球南极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今年三月9日,中国与俄罗斯也签署了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协议,分享空间科学等技术方面的检验,一同开启下一轮探月计划。
而科研站所需的速率自然远非初期探索可比,也对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中继卫星很可能会采用Ka波段(26.5-40GHz)这样更高频率的波段,甚至是更加先进的光通信技术。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卫星通信
+关注
关注
12文章
716浏览量
38742 -
卫星
+关注
关注
18文章
1713浏览量
67010 -
航空航天
+关注
关注
1文章
387浏览量
2427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广汽三年“番禺行动”深度解读
近日,第22届广州车展拉开帷幕,广汽集团携旗下整车品牌重磅参展。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广汽集团一口气发布了广汽三年“番禺行动”及三款全新的新能源车型,给现场观众与媒体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三星扩建半导体封装工厂,专注HBM内存生产
方式获得三星显示的一座大楼,并计划在三年内完成该建筑的半导体后端加工设备导入。 此次扩建工厂的背景是,三星正在为微软和Meta等科技巨头供应量身定制的HBM4内存。微软和Meta分别推
三星电子为其2023年款智能电视推送One UI更新
10月14日,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电子已正式向2023年款的智能电视推送了One UI更新。
此次One UI更新建立在Tizen 8.0操作系统之上,为三星智能电视引入了一
三星预计2025年推出革命性可卷曲屏手机
据9月19日外媒最新报道,三星电子正酝酿一场未来科技的盛宴,计划在2025年震撼推出配备革命性可卷曲显示屏的智能手机。这款创新之作将彻底颠覆传统手机形态,其屏幕能够灵活响应用户需求,实现自由扩展
连续三年参展!峰岹科技日本马达技术展展示最新研发成果
TECHNO-FRONTIER&INDUSTRY-FRONTIER2024展会于7月26日在日本东京闭幕,峰岹科技连续三年深扎日本技术前沿马达展,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带到展会,彰显了峰
索尼半导体部门削减投资,三年计划投入6500亿日元
索尼半导体部门近日宣布,计划在截至2027年3月的三年内,投入约6500亿日元(约合300.95亿元人民币)用于资本支出。这一数字相较于前一个三年期减少了约30%,显示出索尼在半导体领
华为分布式存储连续三年荣膺2024年Gartner“客户之选”
近日,全球权威咨询与分析机构Gartner发布《2024年Gartner Peer InsightsTM 分布式文件系统与对象存储“客户之声”》报告,华为凭借其OceanStor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再次荣获“客户之选”殊荣,这已是华为连续三年获此殊荣。
京东集团连续第三年入选《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
5月13日,《财富》发布了“2024年中国ESG影响力榜”,京东集团以其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卓越表现,连续第三年名列榜单。
三星电容的寿命是多少年?
三星电容的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无法给出确切的寿命年限。然而,在正常情况下,三星贴片电容确实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通常可以达到10年左右,但前提是要通过正确方式使用,并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三星计划将Galaxy AI扩展至可穿戴设备
三星正加速其人工智能(AI)战略的实施,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和便捷的体验。据2月22日的消息,三星移动体验部门负责人TM Roh透露,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在至少1亿部Galaxy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