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来自挪威的名将马特·奥尔斯布·蕾塞兰在冬季两项女子10公里追逐赛中一路领先,以34分46秒9的成绩冲过终点线,成为本届冬奥会的首位三金王。至此,冬奥会赛程已过半,中国代表队在10天内拿下了9枚奖牌,在金牌榜位列第八。
在冬奥揭幕前,多国运动员发出的vlog早已“刷爆”网络,“智能床”、“发热衣”、“全自动餐厅”、“无感通行闸口”……智能设备无处不在。本届北京冬奥会定位为“科技冬奥”,重点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的理念开展工作,各类智能设备已成为运动员们“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坚实后盾,冬奥赛场上的黑科技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
智能化“包揽”冬奥衣食住行
冬奥会的举办地——北京最近迎来了农历虎年首场降雪,全市降雪量均达到大雪级别,白天最高气温骤降至0℃以下。
这意味着,观众在观赛期间需要克服极度寒冷的天气。对此组委会早有准备:为解决观众取暖问题,场馆针对座席和站席观赛环境,采用了舒适性提升技术,实现在零下20℃体感温度下,设备表面温度10秒内升至40℃以上,可以显著提升观众观赛感受。
这样的天气,“冻”人的不仅是观众,也是运动员。为此,我国为冬奥运动员研发了集防风、防水、透气、耐磨多功能高效保暖于一体的“堡垒”综合保暖系统,这套装备包含主动电加热护脸、马甲、手套、袜子、坐垫,在零下30℃的环境下可持续作业180分钟以上,全方位保护人体。国家队的“全副武装”还不止如此,一款能够发热的雪地运动鞋共设置了三档温度调节,可调节温度从38℃到42℃,即使在-25℃的雪地里,依然可提供2.5-5个小时的发热保温效果。
如果说在“食”的层面,往届奥运会更注重多元化、满足各国选手的饮食需求,那么本届冬奥会的“食”,则选择用智能化作为注脚。例如位于冬奥会主媒体中心、面积达5400平方米的智慧餐厅,这是一座利用智能技术打造的“无人餐厅”,餐厅内配备汉堡机、煲仔饭机、炒菜机、咖啡机器人、冰激凌机器人等智能烹饪设备,所有上菜工作都由智能传送设备完成,无须人力,食物就可以“从天而降”,保证点餐、制餐、出餐全流程自动化。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智慧餐厅进一步减少了人与人的交叉接触,降低疫情传播概率及防疫成本,还能够24小时提供服务。
告别“会塌的纸板床”,运动员们入住冬奥村后全部睡上了智能床,这是冬奥会史上首次提供智能床,也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员用床。智能床自带八种调节功能,配备多种场景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调节角度。如果调整为阅读场景,智能床就会将床头部分抬起,为运动员提供足够的支撑。此外,智能床还可以连接App,只需要通过手机设置闹钟,智能床就会在设定时间自动起降,温柔唤醒。
在公共空间内,防疫机器人和信息大屏让防疫不再是难题。当防疫机器人“捕捉”到体温超标的人员时,它会主动上前交流,并报告给管理人员;对区域内没有佩戴口罩的人员,机器人也会前去提示其佩戴口罩。信息大屏与传感器、摄像头互联互通,在屏幕上实时显示人流拥挤程度,为出行提供指南。
而在冬奥村大堂以及健身房等公共区域,面对着人员流动更为复杂的情况,冬奥村在其中装备了健康环境监测与改善调节系统。其环境防疫风险预警算法通过环境、机电、安防等多个系统联动,能够实现病毒传播风险预警、消杀设备提前开启。
通过一个又一个vlog,冬奥村里无处不在的智能设备被运动员们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不止是冬奥!
全场景智能已走入大众生活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场景智能”早已不是奥运专属。
通过手机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可以远程开启的智能门锁、具备语音交互功能的智能音箱……众多消费者已对各类智能设备耳熟能详,智能设备也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智能需求的变化,智能化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单品智能、全屋智能,发展到了全场景智能的时代。智能化已经从以住宅为载体提升为以用户为载体,由屋内空间延伸至办公、车、社区,以及商业区、公共设施等屋外空间,由以多设备互联控制提升为以场景为导向的发展阶段,就连冬奥会中也随处可见多设备、多场景联动的身影。
从单品到场景的进一步升级将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推动着物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21年12月,IDC发布了《2021年V2全球物联网支出指南》,从技术、场景、行业等维度对全球物联网市场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未来5年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IDC预测,2021年全球物联网支出将达到7542.8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达到1.2万亿美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11.4%。其中,中国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主战场”之一,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超过3000亿美元,全球占比约26.1%。[1]
放眼全球,多数发达国家早已开启智慧社会建设旅程;在IoT产业整体繁荣的态势下,我国也紧跟时代步伐,拉开全场景智能的建设帷幕。从手机上的共享单车、数字支付、外卖软件,到生活中的智能家居、超级工厂、智慧养老……智能化的浪潮正在席卷各行各业,织就一张覆盖全社会的“智慧之网”。
在万物智联的物联网时代,平台型企业作为全行业的赋能者,拥有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作为全球化IoT开发平台服务商,涂鸦智能(NYSE: TUYA)也持续赋能全行业的合作伙伴。本届冬奥会,有不少涂鸦的客户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之中,例如,点亮北京冬奥会标志塔顶“奥运五环”的8万颗点光源即是出自雷士照明之手[2],照亮首钢园赛区的照明产品及系统则来自西顿照明,MAXHUB书裕科技也为冬奥会提供了MAXHUB LED一体机,助力各类筹备会议高效展开。而在崇礼奥雪小镇,施耐德电气的智能开关面板、全方位保护的终端配电产品以及一体化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为观光客打造了一个“远方的家”。[3]
十天前,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科技与美的结晶带给了全世界观众,总导演张艺谋如此总结这场盛会:“我只负责精彩,中国高科技企业负责成功。” 在“科技冬奥”的助推之下,可以预见,全场景智能在中国的普及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物联网与智能化将为国人带来更高质量的生活。
“用技术拓宽梦和视野,用科技连接人与万物”,物联网正以冬奥作为新的起点,走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审核编辑:符乾江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1文章
28543浏览量
207614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11文章
44793浏览量
374959 -
智能化
+关注
关注
15文章
4910浏览量
5553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