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三星如何为摩尔定律再度添加一个“维度”

lPCU_elecfans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作者:周凯扬 2021-10-12 14:31 次阅读

在近期举办的2021年Samsung Foundry论坛上,三星透露了2/3nm制程工艺的新进展,并公开发布了全新的17nm工艺。三星市场战略副总裁MoonSoo Kang也面向产业合作伙伴,公布了三星在异构集成上的计划,如何为摩尔定律再度添加一个“维度”。

几十年间,半导体产业一直在不懈地推动摩尔定律,以更先进的制程做到更多的晶体管数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延续摩尔”方案,也是当前计算与电路领域持续创新最大的推动力。

尽管摩尔定律的延续,芯片面积仍在扩大,比如一直在追求算力的GPU,已经快要逼近光罩尺寸的限度了。再加上晶体管数目的增加,使得芯片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无休止地增加。在不少人看来,单靠“延续摩尔”不再是一个技术与成本上可持续的方案。

与此同时,更多的功能与特性集成在单个芯片上,却又没有单个制程可以满足所有不同功能的需求,比如模拟射频高压等,即便可以满足也无法达到优秀的性能与成本平衡。“延续摩尔”的方案在这类挑战面前束手无策,因此才出现了异构集成这种“扩展摩尔”的方案。通过两种方案的互补,共同做到“超越摩尔”。

Chiplet:降低成本提高良率的救星

随着单个芯片加入更多特性,即便摩尔定律延续下去,其芯片面积仍在增加,为所有不同功能的设计区块使用同一个制程节点成了抵消的选择,好在如今有了Chiplet这一救星的出现。将一大块裸片分成较小的chiplet,并为每个chiplet使用最优的制程,可以显著提高整个芯片的良率,同时减少生产成本。例如某些特定的接口IP并不会因为采用先进制程而获得面积或性能上的优化,对这些IP使用成熟制程和专用定制制程,可以做到更低的成本以及更优的性能。

另一个可行方案就是模组化的设计与制造,也就是重复使用相同的组件chiplet。不少IP模组都可以作为chiplet重复使用,只有芯片的其他部分需要重新设计和生产,此举显著减少了设计、开发与生产的成本,芯片厂商可以借此更快实现产品迭代。

X-Cube:垂直3D集成

异构集成不只是为了成本和良率考虑,也能进一步提升芯片性能。传统的2D设计中,信号路径有几毫米长。而在3D集成下,芯片的堆叠可以将信号路径减少至几微米,大大改进了芯片延迟。除此之外,3D集成中更出色的内联间距可以实现更高的带宽,进一步提高芯片性能。

早在2014年,三星就首次实现了将宽IO内存与移动应用处理器的3D堆叠,也就是三星的Widcon技术。随后,3D芯片堆叠技术继续发展,诞生了一系列HBM内存产品。HBM就是由DRAM与逻辑堆叠,并由微凸块和TSV相连而成的。也正是因为3D堆叠技术,三星得以开发出了3层的CMOS图像传感器,由图像传感器、逻辑与DRAM三种不同的裸片堆叠在一起而成。

2020年,三星推出了X-Cube技术,这项技术使得两个逻辑单元裸片可以垂直堆叠在一起,形成一个单独的3D芯片,由微凸块与TSV连接。X-Cube分为两种形式,两个裸片由微凸块连接或是直接铜键合。

第一代X-Cube技术(u-Bump)主要依靠微凸块连接,三星已经发布了针对7nm逻辑制程的TSV PDK,采用F2B结构,凸块间距为40um。面向4/5nm的TSV PDK也已经发布,改用F2F的结构,凸块间距降低至25um。尚在开发中的第二代X-Cube技术(Bump-less)则采用了直接铜键合技术,间距降低至4um。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的Foveros 3D堆叠技术路线与三星X-Cube大致相同。第一代Foveros的凸块间距在36 um至50um之间,而下一代Foveros Omni技术同样可以做到25um的凸块间距。尚在开发的Foveros Direct也采用了直接铜键合的方式,宣称凸块间距降低至10um以下。

