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晚上8点,北京2022年冬奥会迎来了盛大的闭幕式,闭幕式上,有太多令人难忘的瞬间:巨大的中国结、折柳送别、梦回2008,这些绝妙的想法和构思,再次展示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式浪漫。
12辆晶莹剔透的冰车驶入场内,这些冰车采用了12生肖的造型。小朋友登上冰车,在场内飞舞滑行。在冰面上划出一道道的冰痕。无数条红丝带飞向鸟巢,一个巨大的红色中国结出现,场内冰车的痕迹逐渐变化,冰车的痕迹也成为中国结,中国结是充满中国哲学思想的工艺,每一根独立丝带共同编织,一同成结,如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建,和谐的大家庭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建设。
图片来自央视频截图
AR技术在这场视觉盛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如何做到的?
AR技术助力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
增强现实(AR)基于 传感器和机器学习技术,将物体在现实环境之中叠加情景信息(包括文字、图像、视频和3D模型等),以满足用户需求。当前较为热门的AR应用是AR游戏和社交软件的AR滤镜,而未来教育、零售、导航、旅游、运动健康等应用也将加快普及AR。
这次,在冬奥会闭幕式上,导演组用AR (增强现实)合成的万千红丝带,在空中翻飞腾舞、最终编织成象征着吉祥团结的中国结。导演组通过 AR 技术在空中用数字科技“织”绘一个巨大的红色中国结,这和地屏影像形成“天地呼应”,所有的运动员都身处其中。
图片来自央视频截图
来时迎客松,送时折柳别。观众看到的闭幕式上,鸟巢中保留了10600平米的8K超高清LED地屏幕与南北两侧1000平方米超高清转播屏,在10522平米的超大地面显示屏上,一道道光影宛如真实的柳条在随风飘扬。
而在开幕式上,第一个节目《立春》在数十次的排练过程中就通过AR技术,让近400名演员同时挥舞发光棒互不干扰;除开幕式外,AR在本届冬奥会导航中也有较好应用,如张家口冬奥村的AR地图,运动员通过手机识别周边实景可跟随地面上的虚拟箭头便可抵达目的地。AR打破物理空间界限,用户可从固定位置掌握空间信息和实时动态,同时也可以从电视、手机等终端获得全面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体验。
裸眼3D助力交互效果升级
此次冬奥运闭幕式上采用了奥运历史上最大地屏设计,打造了最逼真的冰面效果,为了保证视觉效果的一致性,利亚德除了提供中央核心地区的地屏,还为整场演出提供了显示播控系统,地面LED舞台实际播放视频分辨率位14880*7248,完美呈现裸眼3D效果。
图片来自央视频截图
而在开幕式黄河之水天上来场景中水流从冰瀑上飞流直下,地屏上汹涌的波涛宛若扑面而来,带给人无比震撼的感觉,正是裸眼3D技术与近1.2万平方米LED舞台的巧妙配合。而在2月2日冬奥会混双冰壶首轮比赛正式开场前,一颗“小冰壶”从中式折扇画境中飘下,穿过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梅兰竹菊构成的唯美画境,展示了冰壶项目的文化内涵。通过裸眼3D技术,观众仅需肉眼即可观看内容,不必考虑头显重量、佩戴舒适度等因素,配合音乐等要素,沉浸感体验更佳,同时成本大大下降,便于建立用户群体更广的舞台交互方式。
裸眼3D是利用人两眼具有视差的特性,在不借助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可获得具有空间感的立体影像,目前广泛应用于防伪、安全、展览等领域,预计未来在广告传媒、医学展示、房地产营销、3D演唱会、KTV等领域将有较好应用。
虚拟现实通过头显等终端设备提供沉浸式体验,在游戏、社交等消费端,以及培训、巡检、设计等企业端应用较多。而冬奥会闭幕式、开幕式不同于上述场景,要通过视觉和声音等载体引导观众进入对北京冬奥会主题内涵的深度思考,进而达到理解和认同,这对于虚拟现实技术与灯光、布景、道具等的融合具有极高要求。尽管以往国外有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元宇宙演唱会等尝试,但仅限于营造氛围、便于宣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闭幕式则通过AR、裸眼3D和全息显示等虚拟现实相关技术与舞台巧妙结合,强化冬奥会实时、有效、强交互、沉浸感等特点,开创技术赋能舞台以诠释理念的先河,成功打造“简约且精彩”的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惊艳感觉。
在运动成绩上,挪威位于北京冬奥会奖牌榜第1,奖牌数定格在了16金8银13铜;德国以12金10银5铜,位列奖牌榜第2位;而中国冬奥体育代表团则以9金4银2铜锁定在北京冬奥会奖牌榜第3位,创下亚洲国家历届冬奥会奖牌榜最高名次,为北京冬奥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微信号zy1052625525。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
led
+关注
关注
241文章
23136浏览量
658460 -
Ar
+关注
关注
24文章
5083浏览量
169266 -
裸眼3D
+关注
关注
3文章
126浏览量
32815 -
冬奥会
+关注
关注
0文章
15浏览量
512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