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Innolink-国产首个物理层兼容UCIe标准的Chiplet解决方案

旺材芯片 来源:芯榜Pro 作者:芯榜Pro 2022-04-13 09:29 次阅读

前言

2022年3月,芯片制造英特尔、台积电、三星联合日月光、AMDARM高通、谷歌、微软、Meta(Facebook)等十家行业巨头共同推出了全新的通用芯片互联标准——UCle。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IP和芯片定制及GPU赋能型领军企业芯动科技宣布率先推出国产自主研发物理层兼容UCIe标准的IP解决方案-Innolink Chiplet,这是国内首套跨工艺、跨封装的Chiplet连接解决方案,且已在先进工艺上量产验证成功!

3873cfc0-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InnolinkChiplet架构图

随着高性能计算、云服务、边缘端、企业应用、5G通信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移动设备等应用的高速发展,算力、内存、存储和互连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但同时,先进工艺芯片迭代也面临着开发难度大、生产成本高、良品率低的窘境,即先进制程工艺下芯片面临着性能与成本的矛盾,Chiplet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

38831a02-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制程工艺发展和晶体管密度增加导致开发成本急剧上升

Chiplet技术的核心是多芯粒(Die to Die)互联,利用更短距离、更低功耗、更高密度的芯片裸die间连接方式,突破单晶片(monolithic)的性能和良率瓶颈,降低较大规模芯片的开发时间、成本和风险,实现异构复杂高性能SoC的集成,满足不同厂商的芯粒之间的互联需求,达到产品的最佳性能和长生命周期。

3894a9c0-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Chiplet核心技术是多芯粒互联

近年,AMD、苹果和英伟达等国际巨头都发布了标志性的Chiplet旗舰产品,并在各个应用领域取得极大成功,进一步验证了Chiplet技术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使得Chiplet互联这一核心技术日益受到市场追捧!

38a29d96-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多芯粒互联的Chiplet技术是实现高性能异构系统的发展趋势

38acaeb2-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苹果自研M1Ultra芯片应用Chiplet技术实现性能翻倍

Chiplet的早期发展协议混乱各个公司制定自己的私有标准

此前,众多的芯片厂商都在推自己的互联标准,比如Marvell在推出模块化芯片架构时采用了Kandou总线接口;NVIDIA拥有用于GPU的高速互联NV Link方案;英特尔推出了EMIB (Embedded Die interconnect bridge)接口;台积电和Arm合作搞了LIPINCON协议;AMD也有Infinity Fabrie总线互联技术等等。 芯动科技奋起直追紧随其后,2020年在国内率先推出自主研发的Innolink Chiplet标准并实现授权量产。

Chiplet技术核心就是Die to Die互联,实现大带宽下的多芯片算力合并,形成多样化、多工艺的芯片组合。显然,如果各家芯片厂商都在推自己的标准,这将导致不同厂商的Chiplet之间的互联障碍,限制Chiplet的发展。因此,实现各个芯粒之间高速互联,需要芯片设计公司、EDA厂商、Foundry、封测厂商等上下游产业链协调配合、建立统一的接口标准,从而实现Chiplet技术的量产应用并真正降低成本,加速整个Chiplet生态的发展。于是,UCIe标准应运而生。

UCIe的建立将有力推动Chiplet连接标准发展

前不久,UCIe标准发布引起了业界高度关注与热议,因为这是由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提出的开放的、可互操作性的标准,能有效解决当前先进工艺芯片产业上下游发展的难题,降低成本、提升性能。

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 (UCIe)是一个开放的、行业通用的Chiplet(芯粒)的高速互联标准,由英特尔、AMD、ARM、高通、三星、台积电、日月光、Google 、Meta、微软等十大行业巨头联合推出。它可以实现小芯片之间的封装级互连,具有高带宽、低延迟、低成本、低功耗等优点,能够满足包括云端、边缘端、企业级、5G、汽车、高性能计算和移动设备等在内的整个计算领域,对算力、内存、存储和互连日益增长的高需求。通俗来讲,UCIe是统一标准后的Chiplet,具有封装集成不同Die的能力,这些Die可以来自不同的晶圆厂,也可以是采用不同的设计和封装方式。

