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CT技术到口腔CBCT的发展历程

海阔天空的专栏 来源:有方医疗科技 作者:有方医疗科技 2022-05-06 17:16 次阅读

本期,我们将带大家了解CT技术如何经过百余年发展,衍生出口腔CBCT。

二维X射线成像到三维CT成像

X光发现不久,科学家们开始不满足于X光射线下的二维重叠影像,开始研究如何利用X射线获得没有背景叠加的断层图像(英文中称为Tomography)。对这一目标的研究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终于在1972年,英国科学家亨斯费尔德(Hounsfield,现在CT图像值的单位以他命名,称为“亨氏单位”)使用他自己制作的CT原型机对一位患有脑部肿瘤的女性患者进行扫描,并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公布他的研究,宣告了CT (Computed Tomography)的诞生。

在之后的10-20年间,各大公司争相加入了开发CT扫描仪的队伍中。扫描范围从脑部扩展到全身,图像质量也有显著的提升,但系统基本构造以及核心部件技术原理一直未有根本变化。直到1988年,借助滑环技术,世界上第一台螺旋CT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诞生。它颠覆了断层CT的扫描方式,成为此后数十年CT技术的主要代表产品之一。

原始的断层CT扫描时要求患者保持静止,扫描过程中尽量避免运动。而螺旋CT则恰恰相反,在扫描过程中,托着患者的检查床匀速地向扫描孔内推进,X线管连续地围绕患者旋转,形成一条螺旋线轨迹。

螺旋式扫描能获得扫描范围内所有组织的信息,避免了断层CT扫描时容易遗漏小病灶的弊端,扫描速度更快,成像也更精准清晰;它的诞生因此被认为是CT技术发展的一次革命。

“大影像”与“小影像”,全科CT与专科CT

在螺旋CT诞生前后,CT技术的发展逐渐产生两个显著分支,即俗称的“大影像”与“小影像”。其中“大影像”分支继续采用传统CT的架构,即躺式检查床与闭环检查圆孔,通过提升核心部件性能使扫描速度更快、扫描体积更大、辐射穿透更强,因而可以覆盖全身包括心脏、头部血管等对成像速度以及低密度对比度要求很高的区域。这类CT就是我们传统认知中大部分医院影像科采用的CT,因为所得图像几乎在各个科室都可用于诊断,又被称为全科CT。

在这条发展路径上,上世纪90年代诞生了多排螺旋CT (Multi-slice CT,或者称为Multi-detector CT),它采用多排探测器,单次旋转可以同时采集多层投影数据。扫描覆盖范围更大,扫描时间缩短,且分辨率更高,可以得到更好的三维重建图像。直到现在,多排螺旋CT仍然是医学影像领域的主流成像设备之一。2000年后又诞生了能谱CT(采用快速高压切换光源或双层探测器技术)以及双源CT,近年来又研发成功光子计数CT,进一步提高了CT图像的分辨率并降低了辐射剂量。

虽然全科CT功能日臻完善,但也有着根本缺陷。首先,动辄上千万元的采购价格让众多中小医院及诊所望而却步;其次,它并不能完全满足某些科室的特殊临床需要。例如,全科CT由于其闭环圆孔结构,不能用于脑血管科边手术边成像的场合;又如,乳腺癌早期筛查要求成像分辨率在100微米以下,达到此要求的全科CT不仅造价更为昂贵,而且辐射剂量急剧增加;再如,患者保持正常站立姿势成像时才能获得负重情况下膝关节的内部结构,而全科CT采用躺式检查床,无法完成负重成像。

因此,在不同科室中,针对不同病灶,抑或针对不同临床应用的专科CT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得到长足发展。它们虽然采用了相似的核心部件,但是系统结构灵活多变,形成了必不可少又丰富多彩的“小影像”领域。

CBCT与口腔CBCT

为了保持机械的灵活多变,专科CT放弃了全科CT中经典的闭环圆孔设计,而采用开放式结构,为保证患者安全,机架旋转速度较慢(通常1周10秒以上,而全科CT可达1秒4周)。为保证数据采集总耗时不过多增加,采用大面积平板探测器就成了自然的选择。由于大面积平板探测器接收X光源产生锥形X射线束,因此基于平板探测器的专科CT也被称为CBCT (Cone-beam CT,锥形束CT)。口腔科是CBCT技术最早获得广泛临床应用的科室之一,因此,在口腔从业者普通认知中,CBCT甚至已成为口腔CBCT的代名词。相较于全科CT,口腔CBCT成本低、体积小、分辨率高、辐射剂量低,虽然伪影多且软组织对比度低,但图像质量足够满足口腔临床需要。而且大多数CBCT设备都配有独立的牙齿阅片软件,内置多种功能,辅助医生进行医学诊断,让诊疗更加专业,提高治疗和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自1995年世界上第一款CBCT问世以来,CBCT被大量运用于口腔医学领域。2010年前后,CBCT开始进入我国市场,并迅速得到普及,成为广大口腔机构的影像设备的首选。许多已经配备螺旋CT的大型公立医院也开始购入更实用的CBCT设备。目前,CBCT在口腔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包括:口腔颌面外科、牙周、牙体牙髓、正畸和种植等等。

