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在近日的GTC 2022大会上,英伟达发布了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平台Drive Hyperion 9,并宣布比亚迪、Lucid将在未来在旗下车型上采用该自动驾驶平台。比亚迪随后也宣布,从2023年上半年起,比亚迪将在部分新能源汽车上搭载英伟达DRIVE Hyperion平台,实现车辆智能驾驶和智能泊车。
比亚迪以往在智能驾驶上,采取的模式与传统车企类似,搭载Tier1的整套方案,比如博世的方案等。在这种模式之下,比亚迪目前在售的车型上,智能驾驶功能都并不是优势项目,甚至可以说是短板。所以,与英伟达合作,会是比亚迪在智能驾驶上实现翻身的一个标志吗?
汽车灵魂在自动驾驶?各家车企的不同选择
虽然在电动汽车的基础核心技术上,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甚至更细分的车规MCU、IGBT、碳化硅MOSFET都能自给自足,并且具备一定优势。但智能化作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在这方面上比亚迪却相比于一些新势力车企缺失了先发优势。
当然,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在去年9月份一场20分钟的演讲中也谈到,“汽车工业的大变革,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不过对于智能化中的关键技术——自动驾驶,各家车企也有不同做法。
比如宝马在最新的iX电动旗舰车型上,所采用的自动驾驶方案由多方联合打造,安波福(Aptiv)负责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集成,提供部分传感器;麦格纳负责硬件集成,包括激光雷达、处理模块等,另外还有大陆、英特尔等厂商提供系统整合、计算芯片等的支持。通过Tier1,深度整合供应链企业,提供“打包”方案,这也是目前大多传统车企普遍的自动驾驶系统研发模式。
而在“软件定义汽车”,也就是汽车智能化程度日渐受到重视的如今,这种传统Tier1的供应模式逐渐有所转变。正如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去年在股东大会上被问到,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时,他的回答是:这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成了灵魂,上汽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尽管陈虹一番言论在后面受到了很多人的口诛笔伐,但这只是目前所有传统车企都要面临的真实现状。与以往燃油车时代的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相比,由于电动汽车中的电机、电池、电控等技术同质化较严重,如今电动汽车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反而变成自动驾驶等智能程度。所以,如果在自动驾驶上采用了第三方供应商的整体解决方案,那么对于这些传统车企而言,也就失去了核心技术竞争上的话语权。
对于新势力车企而言,在自动驾驶系统上外购的主要是第三方厂商平台,比如Mobileye、英伟达,作为算力基础,再在平台上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算法。当然也不乏从软硬件上都全栈自研的车企,比如特斯拉、零跑,都采用了自研芯片以及自研算法,而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也有消息传出称正在投入研发自动驾驶芯片中。
比亚迪:“两条腿走路”
那么比亚迪走的是哪种路线?从公开信息中,近年比亚迪在自动驾驶上其实一直保持着与其他厂商的合作,而布局更是比很多人想象中还要早。2013年,比亚迪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双方共同研发基于比亚迪速锐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当年的自动驾驶比赛中夺冠。2015年,比亚迪就与当时刚成立无人驾驶事业部的百度达成合作,王传福还成为了百度的自动驾驶顾问。
百度也确实是目前比亚迪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合作最深入的对象。在2018年的比亚迪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按照当时公开的信息,首先百度地图会覆盖比亚迪全系车型,自动驾驶方面则将会由百度向比亚迪提供L3级别智能驾驶的全套完整解决方案,并计划在三年内实现自动驾驶车辆量产(显然已经鸽了)。
今年2月,有消息称比亚迪已经选择百度作为其智能驾驶供应商,百度将向比亚迪提供行泊一体的ANP智驾产品与人机共驾地图,而合作车型量产也将在不久后实现。
但另一方面,比亚迪又似乎是“两条腿走路”,在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的同时,还在布局自研的自动驾驶技术。在2015年,王传福接受采访时提到,比亚迪已经在研究无人驾驶,原来是内部在做,但在研发过程中发现需要很精密的地图,而百度具有这个优势。
去年一年里,比亚迪都在发力扩展其自动驾驶“朋友圈”,目前已经涵盖自动驾驶芯片、传感器、算法等领域。包括参与AI芯片公司地平线的C轮融资,并且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去年与激光雷达供应商速腾聚创达成战略合作后,今年2月又参与了速腾聚创的新一轮投资;去年12月27日,比亚迪官方宣布与 Momenta 成立自动驾驶合资公司迪派智行,表示迪派智行将依托比亚迪的智能化技术积淀和垂直整合能力,以及Momenta智能驾驶方面多年的技术积累,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等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在与Momenta的合作中,还有一个关键的点是,比亚迪表示将打造“具有比亚迪特色的智能驾驶系统”,或许就是在表明比亚迪在自动驾驶上所采取的模式,与多家供应商合作,但不会采取第三方整体的方案,比如以往Mobileye与英伟达的黑盒方案。即至少可以从算法上加强车企的参与度,保证自身系统的特色优势。
而对于车企而言,为了适配不同车型定位,自动驾驶选择多个供应商也是普遍现象,目前看来,比亚迪采用百度的ANP会被用在中低端车型,英伟达平台由于成本因素,一直以来都是中高端车型所使用的。那么,“比亚迪特色”的自动驾驶,或许也有可能将在明年随着搭载英伟达平台的车型亮相。
比亚迪以往在智能驾驶上,采取的模式与传统车企类似,搭载Tier1的整套方案,比如博世的方案等。在这种模式之下,比亚迪目前在售的车型上,智能驾驶功能都并不是优势项目,甚至可以说是短板。所以,与英伟达合作,会是比亚迪在智能驾驶上实现翻身的一个标志吗?
