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产业链上有众多玩家,有做导航的,有做IMU的,有做雷达的,覆盖面很广。大多数下游做移动机器人平台的企业,都以导航模块为核心做自己的移动底盘,以移动底盘为基础产品打开市场,这是绝大部分移动机器人企业的玩法。有一部分玩家,他们也做自己的移动底盘,但业务往上游零部件延伸,做激光,控制器等等。
上一期的移动机器人行业故事里,笔者讲述了两个移动机器人创业公司截然不同的发展历程,结果令人唏嘘,有创业基因的公司成了背景,没有创业基因的公司脱颖而出。而这一期的行业故事聚焦在一个公司,看它如何延续了AMR基因。
用上一期AMR基因这概念来说,A公司有优秀的AMR核心技术研发基因,创始人C是众多极客创业的典范,拥有庞大的极客粉丝群体。C在2009年底成立RP团队,一支在业余时间进行先进机器人技术学习和研发的团队。
2010年,美国的Neato扫地机器人大卖,由于采用了最新技术的导航系统——基于SLAM技术的自主移动系统,长期混迹极客圈的C关注到了相关技术,于是开始研究起来,由于当时SLAM技术资料并不多,有很大难度,而Neato所研发的三角测距激光雷达对于电子技术经验丰富的C来说,破解起来轻而易举。后来C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三角测距激光雷达的论文,开始攻克基于SLAM技术自主移动机器人的一个核心部件——低成本激光雷达。他不仅做出了自己的低成本激光雷达,而且还写成博客分享出来,在电子社区褒贬不一,大部分电子爱好者奉其为大神,而电子老手觉得这玩意很简单没啥价值。
后来C将注意力转向SLAM技术的研究上,2012年大量智能机器人技术涌入中国,服务机器人开始受到关注。当时机器人的自主移动技术还只是停留在教学和研究阶段,并没有商业应用,而自主移动对于机器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力。2013年,技术人才、社会注意力、资本都开始聚焦在服务机器人上,C抓住时机,以低成本激光雷达为切入点开始布局服务机器人。
随着低成本激光雷达在国内外大卖,C也成为了全球极客爱好者圈子的名人,之后继续完善自己的激光雷达产品。而激光雷达对于C而言,只是他的第一步“计划”,他还有另一个想发力的点——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随后,他推出了低成本自主移动系统模块SW,打造自主移动机器人的“低成本”大脑,后来又陆续推出了商用服务机器人平台。
智能科技的创业,战略和核心技术路线选择的问题永远是一家技术导向的创业公司绕不开的命题。A公司此时面临两个问题,正是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让A公司成功从困局中突围。
其一,激光雷达让A公司陷入泥潭。低成本激光雷达让C成为机器人技术圈的名人,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低成本激光雷达技术门槛低,很容易仿效。随着A公司在低成本激光雷达上的成功融资,大量创业者和有研发激光雷达能力的公司涌入,被描绘为核心技术的低成本激光雷达迅速变成红海竞争。为了维系自己的根基,C和团队不得不在低成本激光雷达上投入大量的精力来保持这个领域的领先性。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低成本激光雷达寿命极低。既然有这么多激光雷达制造商,那么低成本激光雷达就不会成为产业链的核心,但A公司在激光雷达上有了人设定位,无法放手。
其二,选择类似Neato的基于SLAM技术的自主移动系统开发路线,让A公司的SLAMWARE模块无缘复杂自主移动场景,只能应用于扫地机器人,或者是简单场景的商用移动机器人上。基于SLAM技术的自主移动系统,就是以SLAM技术框架为核心,补充感知、避障和路径规划策略,使之成为一体化的自主移动系统。其优势在于便于打造一套一体化的精简系统,代码量小,运行效率高,能够在低成本芯片上面实现。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开发难度非常大,团队协作效率低等等,很难构建出复杂场景的自主移动系统。和基于自主导航框架的自主移动系统对比起来有很大差距。
当时大多数移动机器人都是给自己减负,只选取一个着力点来打开局面。在资金和人员的掣肘下,C源于对自己团队技术的自信,坚持了公司的两条技术路线——低成本激光雷达与商用移动机器人。低成本激光雷达是C起家的项目,虽然低成本激光雷达并不是产业链的核心,但移动机器人想起量就必然需要在保证激光精度的前提下降下成本,这是A公司从始至终都在做的事。而商用移动机器人是C认为将在未来起量的市场。虽然基于SLAM技术的自主移动系统开发路线使得A公司的自主移动机器人没法应用于工业场景,但A公司要进入的市场很明确——商用移动。多年来,A公司一边打磨自己的商用定位导航技术,一边迭代低成本激光雷达性能。随着一代代新品激光雷达发布,一次次低成本自主移动平台推出,终于迎来了市场的爆发点。
A公司成功打开商用市场很大程度上源自其创始人的坚持,而这份坚持是基于对核心技术的自信与市场眼光的独到。如果在当时A公司放弃低成本传感器研发或者放弃SLAM自主移动系统转而开发自主导航移动系统,其后的发展就难说了。笔者见过行业中不乏一些跟风的企业,底盘火就做底盘,叉车火就做叉车,跟随火就做跟随,最后什么都没做出规模。智能硬件科技的创业,战略和核心技术路线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确定战略和核心技术发展方向后能坚持下来也并不容易。