InnolinkChiplet方案解读

就在Ucle标准发布后两周,芯动科技就宣布推出首个国产自主研发物理层兼容UCIe标准的IP解决方案-Innolink Chiplet。芯动Chiplet架构师高专表示:芯动在Chiplet技术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应用需求经验,并且和台积电、intel、三星、美光等业界领军企业有密切的技术沟通和合作探索,两年前就开始了Innolink的研发工作,率先明确Innolink B/C基于DDR的技术路线,并于2020年的Design Reuse全球会议上首次向业界公开Innolink A/B/C技术。

得益于正确的技术方向和超前的布局规划,Innolink的物理层与UCIe的标准保持一致,成为国内首发、世界领先的自主UCIe Chiplet解决方案。

38d496e8-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InnolinkA/B/C实现方法

Innolink Chiplet的设计思路和技术特点:

1.业界很多公司认为Chiplet跨工艺、跨封装的特性,会使其面临复杂的信号衰减路径,所以普遍使用SerDes差分技术以应对这一问题。芯动基于对Chiplet应用场景和技术趋势的深刻理解,以及在DDR技术领域的绝对领先,认为相较于SerDes路线,DDR技术更适合Chiplet互联和典型应用,而且不同封装场景需要用到不同的DDR技术方案。

2.Chiplet(Die to Die)在短距PCB、基板、Interposer上连接时,路径短、干扰少、信号完整性好,此时采用DDR技术路线在延时功耗和带宽密度上更具优势。在短距离PCB、基板、Interposer平台上,DDR对比SerDes的优势如下:

38e9f3a8-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Chiplet的核心目标就是高密度和低功耗,DDR技术满足多芯粒互联的高密度、低功耗、低延迟等综合需求,可使多芯粒像单芯粒一样工作,单芯粒总线延展至多芯粒。因此,芯动综合考虑SerDes和DDR的技术特点,在Innolink-B/C 采用了DDR的方式实现,提供基于GDDR6/LPDDR5技术的高速、高密度、高带宽连接方案。

3.标准封装使用MCM传统基板作为Chiplet互联的介质,具备成本便宜等特点,是对成本较为敏感的Chiplet应用场景首选;先进封装如Interposer,具备密度高、良品率低、成本高等特点,则是对价格不敏感的高性能应用场景首选。在UCIe定义正式发布前,Innolink-B/C就提前实现了这两种封装场景的应用,验证了其对市场前景和Chiplet技术趋势的准确判断。

38fca584-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UCIe定义不同封装标准的主要性能指标

4.针对长距离PCB、线缆的Chiplet连接,Innolink-A提供基于SerDes差分信号的连接方案,以补偿长路径的信号衰减。

5.总的来看,Innolink-A/B/C实现了跨工艺、跨封装的Chiplet量产方案,成为业界领先!围绕着Innolink Chiplet IP技术,芯动同时还提供封装设计、可靠性验证、信号完整性分析、DFT、热仿真、测试方案等整套解决方案!

390aadf0-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InnolinkChiplet的设计包含了UCIe的Chiplet连接先进、标准封装定义

图中显示UCIe分了3个层次,Protocol Layer协议层、die to die Adapter互联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其中协议层就是常用的PCIE、CXL等上层协议,底层的Die to Die和PHY物理层,即是和Innolink同样的实现方式。

总结:芯动准确地把握了Chiplet技术方向,并前瞻性地完成设计验证,与后来推出的UCIe技术方向一致,为Innolink兼容UCIe标准奠定基础,成为业界领先方案。

这听起来像押中高考大题的故事,其实Innolink背后的技术极为复杂,正因为芯动掌握了高速SerDes、GDDR6/6X、LPDDR5/DDR5、HBM3、基板和Interposer设计方案、高速信号完整性分析、先进工艺封装、测试方法等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并且经过大量客户需求落地和量产验证迭代。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押中题”无疑是是芯动技术团队长期投入和耕耘的成果!

芯动准备了满满一桌的大餐等着UCIe这个客人上桌!