汽车灵魂在自动驾驶?各家车企的不同选择
虽然在电动汽车的基础核心技术上,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甚至更细分的车规MCU、IGBT、碳化硅MOSFET都能自给自足,并且具备一定优势。但智能化作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在这方面上比亚迪却相比于一些新势力车企缺失了先发优势。
当然,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在去年9月份一场20分钟的演讲中也谈到,“汽车工业的大变革,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不过对于智能化中的关键技术——自动驾驶,各家车企也有不同做法。
比如宝马在最新的iX电动旗舰车型上,所采用的自动驾驶方案由多方联合打造,安波福(Aptiv)负责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集成,提供部分传感器;麦格纳负责硬件集成,包括激光雷达、处理模块等,另外还有大陆、英特尔等厂商提供系统整合、计算芯片等的支持。通过Tier1,深度整合供应链企业,提供“打包”方案,这也是目前大多传统车企普遍的自动驾驶系统研发模式。
而在“软件定义汽车”,也就是汽车智能化程度日渐受到重视的如今,这种传统Tier1的供应模式逐渐有所转变。正如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去年在股东大会上被问到,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时,他的回答是:这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成了灵魂,上汽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尽管陈虹一番言论在后面受到了很多人的口诛笔伐,但这只是目前所有传统车企都要面临的真实现状。与以往燃油车时代的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相比,由于电动汽车中的电机、电池、电控等技术同质化较严重,如今电动汽车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反而变成自动驾驶等智能程度。所以,如果在自动驾驶上采用了第三方供应商的整体解决方案,那么对于这些传统车企而言,也就失去了核心技术竞争上的话语权。
对于新势力车企而言,在自动驾驶系统上外购的主要是第三方厂商平台,比如Mobileye、英伟达,作为算力基础,再在平台上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算法。当然也不乏从软硬件上都全栈自研的车企,比如特斯拉、零跑,都采用了自研芯片以及自研算法,而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也有消息传出称正在投入研发自动驾驶芯片中。
比亚迪:“两条腿走路”
那么比亚迪走的是哪种路线?从公开信息中,近年比亚迪在自动驾驶上其实一直保持着与其他厂商的合作,而布局更是比很多人想象中还要早。2013年,比亚迪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双方共同研发基于比亚迪速锐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当年的自动驾驶比赛中夺冠。2015年,比亚迪就与当时刚成立无人驾驶事业部的百度达成合作,王传福还成为了百度的自动驾驶顾问。
百度也确实是目前比亚迪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合作最深入的对象。在2018年的比亚迪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按照当时公开的信息,首先百度地图会覆盖比亚迪全系车型,自动驾驶方面则将会由百度向比亚迪提供L3级别智能驾驶的全套完整解决方案,并计划在三年内实现自动驾驶车辆量产(显然已经鸽了)。
今年2月,有消息称比亚迪已经选择百度作为其智能驾驶供应商,百度将向比亚迪提供行泊一体的ANP智驾产品与人机共驾地图,而合作车型量产也将在不久后实现。
但另一方面,比亚迪又似乎是“两条腿走路”,在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的同时,还在布局自研的自动驾驶技术。在2015年,王传福接受采访时提到,比亚迪已经在研究无人驾驶,原来是内部在做,但在研发过程中发现需要很精密的地图,而百度具有这个优势。
去年一年里,比亚迪都在发力扩展其自动驾驶“朋友圈”,目前已经涵盖自动驾驶芯片、传感器、算法等领域。包括参与AI芯片公司地平线的C轮融资,并且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去年与激光雷达供应商速腾聚创达成战略合作后,今年2月又参与了速腾聚创的新一轮投资;去年12月27日,比亚迪官方宣布与 Momenta 成立自动驾驶合资公司迪派智行,表示迪派智行将依托比亚迪的智能化技术积淀和垂直整合能力,以及Momenta智能驾驶方面多年的技术积累,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等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在与Momenta的合作中,还有一个关键的点是,比亚迪表示将打造“具有比亚迪特色的智能驾驶系统”,或许就是在表明比亚迪在自动驾驶上所采取的模式,与多家供应商合作,但不会采取第三方整体的方案,比如以往Mobileye与英伟达的黑盒方案。即至少可以从算法上加强车企的参与度,保证自身系统的特色优势。
