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疫情仍呈扩散蔓延态势,国内局部地区也偶有反弹,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疫情防控呈常态化趋势。如何用科技手段提高公共场所防疫效率,通过智能化措施实现精准防控、快速追踪密切接触者?这些问题不仅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部门关注的问题,也成为了三星“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以下简称SFT大赛)参赛选手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
第七届三星SFT大赛决赛作品——智能防疫巡检消杀机器人
SFT大赛是三星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的教育公益项目,自2013年引入中国后,已开展七届,旨在鼓励青少年关注科技发展,提升对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发现社会问题、并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近日,第七届SFT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京落幕,众多决赛作品中,智能防疫巡检消杀机器人、智能防疫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防疫作品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引发媒体关注。而这些作品均出自全国不同赛区的中学生之手。
疫情发生以来,随着各地防控措施的强化,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做好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对巩固前期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至关重要。来自浙江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费杰和谢晴峰在第七届SFT大赛引导下,关注到公共场所防疫人员压力大、效率低,防疫物资购买不便,且易出现人员聚集等问题,开发出了一款智能防疫巡检消杀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包括履带底盘移动系统、远距离遥控系统、GPS定位自动巡检系统、远程音视频交互系统、自动消杀系统、防疫物资发放系统,能极大提高常态化防疫的效率与成本,提高防疫效果。
智能防疫巡检消杀机器人实际测试现场
“作品设计、制作完成后,已在校园、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了测试,”决赛现场,费杰介绍说,智能防疫巡检消杀机器人具有人工巡检和自动巡检两种模式,可自由切换,不仅能降低巡检效率,还能极大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在巡检过程中,可将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语音信号通过4G或5G网络实时传送到控制终端,使工作人员对环境信息了如指掌。也能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语音对讲系统进行远程语音交互,辅助防疫宣传、提醒等工作。此外,机器人随身携带的消毒液箱及喷洒装置可对公共环境进行及时的全面消杀,随身携带的口罩、免洗洗手液等防疫物质,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支付方式,提供给有需求的人员。
目前,智能防疫巡检消杀机器人已申请到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了3项软件著作权,并与嘉兴一家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将该机器人按行业用途实际需求改进后真正投入到市场使用中。
一直以来,三星SFT大赛非常注重设计作品的成果转化和落地应用,进入决赛的很多青少年优秀创意作品已陆续应用到人们的实际生活,展现出重要价值。
科技助攻:防疫有力度 服务有温度
而除了做好公共场所的卫生防疫工作,医院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灾区,防疫问题自然不可小觑。但由于医院人员众多、患者聚集,市面上一些能够代替部分人工的防疫机器人如自动测温机器人等,对医院这样特定场景的适应并不理想。
来自陕西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王语涵和陈昭宇关注到医院的防疫压力,将特殊时期的医院疫情防控、就诊效率提升、就诊体验优化等综合起来考量,设计出了一款可实现医院防疫检查与智能导医一条龙服务的智能防疫服务机器人,不仅能够为每一个到医院就诊的病人提供VIP式服务,还能从病人进门开始提供测温、检查健康码、检查口罩等服务,询问病人的预约信息后,引导病人去到相应科室就诊、检查,帮病人取药,最后引导病人走出医院,整套流程一气呵成,打通了就医闭环服务,极大了提高病人看病效率和就诊体验。
第七届SFT大赛决赛作品——智能防疫服务机器人结构简介
智能防疫服务机器人决赛现场演示
同样,源于对社会防疫工作的观察,来自河南平顶山市实验中学的张一民和李锦涵则将关注领域聚焦在了学校。他们发现,如今的学校防疫检测大多由人工监督完成,费时费力。因此,他们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发明出了一款带有人脸追踪功能的防疫门禁,能快速检测人员佩戴口罩情况和体温是否达标,如此一来,极大减轻了校区疫情防控人员的工作强度。
新时代青年:勇担创新使命 谱写青春赞歌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认为,发现科学人才和培养人才最佳时间是在高中时期。王绶琯院士曾统计了20世纪159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成长信息,发现30%的诺奖得主,在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做出了获奖的项目。因此,未来一代只有始终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才能成为社会栋梁,在矢志奋斗中不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而三星SFT大赛正是以以赛促学的方式激发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热情,培养了未来一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助力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正如中国三星总裁黄得圭所说,“中国的高速发展超越了过往的数百年,这正是不断挑战极限的创新精神的体现。希望广大青少年走科学之路,不懈创新,紧扣时代脉搏,聚焦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让创新成果为民所用。三星也将在科技领域继续为青少年打造更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
-
智能机器人
+关注
关注
17文章
868浏览量
8234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