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话题#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冲上热搜,这证明「中国制造」的发展速度依然在线且表现强劲。但面对后疫情时代的诸多挑战,国内制造业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
答案是肯定的。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制造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则仅为21%,相比较服务业的40.7%,数字化之路道阻且长。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行业必修课的当下,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更要积极拥抱数字经济,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
而这背后,无疑需要以“道”驭“术”——企业通过了解制造行业现状,构建智能制造的底层逻辑,并结合解决方案进行实践,这也将是霍尼韦尔于11月12日在苏州召开「智造之道· 2021霍尼韦尔智能制造峰会」的重要使命。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手段。
相信无论是制造企业从业者,或是数字转型推动者,亦或是机构学者,都对一个问题充满好奇:面对数字化转型,制造企业的真实反应是怎样的?
在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创新、人力成本增加等主要内驱动力,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指引等主要外驱动力“共同发力”的情况下,99%的企业支持数字化转型。其中,约80%的企业已经制定了数字化转型规划,且超过40%的企业已将其作为企业核心战略。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限于专业人才不足、技术能力缺乏、顶层规划缺失、管理与流程原因等诸多因素的“羁绊”,现阶段超过半数的制造企业仅处于起步阶段,处在全面部署阶段的企业也仅有7.1%。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制造企业似乎走入了一个“怪圈”:大家都对数字化转型“心有余”,但对如何完成数字化转型却“力不足”。
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差异、行业和行业之间的隔阂,让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无法找到一份统一的、标准的答案。因此,需要企业做到“勤学好问”和“知行合一”,不断在实战中获得专属解题方法。
同时,我们都知道数字化转型,并非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在发展路径方面,制造企业要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数字转型,一般情况下会经历「精益化」—「自动化」—「互联」—「智能」4个阶段的进化。
但国内企业大多数处于智能制造初级阶段,在内外部需求驱动下,中国企业大多是“两步并作一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采取并联式发展,实现多阶段并行推进、融合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转型路径。
这个过程就需要企业更多借鉴成功经验,吸收前沿研究。同时在具体执行中,通过科学的实施路径与步骤:「评估现状—分析机会—明确框架—确定路线—执行并修订」,并像“滚雪球”一样不断积累和重复上述步骤,进而逐步完成转型。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看清楚转型的方向、铺好转型的道路外,企业也需要具备走稳、走好路的能力。这就要求制造企业,需要具备战略规划、数据、技术、软硬件应用、知识与经验转化和人才保障与资源供给等6大能力,并能做到不断自我提升。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都是一条“漫漫长路”,只有不断探索、学习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转型“思维导图”。
孙子兵法中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在数字化转型中,企业间的差异化就是“无常势”;而将精益化和数字化融会贯通的解决方案,才能做到“因敌变化而取胜”。
为此,霍尼韦尔以融合了精益管理理念与数字技术的卓越运营体系HOS(Honeywell Operation System)为“地基”;以基于“精益理念+HOS经验+云技术”的——霍尼韦尔MOM制造运营管理系统为“核心”;以覆盖生产场景中“人、机、料、法、环”的软硬件为“结构”,搭建了一套从设备层、IoT层、应用层到决策层软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霍尼韦尔精益数字化一站式解决方案。
编辑:jq
-
数据
+关注
关注
8文章
6792浏览量
88725 -
IOT
+关注
关注
186文章
4155浏览量
195903 -
智造
+关注
关注
0文章
20浏览量
5350
原文标题:智能制造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文章出处:【微信号:霍尼韦尔传感智联,微信公众号:霍尼韦尔传感智联与智能仓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