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今天已经是2022年冬季奥运会开幕的第四天,中国代表队已经赢得了2块金牌和2枚银牌的骄人战绩。位列奖牌榜第四位。
2月5日晚结束的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由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组成的中国队率先冲过终点,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到本届冬奥会首枚金牌。据历史统计数据,截至目前,中国代表团自参加冬奥会以来共获得14枚金牌,短道速滑贡献了其中11枚。
图片来自央视频截图
2月7日晚,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任子威率先撞线,获得冠军。另外两位进入到决赛中的中国选手李文龙、武大靖分列第二和第四。
图片来自央视频截图
我们除了看到奥运奖牌榜上运动员努力的背影,我们也来看看冬奥会上各种最新科技的展示。云上奥运,已经让奥运将最新科技融入到实时转播,5G通讯也全力融入奥运通信保障和媒体转播当中。现场雪道,中国自研的造雪机发挥重大作用。
中国完全自主研发和制造的造雪机
2015年,国际奥委会提出,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必须依赖人工造雪,北京和张家口冬奥场地,可能有60%的赛事都需要用到人造雪,甚至有的区域需要100%的人造雪。
5年前,中国还完全无法造雪机,这项技术一直遭到外国的封锁。现代造雪机的主要原理是:首先,将水与核材料混合,然后,将其加压并且强制通过雾化喷嘴,该过程可以将水雾化,然后注入压缩空气将其进一步雾化分解。当它离开造雪机的时候,雾气在成核器上结晶并变成细小的雪状冰粒。异相成核过程采用的成核剂是可生物降解的蛋白质,可以导致水分子在比正常温度更高的温度下形成晶体。造雪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压缩空气外混合造雪机,风扇型造雪机和碎冰型造雪机。
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秦大河带领下,北京冬奥会赛事用雪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团队正式组建。另外还包括,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哈尔滨体育学院等科研院校和相关滑雪行业的企业。
为了尽快突破冰状雪技术,中国的科研团队打破了过去“以人工经验”为主的赛道制作方法,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冰状雪赛道特点,精确量化了冰状雪赛道制作的注水方案,研发出适用于中国滑雪场冰状雪赛道制作的关键技术。举个例子,仅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就有约80万平方米的造雪任务,并且比赛赛道造雪厚度要求为1.5米。中国科学家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造雪技术的封锁,建造了自己的造雪机。
据统计,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赛道上,已经有170台造雪机和30台造雪枪开始工作。新的造雪机并非传统的碎冰型造雪机,而是“雪炮式”造雪机,它能够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打碎成细密的雾状颗粒喷出,这些水雾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就会在落地之前快速凝固成为冰晶,变成人们所熟知的雪花。同时,为了适应长达半个月时间的气候变化,造雪机还可以造出9种不同类型的雪花。这些雪的颗粒大小从10nm到0.3nm不等,利用0.3mm的雪就可以铺成与自然雪很接近的雪道了。
人造雪在滑雪场很常见,但是大众滑雪场中使用的人造雪密度在400至500千克每立方米,而冬奥会比赛用的冰状雪,其密度需要达到650千克每立方米以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赛道既有一定强度又有足够的弹性,可以让前后出发的运动员在雪质状态一致的赛道上滑行,进而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据造雪专家魏庆华介绍,冬季造雪工作总体持续了6周,目前所有赛道的基础造雪工作完成,造雪面积125000平方米,成雪105000立方米。同时,现在使用的人造雪种还可以掺入某些化学成分,提高人造雪的融点,让造出的雪在接近20摄氏度的高温下仍能保存一段时间。冬季奥运会举办以来,雪场的质量得到各国运动员的一致好评。
