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我们给大家展示和分享了一些远传融创Sprintlink图传的方案和实测,通过场景和数据展现远传融创无人机图传的功能和特性。
今天,小远想除去外壳抛开参数,从底层的架构和运用的技术方面解释远传融创是如何实现稳定性,可靠性,灵活性。
首先,远传融创拥有Sprintlink图传模块的所有技术,从底层协议代码,硬件设计,再到外壳结构都是由团队亲自操刀。分享这篇文字的底气也正来源于此。
总的来说,远传Sprintlink主要采用了软件定义无线电(SDR)、编码正交频分复用 (COFDM)以及低密度校验码(LDPC)三项技术。必须承认,我们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更要怀着感念的心,脚踏实地。
以Sprintlink PRO 网口图传为例,下方是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中上面是天空端模块,下面是地面端模块。两端模块都是由传输板+底板组成。传输板负责两端数据的通信,底板提供各种视频,数传和遥控信号的接口。同时系统配置和固件的升级也是通过底板完成。底板和传输板之间通过以太网MII接口和串口通信。
自定义的COFDM通信协议在FPGA上实施。完成验证后,我们也研发了带有这个私有协议的基带芯片。射频的部分,我们采用了ADI的936x系列。
选择设计自己的协议和采用SDR架构的原因如下:视频数据是一串连续的数据流,它对传输性能的要求更高,我们的私有协议针对图传应用优化了帧格式、导频,加入了低密度校验码(LDPC),以此来提高传输的距离和接收性能,也同时确保了当信号强度较低的时候能维持通信连接。我想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方案的一个特点。同样,在同等信号强度环境下,Sprintlink方案能支持更大的吞吐率。而采用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是为了能让系统更灵活,更好地适应多样的客户需求,并持续迭代演进。
此外,远传Sprintlink采用了TDD时分双工实现双向通信,视频,数传和遥控信号都在一个通道上传输。地面端采用了分集接收,实现比单天线能更好的接受性能。天空端则使用了动态天线发送分集,保证在飞行过程中使用最优的传输通道提高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ARQ重传和自适应跳频被部署在前端底层,相比于顶层的重传和跳频有更高的纠错抗错效率。常见的两种视频编码方式(H.264和H.265)和加密方式(AES128和AES256)都可以在Sprintlink上实施。
对技术的全盘掌握,使远传融创对用户提出的支持和需求得以从容且周到地应对。上述内容或许略有些枯燥,也不直观,但是我们向实现和用户之间最大程度的信息对称所做出的努力。
审核编辑:符乾江
-
无线通信
+关注
关注
58文章
4574浏览量
143615 -
无线电
+关注
关注
60文章
2144浏览量
11655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