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AMD 3D堆叠缓存提升不俗,其他厂商为何不效仿?

E4Life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作者:周凯扬 2022-04-13 01:06 次阅读

3D堆叠、多芯片封装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了,这年头制造工艺已经没有太多噱头,有时甚至性能提升也有限,厂商只好从架构上入手。像苹果的UltraFusion拼接、Graphcore的3D WoW,都是在芯片设计厂商与晶圆厂强强联合下的产物,我们今天要讲的3D堆叠缓存也不例外。

96MB的超大3D V-Cache

把3D堆叠缓存先玩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AMD。今年CES2022上公布的这款Ryzen7 5800X3D可以视为5800X的升级版,为原本的32MB 2D L3缓存加上了64MB的3D V-Cache缓存,使得总L3缓存达到了96MB。这种芯片堆叠方式与常见的C4和MicroBump不同,AMD用到了HybridBond3D技术,实现了更高的密度、更好的热管理和更好的连接性。


3D V-Cache示意图 / AMD


不过,AMD对Ryzen7 5800X3D的定义是一款“游戏CPU”,这意味着在一些高性能计算场景下不一定会获得更好的性能,评测软件跑分可能也不比英特尔12代酷睿i9、AMD Ryzen9 5900系列这些旗舰处理器,但游戏表现相当不俗。公布之际,AMD官方给出的FPS性能对比图中,5800X3D与英特尔的i9-12900K在半数项目上持平,而半数项目上高出10%的性能,甚至超过了自家的Ryzen9 5900X。

Ryzen9 5900X与Ryzen7 5800X3D的性能对比 / AMD


近期,终于有抢跑的媒体展示了这块处理器的游戏测试结果,测试对象为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在720p分辨率的最高画质选项下,5800X3D跑出了231FPS的成绩,比英特尔的i9-12900K高出了21.58%。你可能会问为何要用如此低的分辨率来进行测试,这自然是为了消除GPU造成的影响,让对比注重于纯粹的CPU性能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测试结果中,5800X3D系统用到的是一块3080Ti显卡,而英特尔系统用到的是一块性能更强的3090Ti显卡,前者却依然跑出了领先的层级,如此足见5800X3D在3D V-Cache加持下的实力了。

超算也能因此获利?

除了这类高性能消费级处理器外,HPC也开始看上了3D堆叠缓存的潜力,比如AMD的Milan-X服务器CPU。与游戏场景一样,更大的缓存可以为诸多核心HPC应用破除瓶颈。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等一众机构和学府的研究人员拿AMD了两块AMD的服务器CPU进行比较,一边是256MB LLC的Milan,一边是768MB LLC的Milan-X。从下图可以看出,虽然随着输入变大优势逐渐变小,但输入规模较小时,大缓存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Milan与Milan-X的性能对比 / RIKEN


这之后,几位研究人员利用gem5模拟器,打造了两种LARC处理器模型,均以1.5nm工艺打造,且都用到了大容量的3D堆叠缓存。这一处理器的设计参照了当下超级计算机之王富岳中A64FX核心,都是基于Armv8.2架构,只不过在1.5nm这样的先进工艺下,可以看出面积优势非常大,实现了近乎八倍的面积差异,如此一来核心数也从A64FX的12+1核堆上了32核。

A64FX和LARC的核心内存组对比 / RIKEN


A64FX的L2缓存并不算大,只有8MB,而他们设计的LARC处理器模型增加了3D堆叠的L2缓存,足足384MB的L2缓存相较前者有了48倍的提升。不过RIKEN提供的gem5模拟器仅仅支持2X大小L2缓存配置,所以就有了256MB和512MB的版本。为了更精准的对比,研究人员们也设计了32核的A64FX版本。

一半以上的测试应用中,单个512MBLARC处理器的核心内存组,要比A64FX高出两倍以上的性能,而且这些提升中多半都归功于3D堆叠缓存,并非只靠两倍以上的核心数目。再结合面积上的优势,针对这些缓存敏感的应用,单芯片的LARC处理器可以做到近10倍于A64FX的提升。不过这只是理论结果,毕竟现在既没有1.5nm的工艺,也没有基于芯片层级的实际测试对比,但确实为摩尔定律进展缓慢下的性能改进提供了另一个思路。

3D堆叠缓存的局限性

固然,这类3D堆叠的设计已经相当普遍了,但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待设计者们优化,那就是散热。面向堆叠缓存的CPU核心势必会面临着热能蓄积,温度升高而降低效能的情况,而且寻常的散热手段面对这种内部积热效果不佳。以AMD的3D V-Cache为例,虽然AMD巧妙地将堆叠缓存置于非计算核心上,但也只是略有缓解,L3缓存与3D V-Cache很可能也会面临积热的难题。

从最近的消息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AMD官方确认首个利用3D V-Cache技术的CPU,Ryzen7 5800X3D并不支持核心、缓存超频或核心电压调整,这还是建立在5800X3D本就比5800X频率低上0.4GHz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AMD技术营销总监Robert Hallock指出,这项技术目前还不算成熟,他们也许会在未来推出可超频的型号,但AMD的重心还是在可超频的非3D堆叠缓存处理器上。