云上奥运,5G+云计算全面支持北京冬季奥运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对媒体表示,北京冬奥会是奥运史上第一届“云上奥运”,用科技书写了新历史。他谈及奥组委与阿里云的合作,北京冬奥会将通过阿里云向全球转播,称赞“科技的潜力令人惊叹,在奥运会历史上,我们第一次真正挖掘了这种潜力”。
云上奥运,意味着奥运最核心的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等信息系统迁移至阿里云上,而且采用由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和阿里云共同打造的“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将为北京冬奥会带来超过6000小时的转播内容。
图片来自阿里云官方微信
据悉,北京冬奥会将全程以4K进行赛事转播,并将通过阿里云实时向全球传输。巴赫特别提到了奥运转播云的应用,转播云将许多采编、转播工作搬到云上,“我们打造了专业的奥运转播云,转播商可以从中获益,转播云能提供更多的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在总部或本国转播,这样就可以减少奥运会的碳足迹。
阿里云表示,与传统的机房相比,冬奥云数据中心在张北采用自然风冷、浸没液冷、智能调温等技术,100%不需要机械制冷,使能源消耗减少70%。
在观赛体验上,据了解,基于云端的视觉智能、算法、 AR等技术将会在比赛中呈现给观众,从而提高观看比赛的体验。比如,利用多角度的智能综合技术,将多个阵列影像整合为一个全景、动态的影像,从而为大道速滑、冰壶等赛事提供了更多的立体观察视角。
中国联通5G通讯保障和5G毫米波覆盖
“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媒体是最终的裁判”,中国联通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唯一官方通信服务合作伙伴,组建了OBS(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专项支撑团队,同时在每个竞赛场馆扎实做好各项媒体服务工作。
此前,1月12日,首都体育馆迎来了10家国际新闻机构的第一次考察,对北京冬奥会“媒体+”网络进行测试,大家对场馆网络服务和媒体工作环境一致表示满意。据在场媒体透露,中国联通布设在赛道上的5G基站,将为高速轨道摄像机的无线回传做足支持。通过测速软件可以看到,赛道在的上传速率达到200兆每秒左右,下载速率达到1.2G/s左右。联通团队介绍,“在传统5G网络的基础上,冬奥场馆5G网络引入新功能特性来满足不同业务体验需求,200M载波聚合,超级上行,网络切片等等功能特性,能够提供更优的网络体验。”
此外,在张家口崇礼区的东南侧山谷内,那里是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所在地,据预测,届时将有超过1万名观众现场观看冬奥比赛,而他们仅凭自己手中的、支持毫米波技术的5G手机,即可实现超过4Gbps的超级下载速率。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买彦州表示:“毫米波是5G的重要组成部分,5G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冬奥会唯一运营商合作伙伴,中国联通正致力于开展冬奥场景毫米波试点试验。”据悉,中国联通正在加快北京市内、延庆、张家口等冬奥场馆的5G全面覆盖。
目前冬奥会的主要转播机构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和央视都基本确定采用5G设备进行户外转播,以实现4K、8K、VR、多机位等超级转播效果”。据介绍,5G多网聚合设备最多可接入6路5G网络,实现最高3Gbps的超级上传效果,以保障北京冬奥会视频转播的最高水准。
图:苏翊鸣 央视频截图
“OTN有线网络登录验证、赛时Wi-Fi连接验证、网络压力监测、网络测速等相关测试工作,测试结果很好!获得了IOC(国际奥委会)官员的称赞!”联通团队的郭荔函回忆起当日的场景十分骄傲。赛场的精彩瞬间都将通过“媒体+”这列“高速列车”从竞赛场馆即时传送到主媒体中心,中国联通先进的5G技术和智慧网络正是这趟“高速列车”的基础轨道,保障着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3000名媒体工作者的新闻发布工作,快速将清晰、精彩的赛场画面传输到千家万户。
2月7日,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17岁小将苏翊鸣夺得银牌,创造了中国代表团在该项目上的历史。在比赛现场,中国联通提供的“媒体+”服务支撑赛时照片即拍即传和文件回传。
本文为作者根据公开资料编撰,资料来源阿里云、中国联通官方微信,奥林匹克官网。
-
5G
+关注
关注
1354文章
48436浏览量
563968 -
阿里云
+关注
关注
3文章
952浏览量
43007 -
5G毫米波
+关注
关注
3文章
110浏览量
2303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