过去的X-Cube架构中,底部裸片的面积要大于顶部裸片,然而为了更好了满足客户对芯片分区和散热等不同要求,三星也将在后续提供顶部裸片大于底部裸片的结构。目前三星已经完成了3D堆叠SRAM的验证,在7nm的制程下,可以做到48.6GB/s的带宽,以及7.2ns的读取延迟与2.6ns的写入延迟。

除此之外,三星还提供了一项差异化技术,ISC(集成堆叠电容)。这一电容应用了已经在三星DRAM产品中获得验证的硅电容结构、材料和工艺,具有1100nF/mm2的电容密度,可以有效提高电源完整性。三星的ISC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配置,比如分立型、硅中介层型和多晶圆堆叠型,以满足客户不同的结构需求,ISC预计将在2022年进入量产阶段。

I-Cube:横向2.5D组合

另一方面,为了从横向组合芯片,三星开发了所谓的2.5D技术I-Cube,将逻辑单元与多个HBM集成在同一硅中介层上。目前三星已经成功实现了一个逻辑裸片+两个HBM的I-Cube 2量产,成品之一就是百度的昆仑AI芯片。百度的昆仑AI芯片不仅使用了三星的14nm制程,也运用了三星的I-CUBE 2技术。

I-Cube使用了预筛选的技术,在封装的中间阶段进行运算测试,从而提高良率。该技术还采用了无封胶的结构,做到更好的散热性能,据三星强调,与传统的2.5D方案相比,I-Cube的散热效率高上4.5%。此外,与其他代工厂商相比,三星的I-Cube技术还有一些优势,比如与三星内存合作,率先用上最新的内存方案

目前三星已经在计划集成4 HBM3模组的I-Cube4量产工作,而6 HBM的I-Cube6也已经做好量产准备,前者预计2022年进入大批量产阶段。三星更是准备了两个逻辑裸片+8个HBM的I-Cube8方案,目前尚处于开发阶段,预计2022年末将正式上线。

除了2D、2.5D与3D的IC技术之外,三星还在开发全新的3.5D封装技术,这种系统级封装内还将加入堆叠的定制DRAM或SRAM裸片,实现更高的性能与密度。

小结

在开发2.5D/3D集成的多芯片或多Chiplet系统级芯片时,设计者往往还会遇到在传统单芯片设计上罕见的技术障碍,比如多出来的接口IP或潜在的功耗增加。这时候,三星、台积电和刚进入IDM 2.0的英特尔等代工厂商还会提供异构设计的方法和工具,帮助设计者克服这些挑战。在异构集成的大势之下,代工厂也将提供更多的服务模式,增加封装、测试以及一站式的设计服务。责任编辑:ha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0

    文章

    25408

    浏览量

    205970
  • 三星电子
    +关注

    关注

    34

    文章

    15690

    浏览量

    180364

原文标题:超越摩尔,三星的异构集成之路

文章出处:【微信号:elecfans,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击碎摩尔定律!英伟达和AMD将一年一款新品,均提及HBM和先进封装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经验规律,描述了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和性能随时间的增长趋势。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
    的头像 发表于 06-04 00:06 3616次阅读
    击碎<b class='flag-5'>摩尔定律</b>!英伟达和AMD将一年一款新品,均提及HBM和先进封装

    封装技术会成为摩尔定律的未来吗?

    你可听说过摩尔定律?在半导体这一领域,摩尔定律几乎成了预测未来的神话。这条定律,最早是由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于1965年提出,简单地说就是这样的: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大约
    的头像 发表于 04-19 13:55 150次阅读
    封装技术会成为<b class='flag-5'>摩尔定律</b>的未来吗?

    功能密度定律是否能替代摩尔定律摩尔定律和功能密度定律比较

    众所周知,随着IC工艺的特征尺寸向5nm、3nm迈进,摩尔定律已经要走到尽头了,那么,有什么定律能接替摩尔定律呢?
    的头像 发表于 02-21 09:46 333次阅读
    功能密度<b class='flag-5'>定律</b>是否能替代<b class='flag-5'>摩尔定律</b>?<b class='flag-5'>摩尔定律</b>和功能密度<b class='flag-5'>定律</b>比较

    摩尔定律的终结:芯片产业的下一个胜者法则是什么?