这就很好理解了,目前无论是工艺还是材料都没有办法很好地解决3D堆叠缓存的散热问题,根据几位HPC研究人员的推测,相关的制造工艺或在2028年才能成熟,届时将先进到克服这一限制。不过在此之前,除了游戏外,3D堆叠缓存还不足以成为扭转处理器市场的GameChanger,更像是一项“战未来”的新技术。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7

    文章

    51345

    浏览量

    428237
  • 3D
    3D
    +关注

    关注

    9

    文章

    2921

    浏览量

    108128
  • AMD处理器
    +关注

    关注

    2

    文章

    60

    浏览量

    13074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预期提前,铠侠再次加速,3D NAND准备冲击1000层

    2030年实现1000层堆叠3D NAND存储器。   3D NAND似乎已经成为各大存储企业竞相追逐的“工业明珠”,包括三星、海力士、美光、铠侠、长江存储等都在这一领域投入大量资源,而比拼的就是
    的头像 发表于 06-29 00:03 4720次阅读

    芯片3D堆叠封装:开启高性能封装新时代!

    在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历程中,芯片封装技术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集成电路设计复杂度的不断提升和终端应用对性能、功耗、尺寸等多方面要求的日益严苛,传统的2D封装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芯片3D
    的头像 发表于 02-11 10:53 179次阅读
    芯片<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堆叠</b>封装:开启高性能封装新时代!

    SciChart 3D for WPF图表库

    SciChart 3D for WPF 是一个实时、高性能的 WPF 3D 图表库,专为金融、医疗和科学应用程序而设计。非常适合需要极致性能和丰富的交互式 3D 图表的项目。 使用我们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3:49 150次阅读
    SciChart <b class='flag-5'>3D</b> for WPF图表库

    腾讯混元3D AI创作引擎正式上线

    近日,腾讯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混元3D AI创作引擎已正式上线。这一创新性的创作工具,标志着腾讯在3D内容生成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混元3D AI创作引擎的核心功能极为强大,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提示词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0:26 184次阅读

    2.5D3D封装技术介绍

    整合更多功能和提高性能是推动先进封装技术的驱动,如2.5D3D封装。 2.5D/3D封装允许IC垂直集成。传统的flip-chip要求每个IC单独封装,并通过传统PCB技术与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10:41 473次阅读
    2.5<b class='flag-5'>D</b>和<b class='flag-5'>3D</b>封装技术介绍

    3D堆叠像素探测器芯片技术详解(72页PPT)

    3D堆叠像素探测器芯片技术详解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1:08 2921次阅读
    <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堆叠</b>像素探测器芯片技术详解(72页PPT)

    AMD官宣锐龙9000X3D系列发布计划

    关注。 据悉,此次发布的锐龙9000X3D系列处理器将采用AMD称之为第二代3D V-Cache缓存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AMD将此次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10:17 526次阅读

    3D堆叠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3D堆叠将不断发展,以实现更复杂和集成的设备——从平面到立方体
    的头像 发表于 09-19 18:27 1400次阅读
    <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堆叠</b>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安宝特产品 安宝特3D Analyzer:智能的3D CAD高级分析工具

    安宝特3D Analyzer包含多种实用的3D CAD高级分析工具,包括自动比对模型、碰撞检测、间隙检查、壁厚检查,以及拔模和底切分析,能够有效提升3D CAD模型检测分析的效率,让模
    的头像 发表于 08-07 10:13 450次阅读
    安宝特产品  安宝特<b class='flag-5'>3D</b> Analyzer:智能的<b class='flag-5'>3D</b> CAD高级分析工具

    裸眼3D笔记本电脑——先进的光场裸眼3D技术

    效果的用户,这款笔记本电脑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一、卓越的3D模型设计能力 英伦科技裸眼3D笔记本电脑采用最新的光场裸眼3D技术,使用户无需佩戴3D眼镜就能看到立体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7-16 10:04 681次阅读

    紫光展锐助力全球首款AI裸眼3D手机发布

    随着消费者对视觉体验需求的不断提升,能让用户无需辅助设备即可感受立体影像的裸眼3D创新技术正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其市场前景备受关注。据第三方研究机构预测,预计到2027年,全球裸眼3D产品出货量将达
    的头像 发表于 07-15 16:00 771次阅读

    SK海力士5层堆叠3D DRAM制造良率已达56.1%

    在全球半导体技术的激烈竞争中,SK海力士再次展示了其卓越的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近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VLSI 2024峰会上,SK海力士宣布了其在3D DRAM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5层堆叠3D DRAM良品率已高达5
    的头像 发表于 06-27 10:50 721次阅读

    AMD 3D V-Cache技术带来更高密度和能效

    直接从高速缓存中获取各类数据,使响应时间更短,从而提升游戏的性能表现。 AMD 3D V-Cache技术应运而生。它将“Zen 3”的裸片变
    的头像 发表于 04-01 11:39 1141次阅读
    <b class='flag-5'>AMD</b> <b class='flag-5'>3D</b> V-Cache技术带来更高密度和能效

    3D动画原理:电阻

    电阻3D
    深圳崧皓电子
    发布于 :2024年03月19日 06:49:19

    中兴努比亚发布全球首款5G+AI裸眼3D平板

    此平板采用Neovison 3D Anytime科技将2D画面即时转换为3D效果,增强观影及音乐娱乐体验的真实感。较前代产品而言,新设备在分辨率、亮度和色相等3D性能参数上都有大幅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4:51 81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