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新一代AR头显细节曝光,元宇宙布局加快
据媒体报道,谷歌正在开发下一代AR头显设备,项目代号为“Project Iris”,目前开发工作仍处在早期阶段,产品预计最快会在2024年上市。 谷歌建立过一个机器学习模型Media Pipe Iris,该模型无需专用硬件就能通过单个RGB摄像头实时追踪虹膜、瞳孔和眼睛轮廓,以相对误差小于10%的精度确定对象和摄像头之间的度量距离。 由于AR在内的大量应用都依赖于通过虹膜追踪来估计眼睛位置,该模型可被视作谷歌为开发AR设备做的铺垫。 Monika点评:谷歌做AR头显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十年前谷歌就发布了AR眼镜的原型机,2014年在美国市场售卖一年后因为市场反馈不好而下架,2017年转而投身工业应用领域,无奈也是反响平平。 现如今,Meta、微软、索尼等竞争对手都已经在AR/VR领域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元宇宙”争夺赛的开始,业内人士也在期待谷歌何时卷土重来,新一代AR头显细节的曝光终于让人们看到谷歌没有放弃,相反的是在风口之下加快步伐。 元宇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入场,一场关于“元宇宙”的竞赛已经开始,接下来VR/AR行业将迎来另一场人才大战。目前谷歌的“Project Iris”项目大约是300人,包括Pixel硬件团队的员工。根据媒体报道,谷歌将为此项目再招聘数百人,也就是说谷歌未来将面临人才方面的压力。要知道,Meta正在争抢微软的增强现实团队的员工,过去一年微软流失了近100名与HoloLens业务相关的人才。要与大厂争抢人才,谷歌的元宇宙大战也才刚刚开幕。
2022年1月18日,多家外媒报道美国加州检方向一名特斯拉Model S车主提起了两项驾车致人死亡罪(vehicular manslaughter)的刑事指控,属重罪(felony)指控。揭开了发生在2019年的一场由Autopilot引发的两死两伤的惨痛车祸。 Anson点评:据悉,该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L2自动驾驶系统使用不当。然而这并不是个例,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车主对自动驾驶技术太过于依赖和信任,而引发交通事故的案例。
截至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尚在起步阶段,各项调教技术不够成熟。就现阶段而言,市场上的大部分自动驾驶汽车的自动驾驶等级还处于L2阶段,在启用自动驾驶功能的各项操作还需以人为主导。 此前,已有不少特斯拉车主因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盲目自信,发生过多起交通事故。事故的频发,导致特斯拉不得不将官网上对车辆“自动驾驶”功能的描述替换为“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从而降低驾驶员对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误解和依赖。 我国为解决驾驶员对自动驾驶技术过度依赖的问题,工信部于2021年4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意见中明确指出“企业生产具有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产品的,还应采取脱手检测等技术措施,保障驾驶员始终在执行相应的动态驾驶任务”。以此保证驾驶员与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稳定发展。 该事件的发生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关注,也给过于依赖自动驾驶技术的驾驶员敲响了行车安全的警钟。长达两年的案件处理时间,侧面反映出了目前针对于自动驾驶相关法律的欠缺,自动驾驶技术的合规与稳定发展,需要法律、法规、强制类标准的共同支持。
奔驰与Luminar宣布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
1月21日,梅赛德斯奔驰与Luminar Technologies, Inc.宣布双方达成合作,借助Luminar的激光雷达技术,来加速未来乘用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发。Luminar CEO Austin Russell称,想要在汽车上获得真正的自动驾驶能力,就必须做好硬件软件等各项系统的工业化,而且在乘用车上实现自动驾驶与Robotaxi所需的工作和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不过奔驰与Luminar双方均未透露该技术投入使用的时间。 Leland点评:激光雷达在不少人看来都是未来自动驾驶汽车不可缺少的硬件之一,然而激光雷达的量产和降本仍是一个问题,这点对Luminar来说也不例外。Luminar作为头部厂商之一,已经与不少车厂达成了合作,比如沃尔沃、丰田、奥迪和上汽等。但当下激光雷达与车厂的合作更像是一个技术力展示的过程,未来最终决定其存亡的还是成本和生态。 这次与奔驰的合作还多了另外一层意味,因为奔驰也在同一时间入股了这家激光雷达公司,此举彰显了奔驰这种传统大厂对于激光雷达技术的信心。从今年各大车厂的发布计划来看,激光雷达上车已经成了大趋势,ADAS和自动驾驶的一众技术方案中,激光雷达成了增长最快的一环,中国市场的潜力更是极高。在这样的市场局面下,激光雷达厂商或许能收获比Tier1更多的商机。