插一些题外话,其实随着基于自主移动框架的自主机器人兴起,A公司曾宣称这些企业只是简单的拿开源工具做产品,实际场景没法用,在资本和大众上狙击这些AMR企业,带了一波“自主移动机器人就是SLAM导航机器人”的节奏,影响了后面大众对两种不同框架移动机器人的认知。这也导致很多基于自主导航框架的AMR企业,不得不说自己做的是SLAM技术。A公司在专注于自身方向的同时其实也看到了工业级AMR的应用潜力,也投资了一家基于自主导航框架开发工业AMR的企业。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MR
+关注
关注
3文章
422浏览量
30170 -
移动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文章
758浏览量
3353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智能移动机器人系统方案指南
至 48 V 之间。根据所采用的技术和预期用途,此类机器人系统可以与人类进行不同程度的交互,比如在人员周围安全运作,与人员进行高效的合作和协同工作。为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解决设计难题,智能移动机器人系统方案指南重磅上线!本文为第二
新松移动机器人批量进军欧洲新能源市场
近日,新松智慧园内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百余台移动机器人整齐地排列在车间内,它们蓄势待发,即将踏上前往欧洲的旅程。这批机器人代表着新松移动机器人大规模进军欧洲本土新能源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如何借助恩智浦MCX系列MCU纠错功能,打造可靠安全的移动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日益增多,覆盖工业自动化到服务型机器人等领域。保障移动机器人的操作安全可靠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承载的任务更加复杂,且运行环境不可控。 恩智浦新一代MCX系列微控制器
移动机器人四大赋能技术及NXP解决方案,本文总结全了!
随着传感器和电子器件技术的突飞猛进,移动机器人领域正在快速发展。工程师们通过融合新技术,推动了移动机器人生态系统在多个层面的持续演进。
海康机器人第100000台移动机器人下线
海康机器人第100000台移动机器人已经成功下线 。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海康机器人在全品类移动机器人(AMR)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机械臂和移动机器人两种控制系统方案对比
机械臂对精度和运动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因此计算量大、周期短,比移动机器人一般要高1到2个量级。移动机器人一般对同步精度要求不高,其配置相对较低。
发表于 03-11 09:53
•964次阅读
ABB收购瑞典移动机器人技术供应商Sevensense
近日,ABB官方宣布已成功收购瑞典初创企业Sevensense,这是ABB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一次重要布局。Sevensense是一家专注于
2023年国外移动机器人行业融资收购情况
根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2023年,国外移动机器人(AGV/AMR)领域融资事件共计31起,累计金额超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达50亿元,最高单笔融资金额为1.35亿美元。
发表于 01-31 14:56
•280次阅读
富唯智能机器人集成了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视觉引导技术
富唯智能移动机器人是一款拥有自主导航能力和物料转移抓取功能的智能机器人,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和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完成生产线上的物料转运任务,并与其他设备实现无缝对接。此外,富唯
科聪协作科聪协作(复合)移动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
协作(复合)移动机器人(AGV/AMR)相较传统工业机器人具有更加安全和简单的工作优势,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协作(复合)移动机器人安全性和操作的简洁性、灵活性不断提高,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越来越多
蓝芯科技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纯」3D视觉移动机器人VMR产品
基于领先的核心技术LX-MRDVS®(蓝芯-移动机器人深度视觉系统),围绕SMT贴片自动化生产,蓝芯科技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纯」3D视觉移动机器人VMR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