关于有方医疗

图像质量是制约CBCT技术临床应用的最大瓶颈。有方医疗在专科CT领域有深厚的科研积累,致力于推出新一代CBCT技术,力争让用户在享有“小影像”设备便捷实惠的同时,获得可与“大影像”媲美的CT图像质量。以最近推出的双源大视野口腔CBCT——派CT为例,我们集成了多项原创技术以提升CBCT图像质量到国际一流水平。

派CT集30余项专利为一身,更有多项全球和业内首创技术加持——全球首台搭载双射源的大视野CBCT,全球首台运用滑环技术的CBCT,业内首台顶部开放的坐式CBCT;此外,派CT还搭载了业内顶尖的伪影校正算法;有方自主研发的高清低冗重建技术能在保证图像高分辨率的同时极大减少重建时间,辐射剂量降低75%。

可以说,派CT真正意义做到了“快扫描,高精度,大视野,低辐射”,实现了口腔CBCT的跨代革新!

看完了这篇文章,相信你已经对口腔CBCT在整个CT大家族中的位置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传统螺旋CT适用于全身扫描,CBCT在口腔医学领域有着更多优势和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来源:有方医疗科技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CT
    CT
    +关注

    关注

    2

    文章

    191

    浏览量

    32266
  • 有方科技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22

    浏览量

    9906
收藏 人收藏

    相关推荐

    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从萌芽蓬勃发展

    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见证了人类对清洁能源的不懈追求。其起源可追溯 20 世纪 50 年代,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出第一块实用的硅基太阳能电池,虽然当时的转换效率仅为 6%,但这一突破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4:29 204次阅读

    蓝牙技术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

    你是否曾经想过,手机、耳机、键盘等设备之间是如何实现无线连接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一项重要的技术——蓝牙。本文将带你一起探索蓝牙技术发展历程,了解这项
    的头像 发表于 01-10 15:29 503次阅读

    LP-SCADA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行业?

    鹏测控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据采集监控平台。其发展历程与SCADA系统整体的技术进步紧密相关,同时也融入了蓝鹏测控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 SCADA(Supervisory
    发表于 12-05 13:57

    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工业自动化(Industrial Automation)的发展旨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减少人力依赖,这一过程涵盖了多种技术的应用与进步。工业自动化的核心在于将工厂中的机械设备、控制系统及信息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11-21 15:36 799次阅读

    直径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

    ,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也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还降低了人为误差的风险。 综上所述,直径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简单复杂、从原始
    发表于 10-10 16:55

    蓝牙模块技术发展历程,连接未来,智享生活

    自20世纪末,蓝牙技术便以其便捷的无线连接方式,逐渐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最初的无线耳机、鼠标如今的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蓝牙模块技术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科技进步与人类智慧交相辉
    的头像 发表于 09-11 15:59 991次阅读
    蓝牙模块<b class='flag-5'>技术发展</b><b class='flag-5'>历程</b>,连接未来,智享生活

    Type-C接口的发展历程

    Type-C连接器,全称为USB Type-C接口,自其诞生以来,便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在各类电子设备中普及,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的连接标准之一。其发展历程不仅见证了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行业标准的统一趋势。
    的头像 发表于 09-02 10:58 2935次阅读

    回溯英特尔在跨越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我们以英特尔三位风云人物的三句名言为线索,回溯英特尔在跨越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如何利用芯片技术的力量,影响信息时代,开启未来之门。
    的头像 发表于 08-16 14:58 832次阅读

    NAND闪存的发展历程

    NAND闪存的发展历程是一段充满创新与突破的历程,它自诞生以来就不断推动着存储技术的进步。以下是对NAND闪存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8-10 16:32 1629次阅读

    TCXO发展历程简述

    补偿机制来纠正由于晶体频率与温度变化的非线性关系所引起的频率偏移。以下是TCXO的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1早期振荡器:在20世纪初期,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出现和增长,对
    的头像 发表于 07-23 08:29 863次阅读
    TCXO<b class='flag-5'>发展</b><b class='flag-5'>历程</b>简述

    AI大模型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大模型逐渐成为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热点。AI大模型,顾名思义,是指具有巨大参数量的深度学习模型,这些模型通过学习海量的数据,能够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自主驾驶等多个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8:20 1625次阅读

    PLC的发展历程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设备,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演进和创新,PLC已经从
    的头像 发表于 06-14 10:15 3021次阅读

    光伏逆变器的发展历程

    光伏逆变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光伏电池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开始意识将其应用于实际电力系统中所面临的难题,光伏逆变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5-06 17:01 837次阅读

    第二集 知语云智能科技无人机反制技术与应用--无人机的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技术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从最初的军事侦察如今的民用消费,无人机凭借其灵活性和高效性,在航拍、农业、物流等多个领域大放异彩。然而,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发表于 03-12 10:56

    基于DNA编码纳米酶传感器阵列的电子舌,用于口腔细菌的识别与清除

    龋病、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等口腔疾病通常由多种口腔细菌共同作用引起,这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的头像 发表于 03-08 15:16 1599次阅读
    基于DNA编码纳米酶传感器阵列的电子舌,用于<b class='flag-5'>口腔</b>细菌的识别与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