Innolink Chiplet是芯动先进IP之集大成者,代表着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闻之不如见之,我们来盘点一下其内部实现的基础技术。

391a3450-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392783c6-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18GbpsGDDR6单端信号量产验证

39331c22-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21Gbps PAM4 DQ eye, single ended

39450234-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HBM3 6.4Gbps 高速眼图

39554338-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全球首个GDDR6/6X combo IP量产

3969e4e6-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3976d35e-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32/56GSerDes眼图

3991175a-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风华1号4K高性能GPU应用InnolinkChiplet实现性能翻倍

39a1582c-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先进封装信号完整性分析

39b46dd6-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 封装热效应仿真

看到这些赏心悦目的IP验证测试眼图,相信大家对Innolink Chiplet有了更加客观的认知。追本溯源,这些成果反映的另一问题也值得探讨,为什么芯动能在这么多先进技术上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

为什么要做先进IP有哪些挑战和困难?

芯动科技的CEO敖海先生是技术出身,长期保持和一线研发工程一起讨论架构、改代码、调电路、定方案的习惯,从领导人至一线员工,全公司都秉承踏实进取、勇于创新、务实精进的作风。见微知著,芯动研发团队能持续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攀登一座座行业高峰也就不奇怪了。正因于此,芯动才能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和技术发展的持续领先!

敖海认为,现阶段先进工艺芯片技术迅速发展、高性能应用需求急剧增加,只有不畏挑战迎难而上、抢先占领技术高地,在Chiplet等先进IP技术上对标海外巨头,并在某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越,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有效赋能国产半导体发展!

首发先进IP技术具备很多优势,可以快速赢得业界认可、第一时间导入客户需求并设计验证、广泛获得Foundry和封测等上下游的大力支持。在市场应用成熟时,还可以让广大芯片客户用上量产验证的、可靠安全的IP,从而根据新的升级方向迅速实现技术迭代,进一步推动业务增长。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从IP切入是极具实际意义的。

当然,首发推出先进工艺IP面临很多困难:

1.没有参照对象,试错成本高。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先进道路的开拓者,总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在很多大的技术节点上并没摸石头过河的说法,需要不断的摸索尝试。通俗点讲就是一个个坑踩个遍,踩结实了,路就平了。

2.对团队要求高。

一个先进IP,从数字到模拟、后端到工艺、流片到封测,每个环节都要资深的技术人员,芯动经过16年的积累,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后来居上,面对国外厂商的先发优势毫不退让,用实力赢得全球客户认可。

3.先进工艺流片验证成本高。

先进工艺的IP流片验证成本很高昂,设计工时、FinFet工艺MPW或者流片费用、封测等累加,每次验证的费用轻轻松松破百万美元。

某种意义上,芯动在先进IP领域获得的优势和业界认可,以及6大合作晶圆厂在工艺、流片成本、产能上给予的巨大帮助,都是做先进工艺IP的好处。

先进IP的重要意义

有和没有先进IP区别是很大的,有先进IP能够使市场更加理性,同时满足国产高端芯片自主可控、技术迭代的迫切需求!

芯动的先进IP技术,一方面引领行业技术的创新,塑造半导体企业的全球化长远发展视野,另一方面填补国内高性能芯片的应用空白,助力国内高端芯片发展。

3a1a5b5a-bac5-11ec-aa7f-dac502259ad0.png

芯动16年来重兵投入全球先进工艺、专注国产自主IP研发,在高性能计算平台、多媒体终端&汽车电子平台、IoT物联网平台等应用领域打造了核心优势,超过200次的流片记录、逾60亿颗授权量产芯片、10亿颗以上高端定制SoC量产,默默耕耘、脚踏实地,为赋能高端芯片做出重要贡献!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gpu
    gpu
    +关注

    关注

    28

    文章

    4795

    浏览量

    129498
  • chiplet
    +关注

    关注

    6

    文章

    436

    浏览量

    12637
  • UCIe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8

    浏览量

    1661

原文标题:Innolink-国产首个物理层兼容UCIe标准的Chiplet解决方案

文章出处:【微信号:wc_ysj,微信公众号:旺材芯片】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国产高性能物理层以太网PHY收发器适用于数据中心、智能计算等应用市场

    国产高性能物理层以太网PHY收发器适用于数据中心、智能计算等应用市场
    的头像 发表于 12-26 09:58 279次阅读
    <b class='flag-5'>国产</b>高性能<b class='flag-5'>物理层</b>以太网PHY收发器适用于数据中心、智能计算等应用市场