1月19日,Gartner公布了新的报告,去年整个半导体市场增长了25.1%,达到了5835亿美元,销售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全球半导体厂商排名前十的厂商中包括:三星电子、英特尔、SK海力士、美光、高通、博通、联发科技、德州仪器、NVIDIA、AMD。
Kevin点评:从2021年全球头部半导体厂商增速情况可以看出,超过全球25%这个平均水平的企业大多集中在存储、逻辑芯片,其中AMD、MTK、高通、NVIDIA的增速超过了50%,三星、美光和SK Hynix也在30%以上;模拟厂商的增速处于平均值上下,只有TI挤进了前10,ST、ADI,Infineon等厂商在前十排名中不见踪影,但根据之前的预测数据,其实他们的增速也基本上处于平均水平;做通信的博通增速也不高,仅为15%;还有非头部的存储企业增速也不太高,这说明,在存储领域,大者恒大,市场份额正向头部企业在聚集。 其实,在Gartner的报告中还提到,华为海思的半导体业务大幅衰退,销售额从2020年的82亿美元,跌至10亿美元左右。这可能也是MTK和高通的销售额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 当然,2021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疫情导致了居家需求,促使了个人电脑等电子产品和服务器需求大增,存储器的需求也增加了很多;再加上汽车行业的缺芯,芯片行业的涨价,也是销售额上升的一大原因之一。2022年可能需求和供给的矛盾会得到缓解,市场会更加趋稳,增速应该会回落至10%左右。
2021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增幅超40%,行业圆满收官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工业机器人产量数据,2021年12月工业机器人产量35175台,同比增长15.1%。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机器人产量366044台,同比增长44.9%,创历史新纪录。 Sisyphus点评:2021年12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5.1%是较为难得的,可以看到国内工业机器人仍旧保持了较高的产量和增长水平。同时也不难看出,随着增长基数越来越高,国内工业机器人增速存在明显的边际递减。 从全年看,这是国内工业机器人连续第二年较高水平的增长。2021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圆满收官。受益我国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的产业趋势,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加速渗透。国内工业机器人能保持高增速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离不开国内制造业的高景气度。二则是受益国外疫情因素,国外供给相对受到很大影响。最后一点当然离不开工业机器人下游需求行业带动,尤其是3C、汽车。近一年来,不仅是工业多关节机器人,工业移动机器人也纷纷涌入3C、消费电子和汽车行业。多种因素推动了 2021 年工业机器人高速的增长。 工业机器人仍是我国智能制造2025的重点,是我国机器换人、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核心环节。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中长期推动力仍然是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三化。目前看,我国工业机器人还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原文标题:全球首例!特斯拉车主滥用自动驾驶被控杀人罪;2021年全球半导体厂商中,数字和存储芯片增速最快,海思最惨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汤梓红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6766浏览量
213599 -
谷歌
+关注
关注
27文章
6126浏览量
104875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82文章
13596浏览量
165850
原文标题:全球首例!特斯拉车主滥用自动驾驶被控杀人罪;2021年全球半导体厂商中,数字和存储芯片增速最快,海思最惨
文章出处:【微信号:elecfans,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