而对于车企而言,为了适配不同车型定位,自动驾驶选择多个供应商也是普遍现象,目前看来,比亚迪采用百度的ANP会被用在中低端车型,英伟达平台由于成本因素,一直以来都是中高端车型所使用的。那么,“比亚迪特色”的自动驾驶,或许也有可能将在明年随着搭载英伟达平台的车型亮相。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比亚迪
+关注
关注
19文章
2303浏览量
54176 -
英伟达
+关注
关注
22文章
3776浏览量
91114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84文章
13816浏览量
16647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英伟达在华加大招聘,聚焦自动驾驶技术
近日,据最新报道,英伟达公司今年在中国市场显著加大了招聘力度,旨在增强其研发能力,并深入探索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这一战略调整反映了英伟达对中
FPGA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哪些优势?
较高,但在处理复杂计算任务时,FPGA的能效比通常更优。这是因为FPGA能够针对特定任务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资源浪费。在自动驾驶系统中,这种高能效比有助于延长车辆续航时间和减少能耗成本
发表于 07-29 17:11
FPGA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哪些应用?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在自动驾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高性能、可配置性、低功耗和低延迟等特点为自动驾驶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以下
发表于 07-29 17:09
自动驾驶公司Wayve获10.5亿美元C轮融资,软银、英伟达加持
5月7日消息,英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Wayve宣布完成10.5亿美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软银集团领投,新投资者英伟达和现有投资者微软跟投。
沃尔沃利用英伟达的SoC和AI来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在2024年英伟达GPU技术大会(NVIDIA GTC 2024)上,沃尔沃介绍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日益提升的算力来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英伟达参投英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10亿美元融资
美国科技巨头英伟达公司近日投资了英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初创公司Wayve Technologies Ltd.,参与了该公司高达10.5亿美元的融资轮次。这一融资额度刷新了欧洲人工智能公司的融资纪录,成为
英伟达参投英国自动驾驶公司融资
英伟达近日宣布,将参与英国自动驾驶技术领军企业Wayve Technologies Ltd的10.5亿美元融资。此次融资由软银集团主导,Wayve的现有股东微软也增加了投资。
自动驾驶已成现实?赛思时间同步服务器赋能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为自动驾驶提供中国方案
赛思时间同步服务器赋能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为自动驾驶提供中国方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中枢神经”-云控基础平台北京市高级别
英伟达与中国车企拓展合作领域,聚焦自动驾驶与数字功能
比亚迪预计在2023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届时将会全面采用英伟达最新一代的车载芯片Drive Thor管理和提升自家的数字功能水平。
比亚迪将搭载英伟达DRIVE Thor车机芯片,推进自动驾驶和智能工厂技术
此外,比亚迪将利用英伟达先进的 AI 基础设施,提升其自动驾驶和智能制造水平;其全新研发的智能工厂机器人也采用验证成功的 NVIDIA Isaac 机器人系统。这也是双方自去年 3 月
高通自动驾驶靠软件开发革新力压英伟达自动驾驶芯片
抛开价格不谈,英伟达自动驾驶芯片毫无疑问是最强的,设计范围在2019年底确定的Orin至今仍是量产最强的自动驾驶芯片,但除了奔驰外的欧美大厂更倾向于选择高通平台
英伟达:四家中国车企选其自动驾驶芯片平台
据英伟达透露,理想汽车已选定搭载两颗DRIVE Orin处理器且具备508TOPS算力的NVIDIA DRIVE Thor车载计算机,进而实现实时融合各类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推动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等全场景
英伟达智能驾驶的核心芯片——Thor
英伟达原定于 2024 年推出 Atlan,现在雷神(Thor)现已取代Atlan,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Thor 带来了两杯的性能,推动下一代 GPU 以及新的 Grace Neoverse V2 驱动的核心,进入下一代自动驾驶
发表于 01-03 14:33
•3434次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