    MultiGABSE-AU物理层PMA子及PMD子的相关机制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IEEE 802.3cz[1]协议,MultiGABSE-AU物理层中XMII、PCS子以及两个可选功能的相关内容,本篇将介绍MultiGABSE-AU物理层PMA子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10:20 328次阅读
    MultiGABSE-AU<b class='flag-5'>物理层</b>PMA子<b class='flag-5'>层</b>及PMD子<b class='flag-5'>层</b>的相关机制

    CAN XL物理层揭秘(下):物理层组合与兼容

    CAN XL网络凭借物理层革新,在汽车电子和工业通信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上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CAN XL网络中的物理层革新与优势(点击回顾)。本文将继续这一话题,重点介绍CAN XL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组合与兼容性问题,以及如何选
    的头像 发表于 11-29 15:27 328次阅读
    CAN XL<b class='flag-5'>物理层</b>揭秘(下):<b class='flag-5'>物理层</b>组合与<b class='flag-5'>兼容</b>性

    SATA主机协议的物理层的实现过程

    这里讲解SATA主机协议的物理层的实现过程。
    的头像 发表于 10-22 15:17 500次阅读
    SATA主机协议的<b class='flag-5'>物理层</b>的实现过程

    UCIe规范引领Chiplet技术革新,新思科技发布40G UCIe IP解决方案

    了近3倍,算力提升了6倍,这背后离不开Chiplet(小芯片)设计方案的引入。Chiplet技术,作为“后摩尔定律时代”提升芯片性能的关键解决方案之一,正逐渐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的头像 发表于 10-16 14:08 461次阅读

    IEEE 1394物理层用晶体的选择和规范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IEEE 1394物理层用晶体的选择和规范.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9-30 11:03 0次下载
    IEEE 1394<b class='flag-5'>物理层</b>用晶体的选择和规范

    AI网络物理层底座: 大算力芯片先进封装技术

    的基础。而Chiplet先进封装技术让AI训练/推理芯片的量产成为可能,所以AI网络的物理层底座即芯片先进封装技术。“ AI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对先进封装技术的需求,在高密度,高速度,高带宽这“三高”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高密度: AI芯片通常
    发表于 09-11 09:47 876次阅读
    AI网络<b class='flag-5'>物理层</b>底座: 大算力芯片先进封装技术

    新思科技发布全球领先的40G UCIe IP,助力多芯片系统设计全面提速

    新思科技40G UCIe IP 全面解决方案为高性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芯片中的芯片到芯片连接提供全球领先的带宽 摘要: 业界首个完整的 40G UCIe IP 全面
    发表于 09-10 13:45 466次阅读

    LIN协议和物理层要求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LIN协议和物理层要求.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8-30 09:36 1次下载
    LIN协议和<b class='flag-5'>物理层</b>要求

    如何将ESP8266-01模块用作物理层设备?

    嗨,大家好。我想将 ESP8266-01 模块用作物理层设备,就像射频发射器和接收器一样。 一个模块将用作发射器,它在没有 WI-Fi 连接的情况下工作,并将发送原始数据,第二个模块将接收数据,并且
    发表于 07-19 12:18

    DP83865全功能物理层收发器数据表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DP83865全功能物理层收发器数据表.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7-11 09:41 0次下载
    DP83865全功能<b class='flag-5'>物理层</b>收发器数据表

    DP83640寄存器及物理层接口开发指导

    DP83640寄存器及物理层接口开发指导
    发表于 07-08 14:58 0次下载

    裕太微首发国产车载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加码车载领域

    裕太微,一家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开发、设计及销售的企业,坚持“市场导向、技术驱动”的策略,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作为市场切入点,逐步扩展至上层网络处理产品,致力于OSI七架构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
    的头像 发表于 05-22 09:49 782次阅读

    LitePoint与三星电子合作支持FiRa 2.0物理层安全测距测试用例

    先进无线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LitePoint与三星电子宣布紧密合作,支持FiRa 2.0物理层(PHY)一致性测试规范内定义的新安全测试用例。
    的头像 发表于 05-16 11:26 652次阅读

    MIPI D-PHY 物理层自动一致性测试

    对低功耗高清显示器的需求,正推动着对高速串行总线的采用,特别是移动设备。MIPI D-PHY 是一种标准总线,是为在应用处理器、摄像机和显示器之间传送数据而设计的。 物理层 D-PHY 的物理层由一
    的头像 发表于 04-26 09:09 629次阅读
    MIPI D-PHY <b class='flag-5'>物理层</b>自动一致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