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净性能测试作为洗衣机能效测试的核心参数,长期以来备受各企业实验室和监管方实验室重视。而洗净性能作为洗衣机整套测试下来的最终结果,受整个测试环节中每一步操作流程影响。例如负载布预处理、测试样机预处理、测试条件波动、测试人员操作习惯性的差异、污渍测试条处理和污渍测试条反射率测量等。
大部分影响因素在标准中都有相应的量化指标,例如在IEC 60456:2010测试条件中明确要求了测试期间供水水压为(240 ±50) kPa。但有些影响因素当前标准并未给出具体的可操作量化指标,例如洗后污渍测试条的处理要求。关于洗后污渍测试条的处理与干燥,标准IEC 60456:2010 cl8.3.2章节中提供了以下三种处理方案:
1)在常温的黑暗环境下,通过将湿污染布条置于张力下进行风干和压平;2)在黑暗环境中室温风干,并熨烫平;3)通过熨烫湿污渍测试条,使其干燥并变平。(即:根据标准5.4.6章节要求将熨烫器具调节至130~150℃,测试人员通过不断地用熨烫器具熨烫加热洗后污渍测试条使其内部水分蒸发,以实现洗后污渍测试条干燥的目的。)
当前,标准中给出的第三种方案是洗衣机性能中行业实验室普遍采用的处理和干燥洗后污渍测试条的方案,其优点在于洗衣机程序结束后可快速处理和干燥污渍测试条,缩短测试周期。但同时在实践中这套方案的缺点也尤为突出,当实验室测试工作量较大,测试人员重复性枯燥地熨烫污渍测试条,随着测试人员耐心和体力的下降,容易导致熨烫干燥不够充分、不均匀、不平整。当室内温度较低或湿度较高时,重复劳动时间和工作量也会成倍增加。
另一方面,在处理洗后污渍测试条的过程中,如何判断洗后污渍测试条已经达到干燥状态?现有的测试标准要求并没有明确的、可量化和可操作的判干指标,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依靠测试人员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人员主观感受、触觉感受以及处理环境变化的差异会不断放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虽然当前标准也通过注释表明了,在实验过程中污渍测试条中的残留湿度会影响测量结果。
通过标准中给出的“残留湿度会影响测量结果”注释,DEKRA德凯利用实验室相关条件模拟也再次被得到验证。
模拟条件:试样9与试样28为同一污渍样块,仅干燥处理方式不同,经测试人员主观判断该样块两种状态均已达到期望的干燥状态。
以下实验数据中试样9是污渍测试样块被熨烫器具充分干燥过,试样28是污渍测试样块在温度23±2℃、湿度65±5%的特定环境中放置15h以上后再使用熨烫器具简单压平的状态。通过测量污渍测试样块重量可以判断试样28内拥有更多的水分残留。
鉴于以上的讨论和验证,DEKRA德凯实验室人员对洗衣机性能测试中洗后污渍测试条的处理提出以下几点设想和反思:
a. 使用熨烫器具处理洗后污渍测试条时,只有熨烫器具经过某片污渍样块时,才可以接受来自熨烫器具的热量。当熨烫器具离开该污渍样块后加热随即停止,污渍样块加热不是连续性的加热,干燥效率低造成内部水分蒸发慢。即使污渍测试条已经平整,但还需要继续熨烫来使其干燥。那么,在处理干燥污渍测试条时,我们是否可以采用全面积接触连续性加热干燥的方式?b. 在IEC 60456:2010测试标准中洗净结果计算公式为:
洗净性能结果是洗衣机与参比洗衣机在相同条件下测试后洗涤结果的比值,对于污渍测试条处理和干燥的过程中洗衣机和参比洗衣机的污渍测试条是否可以采取定量化的操作?例如大面积整体加热定时干燥。
c. 利用相关设备的传感器和算法,在污渍测试条处理过程中采集温度、湿度和设备功率指标来定量判断污渍测试条是否达到干燥状态;
d. 利用污渍测试条批次生产的一致性,通过称量污渍测试条所达到的重量来定量判断干燥指标。(注:无论是污渍测试条洗前还是洗后,因为生产原布裁剪和洗后污渍残留量的多少都会影响每块污渍测试条的重量,这里仅做一个假设探索)e. 当污渍测试条在稳定的环境中长时间熨烫例如30min或更长,理论上污渍测试条是可以达到相对绝干状态,那是否可以规定洗后污渍测试条熨烫干燥的时间不允许低于30min或更长时间?
洗衣机性能测试系统复杂,人为参与环节多,测试影响因子繁杂。DEKRA德凯长期与各相关方交流在洗涤产品的检测上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精确化检测方案。
-
洗衣机
+关注
关注
12文章
680浏览量
43301 -
DEKRA
+关注
关注
0文章
278浏览量
1049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