    在动态的半导体技术领域,围绕摩尔定律的持续讨论经历了显着的演变,其中最突出的是 MonolithIC 3D 首席执行官Zvi Or-Bach于2014 年的主张。
    的头像 发表于 01-25 14:45 708次阅读
    <b class='flag-5'>摩尔定律</b>的终结:芯片产业的下一个胜者法则是什么?

    中国团队公开“Big Chip”架构能终结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的终结——真正的摩尔定律,即晶体管随着工艺的每次缩小而变得更便宜、更快——正在让芯片制造商疯狂。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10:16 520次阅读
    中国团队公开“Big Chip”架构能终结<b class='flag-5'>摩尔定律</b>?

    英特尔CEO基辛格:摩尔定律仍具生命力,且仍在推动创新

    摩尔定律概念最早由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在1970年提出,明确指出芯片晶体管数量每两年翻一番。得益于新节点密度提升及大规模生产芯片的能力。
    的头像 发表于 12-25 14:54 363次阅读

    摩尔定律时代,Chiplet落地进展和重点企业布局

    如何超越摩尔定律,时代的定义也从摩尔定律时代过渡到了后摩尔定律时代。 后摩尔定律时代,先进封装和Chiplet技术被寄予厚望。近日,由博闻创意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系统级封装大会(SiP C
    的头像 发表于 12-21 00:30 1155次阅读

    应对传统摩尔定律微缩挑战需要芯片布线和集成的新方法

    应对传统摩尔定律微缩挑战需要芯片布线和集成的新方法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15:32 383次阅读
    应对传统<b class='flag-5'>摩尔定律</b>微缩挑战需要芯片布线和集成的新方法

    摩尔定律不会死去!这项技术将成为摩尔定律的拐点

    因此,可以看出,为了延续摩尔定律,专家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包括改变半导体材料、改变整体结构、引入新的工艺。但不可否认的是,摩尔定律在近几年逐渐放缓。10nm、7nm、5nm……芯片制程节点越来越先进,芯片物理瓶颈也越来越难克服。
    的头像 发表于 11-03 16:09 396次阅读
    <b class='flag-5'>摩尔定律</b>不会死去!这项技术将成为<b class='flag-5'>摩尔定律</b>的拐点

    超越摩尔定律,下一代芯片如何创新?

    摩尔定律是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而成本却减半。这个定律描述了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但是随着芯片的制造工艺接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也面临着瓶颈。为了超越
    的头像 发表于 11-03 08:28 565次阅读
    超越<b class='flag-5'>摩尔定律</b>,下一代芯片如何创新?

    摩尔定律的终结真的要来了吗

    仍然正确的预测,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摩尔定律”,但同时也提醒人们,这一定律的延续正日益困难,且成本不断攀升。
    的头像 发表于 10-19 10:49 404次阅读
    <b class='flag-5'>摩尔定律</b>的终结真的要来了吗

    半导体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定律摩尔定律

    有人猜测芯片密度可能会超过摩尔定律的预测。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微系统封装研究指出,2004年每平方厘米约有50个组件,到2020年,组件密度将攀升至每平方厘米约100万个组件。
    的头像 发表于 10-08 15:54 842次阅读

    摩尔定律为什么会消亡?摩尔定律是如何消亡的?

    虽然摩尔定律的消亡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但每年都会有关键参与者的创新。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1:03 1641次阅读
    <b class='flag-5'>摩尔定律</b>为什么会消亡?<b class='flag-5'>摩尔定律</b>是如何消亡的?

    什么是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指导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基石。它不仅是技术进步的预言,更是科技领域中持续创新的见证。要完全理解摩尔定律的影响和意义,首先必须了解它的起源、内容及其对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的深远影响。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09:36 3924次阅读
    什么是<b class='flag-5'>摩尔定律</b>?

    【芯闻时译】扩展摩尔定律

    来源:半导体芯科技编译 CEA-Leti和英特尔宣布了一项联合研究项目,旨在开发二维过渡金属硫化合物(2D TMD)在300mm晶圆上的层转移技术,目标是将摩尔定律扩展到2030年以后。 2D
    的头像 发表于 07-18 17:25 32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